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喝酒臉紅是「基因缺陷」易致癌 近5成台灣人不宜飲酒

摺疊iPhone不遠了?蘋果取得最新專利 螢幕不僅向內還能向外摺

黑幫設局敲詐富二代千萬!拘禁逼拍不雅片討錢 還假扮警栽贓

環團聲明支持合理調整電價 籲推對策帶動節電

電價審議委員會今天召開,綠色公民行動聯盟等環保團體表示,支持合理調整電價,除可改善台電賣電即賠錢的問題,重點是推出對策帶動工商民生全面節電,以利2050淨零排放。

電價費率審議會今天登場,綠色公民行動聯盟、台灣氣候行動網絡研究中心等10多個環團聯合發布聲明。

聲明指出,過往2年調漲電價以工業、民生大戶為主,這次全面調整,朝向工商大戶調幅在15%、住宅與小商家10%以內;基於電價是反映環境外部成本及提升能源效率的政策工具,主張有必要合理調整,否則是變相補貼化石燃料的使用,又根據國際能源總署估算,台灣2022年電力補貼化石燃料的使用達80億美元以上。

環團表示,重點是政府應藉此推出配套,充分帶動節約用電的效果顯現,以促進2050淨零排放。

針對工商產業,環團指出,每次調漲,部分工商大戶總以衝擊生產成本為由大力反彈;但根據分析,電費支出占整體製造業營業支出約2.1%;水泥業、電子業、紡織業、造紙業、化工業、基本金屬製造業等6大耗能產業,以及塑膠製品業占比較高,約3%到3.6%。

這3年來的電價漲幅,使製造業的生產成本上升0.9%左右;其實台灣工業電價是全球第3低,比中國、韓國還低,揚言出走,誇大其詞。

環團指出,經濟部僅表示將依照「用電量多寡」與「近年用電成長幅度」分級調整,但若要達到電價調整帶動節能的效果,應將「企業的節電率」列入分級調整因素才是;否則就像2022年電價調整時,大用戶的節能投資金額反較2021年減半,節電率並低於2018到2021年,即可佐證。

環團主張,企業大戶應認真檢視節電率,若能提升至全台平均的2%,應可大幅抵銷電價調漲對生產成本的衝擊;因此經濟部能源署應仿效歐洲,強化能源核效力,要求大用戶強制導入回收期在3年內的節電措施。

環團重申,副總統賴清德520即將就任總統,競選時曾提出「深度節能」政見,當選後,也說將針對台灣用電量前2萬多家、占用電量約60%的企業推動節能措施;呼籲經濟部與台電應全面性檢討節能政策的不足,推出完善能源效率提升的對策。

民生用電方面,環團說,2022年台灣民生電價全球第5低,已16年未調整,殊不合理,330度以下費率甚至比20年前還低,歷經這2年電價波動,住宅電費支出並未較2021年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疫情期間增加,占家庭所得比率持續降至0.93%。

環團認為,以每月用電330度的家戶為例,若電價調升5%,每月增加支出新台幣30元,對一般家戶影響不大,但是應對弱勢家庭、收容機構的衝擊,設計根本性解方,而非僅推動每年1000戶輔導方案,以及提供房東家電汰換專案,以降低租屋負擔。

電價 電費

延伸閱讀

4月電價漲帶物價飆 趙少康:民眾至少被剝三層皮

電價審議今登場 台大校長陳文章籲政府:讓大學豁免別漲電費

工商民生用電全漲價 柯文哲批:台電虧損 綠電吃飽

電價漲帶動大眾運輸票價 王國材:TPASS票價不會調整

相關新聞

藍白提案電價凍漲 立院冷凍1個月

電價四月起調漲,立法院會昨天處理國民黨團、民眾黨團電價凍漲案提案,朝野立委舌戰一小時。藍委批評,民進黨的能源政策窮得剩下...

電價衝擊物價 朝野轟政府低估CPI

中央銀行總裁楊金龍昨天表示,央行升息半碼,是為了抑制四月電價上漲引發的通膨預期,目前預估今年第一、二季消費者物價指數(CPI...

電價效應/新北社區停車費10多年來首度調漲 電動車主憂充電比外面貴

社區大樓因地下室照明設備開24小時,加上電梯、機械運作設備,用電量可觀,隨著4月1日電價調漲,停車場用電支出也跟著提高。...

電價效應/班班不敢開冷氣?新北某國小師拒開冷氣、電扇僅開10分鐘

4月起調漲電價,幼兒園到大專院校雖維持電價凍漲,政府補助電費卻從5月1日開始起到9月底,但4月氣溫已高,校園面臨龐大的省...

4月電價上漲, 交通票價也醞釀漲價,通膨效應擴大?楊金龍給答案

4月電價漲價上路, 立委指公路鐵路票價也醞釀漲價,各界擔心是否造成萬物皆漲,擴大通膨效應?中央銀行總裁楊金龍今日表示,央...

下月漲電價 餐飲業快炸鍋

四月電價漲價在即,全台餐飲業處於物價炸鍋邊緣。許多小吃店在疫情期間已調漲一波價格,業者目前先觀望,擔心「誰先漲、誰先死」...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