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引爆呼叫器原因曝!憂真主黨發現秘密行動 以色列搶先動手

旅泰注意!台灣遊客入境要申辦「電子旅行授權」12月生效

超速最重罰3.6萬!行人優先區10月上路 行人可全寬通行、穿越道路

電價上漲…通膨惡意螺旋上升 學者:衝擊物價不輕

電價調整,恐使得各產業陷入惡性通膨螺旋上升當中,衝擊不容輕忽!」針對近日電價調整,台灣省商業會顧問戴肇洋受訪時表示,近年民眾實質薪資衰退,購買力降低,這次通膨衝擊恐怕連今年經濟成長「保三」的目標都會落空。淡江大學財金系教授李沃牆受訪時也說,電價調漲連動水費,交通費跟漲,勢必衝擊物價。

漲電價有連鎖效應

經濟部日前宣布4月1日起平均調漲電價11%,外界擔憂,電價調漲不單是電費問題,更會在各行各業產生連鎖效應,包括水費、交通費或掛號費都一併上漲,再加上通貨膨脹心理,恐怕漲幅驚人。

對此,李沃牆分析,首先,電價調漲後企業成本增加,必然會轉嫁給消費者,在連鎖效應下,引發預期心理通膨。按以往經驗,漲電價直接推升全年CPI約0.12%,間接影響是0.24%點,且未必全部今年反映,不過全年CPI年增率逾百分之二機率勢將大增,意味著電價調漲對企業經營或民眾生活成本,都會增加。

薪資難跟上物價

戴肇洋也指出,112年全年實質經常性薪資年減0.05%、連3年負成長,實質總薪資負成長1.04%,民眾不僅薪水沒漲,還將面對高昂物價,民眾不得不減縮消費,最後反而使經濟成長「倒大楣」。他說,近期內需消費好不容易回溫,但再受到電價調漲的嚴重衝擊,今年經濟成長「保三」的目標恐有難度。

李沃牆亦指出,薪資按物價調整,物價上漲則會導致薪資的增加,薪資上升會再推升物價,如此反覆進行,即產生「薪資,物價盤旋上升」。今年一月一日起,軍公教調薪百分之四;另根據yes123求職網發布的最新調查顯示,合計有五成七的企業透露,在今年首季有加薪計畫,比例明顯高於去年同期的百分之四十八點二。

他說,再加上基本工資調漲已是既定政策,未來人事成本也會提高,將進一步衝擊物價水準。尤有進者,去年居住類指數創歷史新高,租金年增率更是二十七年來新高。還有,水費,交通等費率也可能跟漲。在此些情境下,物價已經回不去了。

通膨惡性螺旋上升

戴肇洋也擔憂表示,先從生產面來說,雖然此次不同產業有不同的電價調漲,但因為通膨預期心理,就算是產業用電較低的產業也會調高物價,「害怕未來電價還會調漲,避免未來還要調整,所以這一次就調高一點」,最後就會形成通膨「惡性螺旋上升」,物價上漲的力道不能輕忽。

升息效果不大

戴肇洋也從需求面切入說,民生用電方面,月用電量在330度以下的住宅、700度以下的小商店,電費將調高3%,但除非是空戶,但老百姓用電輕易就超過330度,加上夏季要到了,冷氣用量跟夏季電價恐怕使得百姓受到「剝削」的感覺。

至於央行日前升息半碼,就是希望能預防通膨預期心理。戴肇洋語帶保留的說,「效果恐怕沒有想像中那麼大」,因為通膨預期已經深植民眾心中。他指出,央行將今年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率上修至2.16%,其實對電價影響的估計相當保守,升息整體緩解的效果恐怕相當有限。

【更多精采內容,詳見

電價 電費

延伸閱讀

電價調漲 地區醫院撐不住?薛瑞元:國家政策要做整體性考量

回應電價波動將助長通膨 台電:顛倒因果令人遺憾

電價暨物價議題 工商協進會提近年不再漲電費等四建議

漲電價醫療院所喊撐不下去 衛福部估影響與醫界有落差

相關新聞

藍白提案電價凍漲 立院冷凍1個月

電價四月起調漲,立法院會昨天處理國民黨團、民眾黨團電價凍漲案提案,朝野立委舌戰一小時。藍委批評,民進黨的能源政策窮得剩下...

電價衝擊物價 朝野轟政府低估CPI

中央銀行總裁楊金龍昨天表示,央行升息半碼,是為了抑制四月電價上漲引發的通膨預期,目前預估今年第一、二季消費者物價指數(CPI...

電價效應/新北社區停車費10多年來首度調漲 電動車主憂充電比外面貴

社區大樓因地下室照明設備開24小時,加上電梯、機械運作設備,用電量可觀,隨著4月1日電價調漲,停車場用電支出也跟著提高。...

電價效應/班班不敢開冷氣?新北某國小師拒開冷氣、電扇僅開10分鐘

4月起調漲電價,幼兒園到大專院校雖維持電價凍漲,政府補助電費卻從5月1日開始起到9月底,但4月氣溫已高,校園面臨龐大的省...

4月電價上漲, 交通票價也醞釀漲價,通膨效應擴大?楊金龍給答案

4月電價漲價上路, 立委指公路鐵路票價也醞釀漲價,各界擔心是否造成萬物皆漲,擴大通膨效應?中央銀行總裁楊金龍今日表示,央...

下月漲電價 餐飲業快炸鍋

四月電價漲價在即,全台餐飲業處於物價炸鍋邊緣。許多小吃店在疫情期間已調漲一波價格,業者目前先觀望,擔心「誰先漲、誰先死」...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