鑑別式與生成式AI相輔相成

圖一 : 工研院在2023年兩度召開「生成式AI產業高峰論壇」,號召各領域專家分別從GAI風潮下的領袖、產業發展思維,以及GAI產業應用發展機會與落地作法4大面向獻策,引領產業「乘風破浪」。(source:工研院)
圖一 : 工研院在2023年兩度召開「生成式AI產業高峰論壇」,號召各領域專家分別從GAI風潮下的領袖、產業發展思維,以及GAI產業應用發展機會與落地作法4大面向獻策,引領產業「乘風破浪」。(source:工研院)

[作者 陳念舜]

眼看2024年人工智慧(AI)即將成為驅動全球經濟成長的動力之一,除了所需與算力相關的硬/軟體,與演算法、語言模型等先進科技,就連傳產中小製造業未來也有機會從中切入,提供獨有垂直領域和高品質的資料協作,以提高AI生成效率與準確性,同時優化生產製程與增加產品價值,加速AI平民化。

在工研院2023年兩度召開的「生成式AI產業高峰論壇」上指出,現今盛行的「人工智慧」(AI)名詞問世已逾60年,惟當時(1956年)僅訴求可讓電腦具備邏輯推論能力,執行接近人腦智慧的工作;直到1970年代推出的專家系統,才訴求能將人類智慧萃取出來教導電腦。並在1980年代的機器學習(Machine Learning)時期,開始讓電腦具備自主學習、改善能力,並延伸至特定領域,包含語音辨識、翻譯,或是醫療影像病變、產品瑕疵檢測等,較傾向學術研究課題。

進入1980~1990年代開始有企業加入相關研究,並先後發表AI語言模型、類神經網路等學術主題論文,卻也因為企業發現投資效益不如預期,而導致AI話題曾在1990~2010年進入寒冬,包括學研界紛紛改以「深度學習」(Deep Learning)為名,投稿發表論文。

隨著2016年AlphaGo橫空出世,擊敗圍棋界棋王,而被視為近期AI發展最大突破。雖然近幾年來聲勢略減,即因為棋類終究只是展現AI能力的娛樂工具之一,必須跨界投入商業化等更有生產力效益的場域,並驅動最新生成式人工智慧(Generative AI;GAI)技術發展。

鑑別式AI持續擴大應用生成式AI接力猛進

其中包括利用既有深度/機器學習等AI技術,可讓電腦進行大量有標註資料學習訓練,歸納出輸入資料特徵進行辨識、分類,而稱為「鑑別式AI(Discriminative AI;DAI)」,包括產品瑕疵、人員及場域環境安全等,已大量為企業導入使用。

圖二 : 除了目前熱門的GAI之外,另有讓電腦進行大量有標註資料學習訓練,進行辨識、分類,而稱為「鑑別式AI」,已大量為企業導入使用。(source:aiamigos.org)
圖二 : 除了目前熱門的GAI之外,另有讓電腦進行大量有標註資料學習訓練,進行辨識、分類,而稱為「鑑別式AI」,已大量為企業導入使用。(source:aiamigos.org)

加上目前吸收了來自網路、社交媒體時代的巨量數據資料,經過量變產生質變,再利用大語言模型(LLM),而造就更多自主創新GAI內容的能力,包括文字、圖像、影音、程式碼、3D模型數據等,目前較先導入於辦公室應用,將有助於提升工作效率,對產業影響巨大。

根據市場調研機構預測,2023~2028年將是GAI的快速成長期,全球應用市場規模將從2023年的62億美元成長至2028年的585億美元,年複合成長率達56%。工研院預估,2025年將有30%企業導入GAI技術,應用於文件生成、程式設計及對外營銷,包含製造、媒體、工程、國防、醫療和能源等領域將會第一波遭遇衝擊。

【欲閱讀更豐富的內容,請參閱2024智動化年鑑(採購指南)-AI人工智慧智動化Smart Auto雜誌

2024智動化年鑑(採購指南)-AI人工智慧
2024智動化年鑑(採購指南)-AI人工智慧

延伸閱讀

微軟與OpenAI揭露國家型AI網路攻擊 呼籲企業關注

國立宜蘭大學厚植人工智慧 開創國際新局

國戰會論壇/美國AI全球立體式戰略部署與兩岸應對

台東「地熱」綠能勢不可擋 工研院紅葉探勘有進展

相關新聞

創建工具機生態系價值鏈

為分散總體經濟受到關稅衝擊的風險,近來除了法人單位呼籲政府,應強化半導體、人工智慧(AI)與傳統產業鏈結、擴散以提升競爭力。同時期許台灣工具機產業能積極開拓半導體、機器人等終端創新應用領域加乘效益,共同創造最大市場價值突圍。

產研加速關鍵零組件轉型 驅動工具機低碳智造

延續多年來台灣工具機暨零組件產業發揮中部聚落優勢,不僅成立M-Team聯盟深化中衛體系聯盟;並在工業4.0、AIoT時代加裝智慧元件,以協助蒐集邊緣運算所需真實數據;以及為了追逐淨零碳排目標,落實以大帶小策略,提高工具機生態系價值。

高階工具機加值有道

迎接川普2.0時代到來,雖然仍如外界預期以關稅作為談判的籌碼,但首先宣佈對加拿大、墨西哥加徵關稅,還早於中國大陸,也讓正尋求China+1布局的工具機產業警醒,勢必要加速提高價值競爭力,也讓即將舉行的台北國際工具機展(TIMTOS 2025)備受關注。

革新傳產模具製程 積層製造加速產業創新

即使現今積層製造技術已從最初的塑膠桌上型製造系統逐漸普及,推動了新創團隊概念實現商品化,但至今尚未真正實現大規模落實與普及。反而可望先由傳產製程的模具、關鍵元件開始,推動製造業逐步轉型。

解鎖醫療新未來 積層製造與客製化醫材

基於COVID-19疫情期間,造就跨國供應鏈中斷與瓶頸,促進生技醫材等客製化快速量產需求;又有這一波國際淨零碳排浪潮,讓積層製造技術煥發新商機,台灣則由工研院南分院打造應用場域,攜手醫療與製造產業推動低碳智慧製造雙軸轉型。

積層製造鏈結生成式AI

雖然自2011年由美國透過積層製造帶頭鼓動「第三波工業革命」,至今仍未能真正全面普及。但隨著近年來COVID-19疫情、美中、俄烏等地緣政治衝突,造成供應鏈破碎,且為加速實淨零碳排願景,都讓積層製造有機會配合這波生成式AI浪潮實現永續製造。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