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手翻杯蓋 台鐵失傳的沖茶絕技

台製廠在中國鐵路開築一百週年時拍攝「上行列車」,演員有葛香亭、張盈真〈左〉、周紹棟、張璐、喬華國和導演宋項如。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1981/03/05 徐燦雄攝影)
台製廠在中國鐵路開築一百週年時拍攝「上行列車」,演員有葛香亭、張盈真〈左〉、周紹棟、張璐、喬華國和導演宋項如。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1981/03/05 徐燦雄攝影)

對於50歲以上的台灣人而言,早期搭乘台鐵除了台鐵便當之外,最期待的就是列車行進時,台鐵服務人員的奉茶服務。沖茶師一手拿著杯子夾著杯蓋、一手拿著茶壺倒熱水,為客人奉茶,沖茶師將沖好後的茶端給乘客,從透過掌心傳來茶水的溫度,同時感受到人情的溫暖。

沖茶師巧妙翻轉玻璃杯蓋

在1980年以前,台鐵光華號、觀光號甚至後來的自強、莒光與復興及平快車的車廂內,台鐵都有提供奉茶服務,列車行進中一籃一籃清洗好的玻璃茶杯與杯蓋,隨著沖茶師傅同時現身,逐一為旅客沖茶,進行奉茶。

此時玻璃杯蓋與杯身在沖茶師手中巧妙的翻轉,杯身撞擊的發出清脆的鏘、鏘、鏘、鏘聲煞是好聽,只要在1940~1970年搭過台鐵的人,對於台鐵奉茶文化的場景不但記憶猶新,可能還懷念不已。

衛生安全疑慮瓶裝飲料普及 絕技失傳

當時沖茶師傅提著分別裝有茶葉及白開水的茶壺在列車上穿梭,詢問旅客需要茶水或者開水,隨時提供奉茶服務。

由於早年並沒有隨身保溫瓶、罐裝飲料之類商品,因此在搭公路局或者火車都有提供水服務,當年台鐵車上就有配置沖茶師傅等服務員,在車上提供上車的旅客提供茶水與鐵路便當銷售,讓客人在用餐後,有茶水可以飲用,在當時是相當貼心的服務。

然而,服人員要在搖晃的車廂當中,不但要穩住重心,還要一手拿著杯子夾著杯蓋、一手拿著茶壺倒熱水,在搖晃的火車行進車廂中進行沖茶服務,就現在來看可能是很危險的工作,若是站不穩或者杯子裂開可能會燙到客人,還有衛生的疑慮,因此在1977年之後,因鐵路電氣化車廂更新,加上市售的瓶裝與罐裝飲料普及後,讓台鐵的沖茶師全面退出第一線服務工作,讓台鐵的奉茶文化也跟著失傳。

沖茶師傅 提供貼心奉茶服務 台鐵117年慶 台中火車站將重現場景

2004-06-08/民生報/CR2版/中彰投新聞

(記者施豐坤╱台中報導)老一輩的台鐵旅客一定還清晰記得,民國66年以前,台鐵光華號、觀光號及平快車的車廂內,提供奉茶服務,由沖茶師傅逐一為旅客沖茶、奉茶。現仍任職於台中鐵路餐廳的林維岳就是目前極少數仍在台鐵服務的最後一批沖茶師傅。為讓台鐵旅客有機會重溫這一段歷史,台中火車站在明天的台鐵周年慶活動上,將重現這一段令人懷念的場景。

林維岳說,民國38年起,台鐵開始在列車上提供奉茶服務,沖茶師傅提著分別裝有茶葉及白開水的茶壺在列車上穿梭,一一詢問旅客需要茶水或白開水,提供及時奉茶服務。(下略)

翻杯倒水 左右開弓失傳30年 台鐵沖茶又來囉

2009-03-02/聯合報/A3版/焦點

(記者蔡惠萍╱台北報導)記得五、六十年代火車服務生穿梭車廂,一手提著茶壺、一手翻杯蓋,為旅客倒茶情景嗎?台鐵最近展開「密訓」,請資深員工傳授年輕服務員翻杯倒水絕活,擬在下半年遊輪式及觀光列車推出,讓暌違近卅年的沖茶服務重出江湖拚觀光。

