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影/台中瑞聯天地大樓火警 一家4口母子獲救、父女躲廁所救出後不治

上班上學注意!台鐵豐原到后里單線行車 預估中午搶通

鴻海(2317)股價越來越靠近郭台銘當年所說的200元! 專家:他身價將破3千億大關

綠色機械突破碳稅費重圍

圖1 : 台灣機械設備2022年出口值達到348.13億美元,首度突破兆元。(source:TAMI)
圖1 : 台灣機械設備2022年出口值達到348.13億美元,首度突破兆元。(source:TAMI)

[作者 陳念舜]

回顧2022年機械業發展,雖受惠於跨國商務實體活動陸續恢復、半導體設備需求擴散效應,台灣機械業仍維持競爭力,出口金額更首度突破兆元。但工具機則受俄烏戰火波及,加劇各國通膨及美國緊縮貨幣政策影響,成長未如預期。距離國內外碳費/稅關隘更近一年,業界應循數位減碳路徑兔脫,以維持永續成長。

根據台灣機械工業同業公會(TAMI)最新整理海關進出口數據顯示,2022年台灣全年總出口值為4,795.2億美元,相較於上年同期增加331.5億美元,成長7.4%;以新台幣計價142,215億元,較上年同期增加13.8%。尤以機械設備出口值達到348.13億美元,較上年同期增加5.1%,以新台幣計價約10,323.68億元,較上年同期增加11.2%,且首度突破兆元最為可貴。

TAMI認為,即使因為2022年俄烏戰爭爆發之後,加劇各國通膨及美國緊縮貨幣政策影響,衝擊全球經濟景氣表現普遍不佳,上半年景氣熱絡,下半年則明顯需求下滑,截至12月機械出口值已連續5個月衰退。

但台灣機械業受惠於出口暢旺,電子、檢量測設備合計占全年出口比重28.7%、金額達100.03億美元且不斷成長,出口值仍首度突破兆元新台幣、產值達1.45 兆元,雙雙創下歷史新高紀錄,顯示台灣半導體產業的堅強實力已逐漸擴散到相關設備,具有堅強韌性與國際競爭力。

工具機產業峰迴路轉2023年可望微幅成長

台灣工具機暨零組件工業同業公會(TMBA)新任TMBA理事長的永進機械總經理陳伯佳也指出,2022年工具機產業宛如置身在顛簸難行的山谷之中,上半年因延續2021年的市況,受惠於疫後各國經濟重啟,製造業生產與投資活動熱絡,帶動對工具機設備需求。

但到了下半年卻受到中國大陸對疫情持續封控、俄烏戰爭長期化等因素影響,國際原物料價格不斷攀升,各國紛紛面臨到通膨上行的壓力,歐洲甚至還有能源問題待解決,造成不少企業遞延投資計畫或縮減資本支出,使得2022年工具機市場需求的成長幅度有所收斂。

另推測全球市場景氣衰退,將會在2023年Q2觸底反彈,製造業需求也有復甦的可能。而臨近台灣的東南亞市場,將受惠於疫後供應鏈分散效應提升對於工具機消費需求,預估2023年台灣工具機產值與出口金額將微幅成長,分別達到40億美元、32億美元。

圖2 : 預估2023年全球市場景氣將會在Q2觸底反彈,台灣工具機產值與出口金額將微幅成長,分別達到40億美元、32億美元。(source:TMBA)
圖2 : 預估2023年全球市場景氣將會在Q2觸底反彈,台灣工具機產值與出口金額將微幅成長,分別達到40億美元、32億美元。(source:TMBA)

碳稅費關隘迎面而來 產業應循減碳路徑兔脫

然而,即使近年來面臨俄烏戰火造成的能源危機,歐盟仍宣告將自2023年10月起,正式針對進口鋼鐵與水泥等高污染產品課徵「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關稅;加上美國審議中的《清潔競爭法案》(Clean Competition Act,簡稱CCA)一旦通過生效,最快甚至將從2024年起課徵碳稅,衝擊兩地合計占台灣直接出口21.8%、金額逾千億美元損失。

台灣立法院也在近期三讀通過《氣候變遷因應法》,將2050淨零碳排明確入法,雖未涉及碳稅,卻將在未來半年內逐步訂定碳費徵收、溫管基金收支辦法、碳盤查等12項子法。預計自2024年首波徵收碳費對象將會由大至小,先針對年排放量逾2.5萬公噸二氧化碳當量(CO2e)的排碳大戶開始,包含鋼鐵、石油煉製、水泥、半導體、電力業等,約287家直接排碳大戶、高用電量間接排放約250家開徵碳費。

