聽新聞
0:00 /
0:00
新聞眼/社安網空窗期釀悲劇
新北卅四歲簡男衝撞無辜巡路員、警員又撞火車身亡,釀成三死一傷命案,雖然他上月因身心狀況就醫,但當天就返家,後續也正常工作,未列脆弱家庭身分,還有精神疾病的評估期等,種種因素未被相關單位通報、列管,社會安全網的「空窗期」也釀成這次的悲劇。
從北投文化國小女童割頸案、小燈泡斷頭案、嘉義殺鐵路警察案,凶手在案發前都曾有身心科就醫紀錄。政府在小燈泡案後布建社會安全網,盼接住每個個案,但只要沒有被通報,就很難被社會安全網的相關單位所知,悲劇仍屢屢發生。
衛福部訂定的「脆弱家庭」有六種面向,包括家庭經濟因素、家庭支持系統變化、家庭關係衝突或疏離、兒少發展不利處境、家庭成員不利處境和個人生活適應困難等,都可通報列管,撒了一個面向廣的社安網,要整合兒少保護服務與高風險家庭服務。
但也因涉及太廣,在我國心理衛生社工不足下,仍難一一訪視個案,且涉及個資,像是各縣市社會局無法看到衛生局的資料,橫向聯繫有困難,也會有許多灰色地帶產生。就算是簡男有去就醫,但他「正常工作、正常生活」,就產生未被通報的空窗期。
台北大學社工系教授陳芬苓說,觀察簡男案例,絕非最近才出現相關症狀,但依傳統社會觀念,有可能出現學校請家長帶孩子去檢查時,因感到丟臉,而隱匿症狀,直到事情一發不可收拾,社會大眾應避免對精神疾病的汙名化,防止出現問題時拖延就醫,最後由社會承擔成本。
精神衛生法未修法前,社區公衛護士難以顧到每一位患者,精神衛生法修正案已三讀通過,實施後社區只要發現有自傷傷人之虞、沒有病識感個案、使用毒品、自殘和自殺個案,經里長或警方通報就可強制接受就醫評估。
但修正案最快年底才可上路,等待實施期間,如何接住社安網漏掉的個案,提早發覺空窗期隱藏風險,成為政府必須即刻面對的課題。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共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