台鐵熱茶是許多人記憶中溫暖的「火車滋味」,曾伴隨無數人南來北往,直到六十九年才取消。台鐵車勤部經理陳世雄表示,早期台鐵莒光號、觀光號、光華號及對號車都有免費沖茶服務,平快車則要收費,最早一杯兩塊,後來漲為四塊。

民國六十年考進台鐵的侯壽興,是台鐵目前屈指可數的「沖茶達人」。他說,開車前,服務生就要先去領玻璃茶杯,再以手指一一「彈」過杯蓋,經驗老道的服務生「有沒有裂一聽就知道」,再一一把杯子放在座位旁杯架上。(下略)

☞點我追蹤更多有趣的懷舊時光☜

延伸閱讀

歡慶母親節結合文青市集 嘉義民雄早安公園熱鬧到晚上

影/台中老翁暈船女網友 押房借百萬投資茶葉險中計

影/「青草伯」工房被惡火吞噬 癱坐路旁憂無法再奉茶

一罪一罰 台南茶商台灣茶混攙越南茶牟利處4罪

相關新聞

有上班就能買房!長輩曝「台灣最幸福年代」 網反指最大缺點

台灣物價逐年上漲,千元大鈔已不難以支撐一周生活,房價更是高到難以企及。有網友表示家中長輩回憶過往,一致認為民國80年代「最幸福」,只要努力就買得起房,涮涮鍋是銅板價,高檔牛排也才500元就吃得到,有人看了也無奈嘆氣「30年前大學生月薪起薪也是3萬」。

搭配餅皮愈嚼愈香! 盛夏美味「漢堡冰」

在夏天大家若不吃幾支冰棒、甜筒,或是大口舔舔幾球冰淇淋,似乎就不過癮。台灣早期常見夾心類冰淇淋吃法很多種,如漢堡冰淇淋、玉米冰淇淋、三明治冰淇淋、銅鑼燒冰淇淋,由餅皮包覆著冰淇淋,一同吃進嘴裡,越嚼越香。夾心類冰淇淋通常沒有繁複的包裝,在雜貨店販售,是許多人的童年回憶。

飛碟唱片遭華納併吞 最後代表告別曲是「這首」

你最熟悉的歌手大合唱是哪一首?1985年公益歌曲〈明天更好〉,結合60位歌手的歌聲,華麗陣容與感人的歌曲,被稱為最成功的大合唱,當時這首歌傳遍兩岸三地,直到今日依然被傳唱。這種大合唱有著跨越藩籬、鼓舞人心的正向形象,歌手藝人間激盪出不同的音樂花火,也讓歌迷為之驚喜。

掀武俠遊戲熱潮 國內經典遊戲神作《仙劍奇俠傳》

大宇資訊研發《仙劍奇俠傳》長達17年,於1995年問世,全球銷售超過150萬套,被玩家譽為「最受歡迎的武俠角色扮演遊戲」,1998年推出WIN95版,玩家扮演遊戲男主角李逍遙,一心習武夢想名震江湖,機緣巧合下結識少女趙靈兒、林月如、阿奴等人。《仙劍奇俠傳》以「情」字貫穿全劇,劇情起源於女媧傳說,其中包括人妖之戀、漢苗對立、時光倒流、仙凡之爭等情節。

瓊瑤劇女郎趙永馨 扮演傻女翠珊一炮而紅

國光藝校第一屆畢業生的趙永馨,1983年演出首部電視劇《玉女神笛》,隔年就榮獲第19屆金鐘獎『最具潛力戲劇新演員獎』,由於外表清純仙氣十足,而成為瓊瑤劇御用女星,曾經演出《煙雨濛濛》、《幾度夕陽紅》、《庭院深深》等經典作品,以「玉女偶像」的形象走紅演藝圈。

90年代三級片文化毫不遮掩 從艷星到血腥故事引青少年一窺禁忌

三級片的概念來自於香港電影分級制度,於1988年正式推行,它的定義是:「只准18歲或以上人士觀看、租借或購買電影。」進而創造出「18禁」的名詞,但也因為上有政策、下有對策,越是禁止反而讓情竇初開的少年學子更加好奇,各自發揮八仙過海的神通本事,領略三級片的神祕禁忌,也成為當年五、六年級生,下課交流的一大樂事。

商品推薦

FB留言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商品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