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五股驚傳當街持槍搶車!人車往新莊方向逃逸警追緝

連連碰壁…台積電在美國設廠狀況多!外媒爆最糟打算

5生肖下半年財運看漲! 雞人脈通錢脈 、鼠斜槓發財、2生肖賺錢別忘顧健康

陳國樑/補貼月票?不如直接給現金!

「疫後特別預算」於三月下旬三讀通過,成為了「前瞻基礎建設計畫」、「新式戰機採購」與「海空戰力提升計畫」外,第四個正在進行中的特別預算。交通部爭取到其中二七四億元,政策重點在於二○○億元的公共運輸通勤月票補貼。

補貼通勤月票,如能減少民眾對於私人運具的依賴、提升公共運輸運量,將可帶來外部利益,減少道路壅塞、空汙及車禍的發生。又,經由地方政府之間的公共運具整合,可降低營運成本、讓大眾運輸系統發揮更大效能。

然而這些經濟效率面之「利」,恐怕是海市蜃樓般的幻景。約莫五年前,雙北一二八○元優惠月票開賣,根據地方民意代表質詢時所調閱的資料顯示,每年約投入近十億元經費,但公車與捷運的用量僅約增加三%。由於並未進行嚴謹政策效果的分析,這三%的增加,還恐怕只是運量的正常成長,壓根非為優惠月票的政策效果。

經濟學對於政策效果的討論,可以分為邊際效果與非邊際效果。以通勤月票補貼政策而言,邊際效果在於增加使用大眾運具通勤者的使用量,而非邊際效果則在誘發使用私人運具通勤者,改為選擇大眾運具通勤。

矛盾的是,在邊際效果部分,既然個人已經採用大眾運具通勤,何必給優惠?又,通勤之需求固定,透過價格補貼,並無法增加公共運輸使用量。一周工作或上學時間五天,試問有誰會為了「吃到飽」月票,一周通勤六、七天?個人對於通勤的「胃納量」既定,通勤月票補貼政策並沒有邊際效果。

在非邊際效果部分,使用私人運具通勤,不論是汽車或機車,考量停車、用油(用電)、車輛維護與折舊等,整體運輸成本,一般會高於低廉的公共運輸票價。個人選擇私人運具通勤,並非價格考慮,而在於其便利性與縮短通勤所需的時間。是以,為使採私人運具通勤者,改以公共運具通勤,必須要透過建立更為便利的公共運輸網絡,而非月票價格補貼。由此,通勤月票補貼政策,也不會有非邊際效果。

在邊際與非邊際效果,兩者皆落空的情形下,通勤月票補貼並不會有增加公共運輸使用量、減少交通事故發生的預期政策效果。有論者以為,補貼政策能降低通勤者負擔,不也是美事一樁?此說其實也只對了一半,因為補貼政策僅針對月票使用者,非月票使用者與使用私人運具通勤者之負擔並未降低,反倒是「相對剝奪感」提升。

交通部路政司報告引用一一○年家庭消費支出數據,指出「運輸、交通及通訊」項目之占比為十一.九%;如果重點在降低國人負擔,補貼月票不如直接給現金!又,與其在「運輸、交通」大撒幣,何不改推智慧型手機4G、5G之「通訊」月費的五折優惠?相信兩者都更能獲得民眾的支持。(作者為政大財政系教授)

交通部 公共運輸

延伸閱讀

住「天龍國」要買車嗎?網指2缺點苦勸:全台最不需要車的地方

迎台灣設計展 鶯歌車站人行廣場大改造

神!返鄉祖厝挖出60年前學生月票 網見校名跪了:全村都放炮

40歲男每天通勤台北信義區上班 哭訴「住不起套房怎辦?」

相關新聞

劉大年/推動國貿 新政府應三箭齊發

新政府上任,財經內閣改組,負責對外談判團隊也調整,必須立即因應接踵而來台灣參與國際經貿事務的挑戰。

詹文男/尋找開運的「定風波」

好友老張跟我說,他的朋友老李過年送他一個開運皮夾,祝福他新的一年年財源廣進、心想事成。我很好奇,這個皮夾有何特殊之處?老...

陳國樑/主權信評 只聽外國和尚唸經?

近年來,穆迪、惠譽與標準普爾「三大」國際信評機構對於台灣主權債信評等分數,不僅是財政與主計兩部門引以為傲的財政治理績效,...

黃正忠/別讓台灣今後的路走樣

沙漠氣候所在地杜拜四月中旬一場暴雨,一年雨量十二小時內傾洩而下,再次上演去年氣候大會COP28前的大淹水。多國淨零已入法...

黃耀輝/蔡規若賴隨 財政將大衰

賴政府五二○即將上任,有鑑於蔡英文總統曾說過兩句大話:「我花很多錢是事實,但是我有本錢」,以及「二○二四年以後就沒有我的...

黃齊元/缺安全又缺電 現狀難維持

我們正進入一個大動盪時代,全球股市波動,中東戰火蔓延,地緣政治危機升高。此外,台灣五缺問題嚴重,張忠謀憂心台積電面臨土地...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