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前4月臨櫃關懷阻詐近19億 金管會:勿忽視努力

金管會。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金管會。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基層檢察官點名金管會、NCC及數位部,是讓跨部會「打詐國家隊」淪為國家級詐騙的3大戰犯。金管會今天強調,前4月銀行臨櫃關懷阻詐新台幣18.74億元,年增1倍,希望外界勿忽視跨部會及金融公私協力的努力。

有媒體報導,日前在一場打詐研討會上,多位基層檢察官直接點名金管會、NCC及數位部,是讓跨部會「打詐國家隊」淪為國家級詐騙的3大戰犯。金管會今天發布聲明澄清,金管會積極辦理阻詐工作,跨機關共同精進防詐措施。

金管會指出,對人頭帳戶已有拒絕開戶及限制匯款等規定,對於個人幣商同樣已納管,透過相關措施及金融從業人員努力,2022年銀行臨櫃關懷攔阻件數達7979件、攔阻金額42億元;今年前4月攔阻件數達2837件、攔阻金額18.74億元,希望外界勿忽視跨部會及金融公私協力的努力。

金管會表示,金管會已與台灣高等檢察署建立橫向協商平台,未來會持續透過平台與執法機關密切配合,各地方檢察官所提意見,可持續透過平台與金管會研議,共同精進防制詐騙措施、降低詐騙案件,進而保護民眾財產。

對於檢方建言,金管會重申4點回應,

第一,除法令已有相關規範外,金管會持續督導銀行公會研訂強化防杜人頭帳戶措施,今年5月再強化臨櫃關懷提問內容等;另客戶申請電話語音銀行及網路銀行約定轉帳者,銀行須視客戶性質及風險程度高低,評估於申辦日後次1日生效或拉長生效時間為次2日生效。

此外,依據「存款帳戶及其疑似不法或顯屬異常交易管理辦法」規定,對於曾涉及人頭帳戶案件經通報為警示帳戶者,銀行應拒絕此類客戶開戶申請,另「金融機構防制洗錢辦法」同樣對於高風險客戶有強化審查措施,包括要求加強確認客戶身分等機制。

第二,為避免遭詐騙集團利用不法取得的個資冒開電支帳戶,金管會2022年已請銀行公會強化確認使用者本人的金融支付工具,增加驗證使用者開立存款帳戶或信用卡原留手機門號機制,所有電支機構均已完成調整。

第三,為強化對第三方支付業者申請虛擬帳號控管,金管會持續督導銀行落實業者申請虛擬帳號服務的審核規定,其中,銀行公會已在今年上半年再研訂銀行提供虛擬帳號服務的強化客戶身分審查措施及評估客戶洗錢防制法遵情形等,持續精進管控措施,金管會將持續督導銀行落實。

第四,針對個人幣商納管,金管會強調,從事虛擬通貨活動為業的自然人,自應依商業登記法及稅籍登記規則相關規定辦理商業登記及稅籍登記,並遵循洗錢防制法等相關規定,尚未完成洗錢防制法令遵循聲明而以虛擬通貨活動為業者,自屬違法。

洗錢防制法 金管會

延伸閱讀

被點名詐騙戰犯,金管會今發千字聲明強調4面向打詐

數位部強化第三方支付防制洗錢 採跨部會聯防機制

被點名詐騙戰犯 金管會今千字文澄清:跨機關精進防詐

影/「借我80萬元」79歲婦誤信甜言蜜語 土城警聯手行員成功阻詐

相關新聞

國家隊打詐見效? 基層檢吐槽

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CC)、金管會和數位發展部遭點名是國家打詐隊三大戰犯,台灣高等檢察署昨天表示,經跨部會攜手合作,電信詐騙成長趨勢已趨緩,只有過去高峰期的一半。不過,基層檢察官吐槽,這三個機關相關罰則停業、處分等行政裁罰或控管機制全都付之闕如,也不見有易淪為詐團洗錢管道的虛擬貨幣之監管措施,在亮眼的績效數字背後依然空洞。

詐團買人頭帳戶 1本喊價40萬

「一本人頭帳戶的收購價,已經喊到每本四十萬元了」,台北富邦銀行金融安全部副總經理蔡佩玲昨天在金管會召開的國銀總經理會議上...

喊口號大內宣跟不上詐團進化 政府打詐「像打地鼠」

政府去年七月籌組打詐國家隊,行政院今年五月底再成立打詐專責辦公室,政府打詐行動看似積極,但為什麼民眾卻感覺「愈打愈詐」?...

檢方點名:金管會、NCC和數位部 打詐國家隊3大戰犯

詐騙如今升級成為國安問題,全台去年詐騙贓款逾六十億創歷史新高,蔡政府去年成立跨部會「打詐國家隊」,今年五月宣稱升級為「一...

「第三方支付」全台已逾一萬家 遭詐團洗錢濫用

詐騙成為國安問題,「第三方支付」亂象及漏洞造成詐騙更加猖獗,但設立第三方支付公司幾乎無門檻,基層檢察官批判,被害人不應成...

【即時短評】檢察基層打詐能量已淘空 高層還在表功

台灣高檢署報告懲詐公布數據,凸顯司法對此的重視,資訊顯示壓制犯罪氣焰有成,人民卻對數字冷感,國家機器大選前一番說明的目的...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