然而,條文中明訂,倘若碳費徵收對象因轉換低碳燃料、採行負排放技術、使用再生能源等措施,能有效改善溫室氣體排放量,事業及政府可提出「自主減量計畫」,向主管機關申請核定碳費優惠費率;並可申請帳戶,將減量額度移轉交易或拍賣。

另依國發會先前宣示淨零轉型階段目標及行動,已將2030年國家自訂貢獻(NDC)強化目標設定為24%+/-1%,並預估2023~2030年將投入4兆元,透過12項關鍵戰略技術,創造5.9兆元產值。經濟部次長陳正祺則點名3產業最有潛力,可在淨零目標下成功發展供應鏈。

圖3 : 因應國內外碳費/稅關隘迎面逼近,國發會先前已宣示淨零轉型階段目標及行動,經濟部也點名可協助「產業生產低碳化」的供應鏈,將在淨零目標下成功發展。
圖3 : 因應國內外碳費/稅關隘迎面逼近,國發會先前已宣示淨零轉型階段目標及行動,經濟部也點名可協助「產業生產低碳化」的供應鏈,將在淨零目標下成功發展。

首先是「再生能源相關電力設備」,經由政策推動再生能源投資最大化,提升在地供應廠商產能,進而切入國際能源產業鏈。其次是「智慧生活應用」,利用台灣半導體技術優勢,投入研發未來淨零生活模式所需的前瞻技術晶片或應用模組,例如電動車、自動駕駛系統等產品服務。最後是「產業生產低碳化」,運用物聯網、人工智慧、大數據、雲端運算來監測能源,並進行最佳化調度使用,減少高耗能設備使用待機和空轉的電力,協助台廠減碳及促進減碳產品行銷國際。

【欲閱讀更豐富的內容,請參閱2023智動化年鑑(採購指南)智動化Smart Auto雜誌

2023智動化年鑑(採購指南)
2023智動化年鑑(採購指南)

延伸閱讀

歐盟將課碳稅 產官找對策

歐元區綜合PMI 七個月最高

布林肯北京之行能否重新調整美中關係?學者這樣看

The Glocal 週報/烏克蘭的反貪腐掃蕩,贏回歐美盟友的信任?

相關新聞

落實馬達節能維運服務

迎接這波來勢洶洶的綠色通膨浪潮下,就連鮮少調漲的住商用電也無法倖免。惟若對於近年來持續投入開發再生能源、高能效馬達等節能減碳設備軟硬體和系統整合商而言,則可望將之深入智慧城市建築、產業應用,未來甚至還可望加速AI、Digital twins落地,掌握設備維運服務商機。

馬達自動化系統加速節能

根據能源局統計,目前在台灣工業部門約占總用電量一半以上(56%),馬達驅動系統又占其中64%;若再加入廠區既有的廠務設備,涵括:空壓機、廢水及排氣處理的泵浦、空調系統的冰水機等驅動馬達,恐將達到70%;甫於2023年落幕的《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28次締約方大會(COP28),更要求實現2030年能效倍增目標,顯見透過馬達增效、節能減碳已刻不容緩!

機械產業白皮書勾勒10年藍圖

面對近年國內外政經情勢快速演變,機械公會在今年初與工研院合作發表新版《台灣機械產業白皮書》,並勾勒出了2035年機械產業的發展情境及目標為:產值倍增突破3兆、附加價值率達到35%以上、與人均產值新台幣600萬元的10年藍圖。

IPC引AI、資安盼觸底反彈

儘管因疫情期間遠距作業需求不再,加上總體經濟景氣低迷,都讓2023年台灣IPC產業盡力去庫存、大廠營收普遍不佳。所幸隨著人工智慧(AI)話題興起,促使業者分別投入邊緣AI算力和應用發展,進而打造軟體平台練功、提升OT資安實力,可望能觸底反彈。

加入AI更帶勁!IPC助益邊緣運算新動能

隨著AIoT架構不斷的擴展,再加上AI技術的持續成熟,邊緣運算結合人工智慧技術的「邊緣AI」開始成為市場的新寵,為邊緣運算技術帶來新一波的動能,而IPC更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

工具機數位分身 實現AI智造願景

數位分身可以預測機器的運作狀態,透過結合實際機器運作資訊,最大限度地發揮實際系統的性能。此外,還能更精確地掌握因故障、壽命終止等原因進行維護的時機,實現機械系統更好的運作。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