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蘭/品德重典範 識時務不能失節操

洪蘭
洪蘭

期末聚餐是我很期盼的事,因為退休的老教授們會來。他們年紀大後,沒有什麼顧忌,常在席間講一些正史沒有的奇聞逸事,讓我們知道歷史會因某人一句話或某個意外事件而改變,跟我小時候讀「傳記文學」那種發現前因後果的勁爆感覺很像,所以我很喜歡參加。但是這次很不同,換成我們講他們聽。原來有位同事說她七歲的孫子回家時,臉上多了幾道血痕,因為校車上有個同學把頭伸出窗外去吹風,因老師說頭不可伸出車外,他便去阻攔,同學因此抓傷他的臉。

同事的先生聽了就罵:「誰叫你多管閒事?活該!」孫子一聽放聲大哭,他自認沒有錯,是老師說不可以的,他只是替天行道,怎麼反而被罵?

同事則不認同她先生的觀念,頭伸出車外是危險的事,本該阻止。「自掃門前雪」是錯誤的品德教育示範,孩子以後會變成自私自利。二人因此而爭執,嚇得孫子連聲說以後不敢再聽老師的話了。

同事問:你們會怎麼做?

大家一聽,立刻也分成兩派,一派主張識時務者為俊傑,多管閒事是害自己公親變事主;另一派覺得品德教育應該只論是非,不應因後果的嚴竣而改變前面的原則。如果人人都敢站出來伸張正義,俊傑根本不需要去識時務,只有當社會形成「千夫所指無疾而死」的輿論力量時,品德教育才會成功。

話音未落,立刻有人說,這是高調,自古忠良無下場,你要你的孩子做馮道還是左光斗?此言一出,全席譁然,這對比太鮮明了,馮道是五代,除後梁外,其他四朝六君的宰相,官至極品,卻無人看得起他,歐陽修說他「寡廉鮮恥」是五代為亂世的原因,而左光斗的堅毅不屈是每個人讀〈梅花嶺記〉必哭的原因,沒有他,不會有史可法。

此時有人說:顏之推還不是北齊亡後出仕北周,還替隋文帝做過官,為什麼我們還要學生讀他的《顏氏家訓》?一位力薦學生讀《顏氏家訓》的老師立刻漲紅了臉,眼見要翻桌了,一位老教授說話了:中國人講究正義是非和對錯,防患於未然的見義勇為是對的,我們看重有義氣的人,所以雖然俠以武亂禁,司馬遷還是為他們作傳。但是人要看自己能耐和事情的大小,為國家民族的大義,那是死無反顧,但為小義而惹禍上身,那是飛蛾撲火。禮義廉恥固不可廢,但苟全性命於亂世也是人的本性,不可苛求。主要是看當事人有沒有廉恥心,馮道為六帝相,沾沾自喜,自稱「長樂老」是無恥;顏之推被囚被俘,不曾簞食壺漿迎新朝,他是不得已而仕於亂世,兩者不同。顏真卿和顏杲卿是他的玄孫,如果他是無恥之徒,怎會教出「為顏常山舌」的顏杲卿來?

品德教育最重典範,識時務者為俊傑沒有錯,但不能失去自己的立場和節操。如果大人能夠公正無私,孩子自然不必苟且妥協,當每個人都能守法正直公平,我們就不需要教孩子識時務了。品德教育是上行下效,你們都明白吧?

一席話說得大家低頭沉思,周六的這張選票要審慎又審慎的投了。

(作者為台北醫學大學、中央大學講座教授)

中央大學 北醫

延伸閱讀

從校園割頸案看教育界「學生至上」 台師大退休教授曝事實:老師變教書匠

新北真有「品」!教育部「品德教育特色學校」獲獎校數3連霸

「禮義廉恥」匾額重返苗栗校園 教育部長潘文忠回應了

張麗善連任周年表揚8典範名人 原因是為深化「品德教育」

相關新聞

楊志良/國人苦痛誰來愁?

台灣是國際上公認為戰爭風險最高的國家,但國人處變不驚,但卻有不少人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例如台灣有最嚴苛的低收入標準,只一...

陳亮恭/蜉蝣舞翩翩,剎那花開盡

隨著年齡漸長,生命逐漸衍生煩惱,人生諸多煩惱以生死為最,或說煩惱的源頭多與生死相關,可能苦惱於生命的意義、生死之間的未竟...

廖元豪/大法官可讓死刑爭議跳脫零和對抗

憲法法庭就「死刑合憲性」爭點,廿三日進行言詞辯論。各方的意見交鋒精彩,法學論點有理有據。由於憲法並未明確禁止死刑,而支持...

葉銀華/治理之鑰:企業敏捷性

為什麼有些企業在面對變動的經營環境仍然成長,有的企業卻衰退、甚或被淘汰?此問題的答案就是企業敏捷性(agility)差異...

葉金川/醫療平權與醫學中心

廣設醫學中心並不能達成醫療平權,只是一點一滴腐蝕了辛苦建立的醫療體系。

蘇益仁/台灣生醫產業何去何從

新政府團隊已經逐漸就緒,很多人特別關心台灣下階段創新及經濟產業的發展。在經濟產業方面,台灣在資訊科技方面經過台積電等四十...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