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路基坍塌!大陸廣東高速公路23車墜落 死亡人數增到36人

柯文哲指雙語政策缺路徑 教部:循序漸進且有配套

教育部澄清,雙語政策循序漸進,從準備好的學校先開始,並有師資、教材配套。聯合報系資料照
教育部澄清,雙語政策循序漸進,從準備好的學校先開始,並有師資、教材配套。聯合報系資料照

總統選舉第2場電視政見會今天舉行,民眾黨總統候選人柯文哲指出,現行雙語政策只講願景卻沒有路徑。教育部澄清,雙語政策循序漸進,從準備好的學校先開始,並有師資、教材配套。

柯文哲今天在政見會上,拋出多項教育理念,指民進黨籍總統候選人賴清德推動雙語政策,但師資和教材缺乏規劃,導致老師、家長恐慌,「賴清德副總統你自己都承認執行不力吧」。

對此,教育部今天晚間發布新聞稿回應,強調雙語政策循序漸進,從民國2019年起就開始規劃師資培育課程;2020年開設在職教師增能學分班,已培育7628名雙語師資。同時也不斷提升現職教師英語教學能力,目前已有6361名英語文教師取得CEFR(歐洲共同語文參考架構)B2級以上證書。

除此之外,教育部也選送927名教師赴海外短期進修,引進外籍英語教學人員及部分工時外籍英語教學助理1450名,幫學校營造口說環境。

至於外界關注的城鄉落差,教育部表示,已補助偏遠地區國中小購置行動載具、開發及購買數位內容,不分城鄉提供學生全面性的學習資源。同時也增列雙語教學師資公費生名額、引進外籍英語教學人員,並透過雙語數位學伴、國際學伴、部分工時教學助理等計畫,增加偏鄉學校的交流機會。

柯文哲今天批判台灣教育喪失促進社會流動的功能。教育部表示,大學多元入學管道,讓不同能力的學生可以選擇適合自己的路。例如偏鄉、非都會區學生透過「繁星推薦」,獲得進入優質大學的機會。

另外,為落實教育平權,除了明年2月準備上路的拉近公私立大專學雜費差距外,近年也挹注特別預算設置偏鄉學校中央廚房,投入超過100億元推動優化技職校院實作環境及建置區域產業人才技術培育基地。

柯文哲批判108課綱,教育部則是直接拿出近期發布PISA2022、ICCS2022等國際評比的好成績,強調受測學生都是108課綱學生,且抽樣的對象是普及並無法經過篩選。台灣學生的基礎學科非但沒有下滑,反而持續進步,展現競爭力。

針對高等教育投資,教育部主張,國際間各國高教經費計算基礎並不相同,2019年台灣整體高等教育經費占GDP比率已達1.2%,並非0.39%。政府近年持續透投資高等教育,高等教育預算編列已從2016年919億元成長到2024年的1280億元。

對於大學退場議題,教育部強調,「私立高級中等以上學校退場條例」已針對私校輔導轉型、退場有完整規劃。學校退場時,以保障學生就學和教職員工的權益為最大考量。行政院也已召開跨部會會議,徵詢中央機關及地方政府是否有使用需求,以達退場學校校地運用效益最大化,維護校產公共性。

教育部在新聞稿中感謝全體教師的投入,也向候選人喊話:「應對自己的孩子有信心,很多教育政見,政府都已經在做,而且也會持續做。」

2024總統選舉 2024選舉 偏鄉學校 教育部 柯文哲 賴清德 雙語政策

延伸閱讀

柯文哲農地挖出鋼筋…綠議員批高虹安不應護航 竹市府:惡意說法

批2025非核家園衍生弊案 柯文哲:賴清德炒短線怎選總統

拋懷孕3個月給5萬、新生兒補助10萬 柯文哲再提育兒津貼延至12歲

批民進黨介入教育 柯文哲:卡管、論文抄襲一樣升官

相關新聞

2024總統大選/台上鞠躬 侯友宜、趙少康宣布敗選

今為2024總統大選投開票日,國民黨正副總統候選人侯友宜、趙少康今晚7時56分,宣布落選。

賴清德談新內閣「不會完全是民進黨」

民進黨主席、總統當選人賴清德昨晚表示,未來閣揆及總統府秘書長人選將會符合「跨黨派、跨世代、跨領域」的民主大聯盟原則;不只...

賴清德:已在思考閣揆和部會首長 不會全是民進黨

民進黨主席、總統當選人賴清德今晚登上「仁愛路四段507號」直播節目,與民進黨發言人吳崢、台北市議員林亮君及苗博雅對談。被...

補選大戰/520上路前 賴清德先戰6場補選 蘇治芬:賴政府的硬仗、苦戰

民進黨總統當選人賴清德520就職上任,橫在眼前的是5縣市、6選區的地方鄉鎮長和議員補選,這次補選被視為2024延長賽。由...

獨/民眾黨中評會通過「黃珊珊條款」 禁不分區立委雙重黨籍

民眾黨前秘書長謝立功日前踢爆民眾黨不分區立委當選人黃珊珊有親民黨、民眾黨雙重黨籍,而黃珊珊未回應。據了解,民眾黨中評會今...

邱毅指柯文哲成藍綠選民的中途之家 有機會取得執政權

前立委邱毅今天在臉書表示,民眾黨主席柯文哲成功讓民眾黨成為綠色選民離開民進黨,卻不願前往國民黨的中途之家,同樣道理,柯文...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