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改隸陽明交大附中案 教育部認定竹女2程序有瑕疵

陳穎Ying C./無麩質飲食 能翻轉傳統米食沒落命運?

雙糕潤、九層糕、條頭糕等傳統米食越來越少獲得關注,卻擁有與西式糕點截然不同的魅力。圖/Ying C. 陳穎提供
雙糕潤、九層糕、條頭糕等傳統米食越來越少獲得關注,卻擁有與西式糕點截然不同的魅力。圖/Ying C. 陳穎提供

最近這陣子因緣際會開始研究米穀粉取代麵粉製作甜點與麵包,經歷了幾次非常慘烈的大失敗之後,遍翻台灣與日本相關研究資料,目前暫時還未測試到成功的配方。實驗仍在進行中,卻不禁讓我想向自己及所有正在嘗試米烘焙的人提出疑問:「究竟為什麼我們會想用米取代麥、米穀粉取代麵粉,以一個原本性質便不同的食材試圖模擬麵粉烘焙物的質地與口感?」

大多數人會立刻想到近20年來與日俱增、幾乎演變成全球大規模流行病的「麩質過敏」以及相應而生的「無麩質飲食」潮流。以米粉取代麵粉來製作糕點麵包,對麩質過敏的人群來說確是一大福音,然而推廣米食、甚至以米取代小麥製作西式烘焙物的努力,其實上世紀便已開始。在我童年記憶中,母親有相當豐富的食譜藏書,其中一本就是由行政院農委會於民國72年編印的《米食食譜》。當時年紀雖小,卻對書中提到國人米食消費下降,並開宗明義強調要「推廣健康米食取代快餐」的主旨印象深刻。若說本書內容仍侷限於中式粥、飯、點心,同年由漢聲出版社發行的《中國米食》中,以米食模仿西式糕點已初見端倪,如以糙米布丁取代西式布丁作為兒童點心、將糙米爆米香加入葡萄乾,淋上冰鮮奶的糙米米花早點,宛如玉米穀片加鮮奶的西式早餐等。

《中國米食》在食譜前花了約30頁的篇幅,從文化、營養價值、稻米特性、煮製方法等各種不同領域對讀者進行「食育」,序中更直接提到「近年來,國民生活水準提高,飲食亦有西化傾向。相較之下,稻米農產卻遭受滯銷的困境」和米倉堆積如山、農田廢耕等情景,顯然當時米食的地位早已不再穩固。此趨勢在接下來的40年間毫無逆轉的跡象,反而越演越烈。行政院農委會指出,近30年來台灣每人每年的米食消耗量由98降為48公斤,麵粉則從23增至36公斤。

與此同時,全球麩質過敏人口直線上升,目前大約有1%的人口患有乳糜瀉的自體免疫疾病,食用含麩質食物不僅會引起腹痛、脹氣或是腹瀉,小腸絨毛更會因此受損;麩質過敏的人口則約有6%至10%。除了真正患有乳糜瀉或麩質過敏的人,還有為數眾多的民眾將無麩質飲食當成一種新的健康飲食法。如美國布拉斯加大學林肯分校在2019年的研究中發現,約有25%的美國民眾遵從無麩質飲食,儘管美國真正被診斷有乳糜瀉的人口不到1%、麩質過敏的比例則在12%以內。許多人並非將麩質視為過敏原,而是認為拒絕麩質就跟拒絕鹽、糖、高脂肪一樣,是一種更健康的飲食方式。

有趣的是,這項調查是由美國小麥業者資助展開,顯見當無麩質產品商機一飛沖天,如2022全美無麩質產品的市值估計約有19億美元、2022至2030這段期間內的複合年均成長率更達到9.2%時,對美國小麥來說,這股飲食潮流卻宛若直取命門。在大麥、小麥、黑麥等各種含有麩質的穀物紛紛自危的時刻,上至食品大廠下至消費者皆開始尋找替代品,於是許多國家因飲食西化而衰落的傳統主糧,如豆類和米類穀物的命運卻諷刺地隨之翻轉。以日本為例,在1995年成功開發米麵包技術後,2008年將米麵包及麵食列為振興米食的手段,國內米穀粉專用米的種植面積兩年內巨幅成長了44倍,從2008年的108公頃增至2020年的4,957公頃。台灣多次引用日本經驗,認為開發適合製作米麵包和麵食的米穀粉,將是能提升米消費和糧食自給率的救命良藥。

然而正如同文章開頭所說,米和麥追根究底是不同的穀物,性質和表現在糕點上的特色也不相同。當我們費盡心思要改良米麵包因缺乏麩質支撐力、質地不夠蓬鬆的缺點時,僅是再次將西式飲食價值推上高位,美好的傳統米食文化並未因此而振興。誠然飲食西化是現實,迎合當前飲食潮流乘勢而起也是聰明之舉,但模仿西式糕點是唯一的方法嗎?想想那些迷人的糕、粿,以及在麥類烘焙物、甚至是整個西方飲食文化中難尋的Q彈口感,難道不值得我們重新回過頭去關注、強化發展一個能和麵包糕點相抗衡的現代體系?

國民 健康飲食 布拉 麵包 美國

延伸閱讀

故宮聯手台中惠明盲校 讓同學們摸出文物之美

男星過敏體質 打完抗生素「忽然沒體溫」母親崩潰了

故宮攜手台中惠明盲校跨越障礙 即日起觸摸故宮文物之美

出國玩為了吃蝦起爭執她慘遭丟包 網譴責男友很爛:完全是垃圾王等級

相關新聞

王祖壽/理想混蛋:他們的交心與共享

分眾串流時代大多數走馬看花,樂團即使混了幾年、有了夯曲、唱了小場、入了大獎,成長史看似洋洋灑灑,但走到大眾面前要有辨識度...

潘光中/古裝幻想X現實主義完美配搭!《長相思》爆款出圈其來有自

綜觀整體內娛市場,要說哪種陸劇的類型內卷得最厲害,那麼絕對是古裝劇、尤其是古裝偶像劇莫屬了。特別在擺脫新冠疫情的壓抑之後,目前至少有幾十部古偶劇提案送總局備案送審,目前各大影視基地正有二十組以上正在開機拍攝,更別提現在至少還有十幾部已經殺青等著排播。不管怎麼看,這已經不僅僅是飽和的紅海,簡直是地獄等級的血海了。

于國華/真愛種植的百香果

青年果農蔡維峻蹲在茂盛藤葉下,向我解說種植百香果的諸多考驗。「就像愛情!」他說,期待很多、但不是想要都能得到;必須不斷努...

曾士昕/買商品?買樂趣?

鐘表消費在近幾年儼然成為全民運動,民眾把鐘表當作投資標的,讓市場在短期內產生了急遽的變化,原本訂價尚有折扣的熱銷款價錢突...

塗翔文/快一秒的他:成功的翻拍

某個程度上來說,「翻拍」和「改編」在本質上還是有所不同。改編通常有個原始素材,大部分是文學(字)將其影像化的過程;而翻拍...

麥若愚/創拓版「京戲啟示錄」舞台焦點 神奇地從李國修轉到王月!

屏風表演班巔峰經典「京戲啟示錄」,風靡劇場27年,除了承載一批中年死忠觀眾對逝去時代與傳統文化的印記,對年輕世代能帶來何種啟示?畢竟,劇中的京戲(平劇)、外省、國共、中華商場這些題旨,距離年輕人很遙遠,國修老師仙逝10周年,妻子王月推出創拓版,需要極大勇氣。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商品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