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強!2023年我製造業四分之一研發經費、逾半投資 全靠「這一家」

藍委質疑海委會包庇 民進黨團:預設立場侵犯司法進行

民進黨立法院黨團幹事長吳思瑤(右)與書記長莊瑞雄(左)上午舉行輿情回應記者會。記者林澔一/攝影
民進黨立法院黨團幹事長吳思瑤(右)與書記長莊瑞雄(左)上午舉行輿情回應記者會。記者林澔一/攝影

國民黨立法院黨團今天質疑海巡署執法過當,國民黨立委羅智強則點名海委會主委管碧玲下台,民進黨立法院黨團幹事長吳思瑤說,國民黨用「包庇」兩字為難我方執法人員,採取政治介入影響判斷,想要透過輿論影響辦案,預設立場侵犯司法進行。

民進黨立法院黨團上午舉行記者會,吳思瑤受訪時表示,自己每天都有跟管碧玲通話,了解第一線人員執法的狀況,這麼認真的政務官,現在卻輕易地被國民黨政治攻擊,希望在野黨立委立委回到議場好好監督,歡迎他們提出更好的意見,而非動輒把官員下台,當作立委的口頭禪。

吳思瑤也說,國民黨團今天舉行記者會,用包庇為難我方執法人員,企圖檢調偵辦的同時,採取政治介入、造成輿論辦案,這是非常不好的負面示範,民進黨團支持檢調大力作為,早日讓真相水落石出,國民黨先預設立場、侵犯司法進行,想要用政治影響辦案。

吳思瑤指出,近年來有4000多起中國漁船非法越界捕撈,其中有12件是因為拒檢發生擦撞,希望未來不要再發生憾事,台灣作為一個有公權力、管轄權的政府,難道不應該強力執法,保護國家資源跟漁民,呼籲大家共同支持執法,「請國民黨團收回想要用政治影響辦案的企圖,這不是國會議員應當表現出的問政品質。」

吳思瑤說,整件事件還在偵辦當中,希望不要用政治力來介入,大家都是依照職責履行使命,請問海委會、海巡署同仁有做錯什麼事情,國民黨動輒要官員下台,過當行使國會議員的權力,立法院新會期已經開議,施政總質詢也已經上路,大家都可以提出專業的問政提醒跟建議,相信行政部門都會接受,而他們也應該要接受。

不過,吳思瑤說,凡事跳躍地這麼快,動輒要官員下台,社會大眾不會接受,而且管碧玲在這段時間盡心盡力,每天都親上火線為漁民、海巡人員的執法發聲,「真的不要這麼廉價,把要求官員下台,成為國民黨的口頭禪,不是社會想要看到的。」

民進黨團副幹事長林楚茵表示,即使是為了監督行政單位,但是也不應該無限上綱,對於捍衛水域的第一線執法人員,如果有疏漏、必須改進的地方,大家可以依照現有的法規檢討,但是不應該站在第一線執法人員的對立面,甚至是變成政治操作的因素。

林楚茵批評,在野黨把整起事件升高為政治操作,國民黨永遠都在檢討受害者、不去檢討加害人,中國就是會被消失、被自白的國家,兩位當事人回到中國的說詞,馬上被國民黨拿來指責執法人員,「你們是中華民國的立法委員,不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立委。」

民進黨團書記長莊瑞雄表示,該遵守的規範,政府都會要求海巡人員恪遵規範,但是在司法調查出爐之前,過度苛責第一線執勤人員,不是各政黨該有的態度,期待各政黨靜待司法調查,再來針對事件進行議論,可能會比較好,否則好像是在攻擊海巡人員。

兩岸關係 吳思瑤 林楚茵 海委會 海巡署 管碧玲 莊瑞雄 金廈海域

延伸閱讀

陸船翻覆致2死…綠批不譴責中國 洪孟楷:不用扣紅帽

民進黨團盼新國會按部就班 食安報告如期上路如質監督

陸漁船翻覆執法未錄影 徐巧芯:管碧玲有無涉嫌隱匿?

金廈海域爭端升溫 賴清德三點表態:妥善處理、堅定執法、避免再現

相關新聞

無共識!控海巡扭曲事實 陸代表返陸

大陸漁船在金門海域翻覆兩死案,兩岸代表十五場協商談判仍未達共識;陸方代表前天緊盯海委會及海巡署官員在立法院專題報告及答詢...

海巡署長還原執法過程 周美伍:怎可能沒影像

大陸快艇非法越界金門海域翻覆事件延燒,海委會主委管碧玲昨天在立法院內政委員會答詢表示,碰撞和撞船不同,登檢過程本身就是持續調整位置、持續碰觸的過程,碰撞是必然;她接受國會監督,但必須捍衛海巡執法立場。不過,管碧玲坦言,海巡第一時間說明的社會溝通確實不足。

獨/立院今攻防陸船翻覆案 陸方代表隔海緊盯直播 不滿管碧玲「硬凹」

陸船翻覆釀2死案,今天聚焦在立院攻防,陸方代表與海巡署官員今暫停協商,陸方人員上午都待在金門飯店內觀看直播,全程緊盯,據...

陸船翻覆案 海委會專案報告立院定調「撞船」

立法院內政委員會今安排「金門撞船案:翻船執法過程及後續處理」專題報告並備詢。會議一開始,藍綠立委為了程序問題登記發言順序...

管碧玲傳訊高金「失禮」 海巡報告還扯原住民同仁升遷?

陸船翻覆事件延燒,立法院內政委員會今安排「金門撞船案:翻船執法過程及後續處理」專題報告,海委會主委管碧玲卻將書面報告名稱...

陸船翻覆案 戰場今移到立院

報告結果 左右本案後續發展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