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強!2023年我製造業四分之一研發經費、逾半投資 全靠「這一家」

【專家之眼】恢復徵兵制,支持蔡英文選民自己的選擇?

接連兩個美國代表團訪台,恢復徵兵制的議題也浮上檯面。圖為部隊操練。圖/中華民國陸軍臉書粉專
接連兩個美國代表團訪台,恢復徵兵制的議題也浮上檯面。圖為部隊操練。圖/中華民國陸軍臉書粉專

就在美國兩個代表團三月初訪問我國的時候,恢復徵兵制的議題也浮上檯面。在美國的壓力之下,蔡英文政府正緊鑼密鼓地準備在適當的時機端出徵兵制。

2016年,台灣選民支持蔡英文當選總統,接著在2020年又以817萬高票支持她連任,自然遲早會恢復徵兵制,這是選民自己的決定,又有什麼好說的?

過去幾年,台灣採取募兵制,現在為何又要恢復徵兵制?首先,蔡英文總統很會「選舉」,但卻不太會治國。2021年,台灣缺電,缺水,可說民不聊生。今年缺水季節還沒到來,但是缺電卻更為嚴重,還加上缺蛋,真是缺德到了極點。

蔡英文總統選擇逃之夭夭,避不見面,反正缺蛋自有農委會主委陳吉仲扛起責任,缺電又有經濟部長王美花自行處分,難道蔡政府官員是白當的嗎?

少子化是一個大趨勢,但蔡政府治國無能卻讓少子化更為嚴重。如果維持趨勢不變,國家在未來10年之後兵源將會嚴重缺乏。

其次,美國國防部與兩黨國會議員早就看出我國兵源不足的問題。美國聯邦國會通過一些國防授權法,都建議台灣發展像美國一樣的國民兵甚至恢復徵兵制,以彌補兵源不足的問題。我國退輔會已派遣官員赴美,與美國國民兵加強交流與合作,以增強我國的後備軍人戰力。

不過,美國認為我國加強點召、教召或增強後備軍人戰力都緩不濟急,無法因應一旦台海爆發衝突的需求,更無法達到不對稱戰力殲滅敵人的目標。這次由布希、歐巴馬總統時期擔任聯合參謀會議主席穆倫上將率領的兩黨特使團,訪問我國的主要目的,就是與國防部攤牌,要求我國規劃徵兵制的細節。

第三,俄羅斯攻打烏克蘭的戰爭,不僅讓兩岸都從中吸取了許多寶貴的教訓,也讓美國進一步了解台灣因應台海衝突的能力與實際需要。華府知道,加強台灣不對稱戰力與強化後備軍人戰力是一回事,但更重要的是台灣必須恢復徵兵制,才能負起保衛自己的責任。

從俄烏戰爭的經驗來看,正如史坦福大學日裔教授福山所指出的,美國不會派兵馳援台灣就像美國不會派兵前往烏克蘭一樣,自己的國家必須自己救。英國《經濟學人》雜誌早在2021年就指出台灣是地表最危險的地方之一。台海一旦爆發衝突,台灣就不太可能仰賴美國出兵援助。易言之,台灣自救之道只有恢復徵兵制,才能有足夠的軍力與中共人民解放軍周旋。

最後,美國當然也了解兩岸關係為何從外交休兵與兩岸和解發展到今天的幾乎不相往來,甚至敵意不斷升高。從蔡英文一開始拒絕接受九二共識、積極介入香港反送中事件、虛情假意伸出橄欖枝,一直到2021年雙十國慶演說拋出「新兩國論」,兩岸已經難以回頭,除非台灣選民覺醒讓民進黨下架。

連我國國防部長邱國正都承認恢復徵兵制,最高不過二到三年。對於蔡政府的恢復徵兵制,很多人都有權利反對,唯獨那些817萬支持蔡英文的選民沒有資格反對,因為恢復徵兵制是他們支持高喊「聯美反中」蔡英文總統的必然後果。

台海 美國 蔡英文

延伸閱讀

人人有份?從德國、日本和以色列歷史經驗省思「全民防衛」

民進黨「國務青旗艦營」結業式 蔡英文歡迎年輕人入黨

民進黨主席蔡英文出席青年培訓營 支持青年從政

影/蔡英文出席馬偕來台150周年禮拜 肯定馬偕博士貢獻

相關新聞

【專家之眼】布林肯與美中台

繼去年六月之後,美國國務卿布林肯二度訪中,與上回雙方商定不同的是,此次是應中方之邀來訪,這可從硬體與軟體的結構來加以分析...

【專家之眼】為何新政府首應廢除新青安方案?

新政府即將啟動,準閣揆卓榮泰日前表示,將以年輕人最在意的政策為施政重點,而「居住正義」高居首位。而當前影響房市最巨的政策...

【專家之眼】呷人夠夠!當沖降稅還有臉提「三延」?

2016年國際資本市場黑天鵝充斥,全球股市狂瀉,我國也不例外,台股冷颼颼,量能創15年來新低。當時行政院長林全裁示,為振...

【專家之眼】90天賞味:進口鮮奶也能算鮮奶?

近期有一位號稱是知識型網紅的「石總監」,在YouTube、IG、FB與抖音等網路平台上,大力推薦全聯販賣的紐西蘭進口鮮乳...

【專家之眼】借、掏、跑三部曲—始亂終棄的渣男基金

有一個政府單位,以收支自主為基礎成立,目的在「燒錢」;但成立後,收入沒有實現,只好舉債度日。在借到頂、借到滿後,開始每年...

【專家之眼】政客無能挑起戰端 豈能徵稅理應賠償

兩岸情勢緊張,衝突危機升溫之際,國家安全局長蔡明彥面對政府研擬開徵戰爭稅以籌措軍費傳聞,對外公開透露確實曾經研議此項課題...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