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台積電800元以下是上天的禮物?網曝血淚教訓 建議1招降低風險

仍有遺骸!太魯閣事故家屬2、3月重回現場 又發現11名罹難者遺骨、遺物

蘋果M4版iPad Pro、iPad Air 6新舊價格比一比!最貴漲6500元 這款便宜1500元

王文華/家有「法拉利」,為何開「喜美」?

谷歌開放英美用戶測試該公司AI聊天機器人Bard。美聯社
谷歌開放英美用戶測試該公司AI聊天機器人Bard。美聯社

王文華
王文華
有時候,「夠」,比「多」,更難。

聊天機器人正熱。ChatGPT去年十一月推出,引起風潮。四個月後,Google推出「Bard」,市場卻反應冷淡。使用者表示,答案沒有ChatGPT精準。

Google執行長接受訪問,表示預期到這種反應。他說Google要做「負責任的AI」,「不在乎誰跑第一,而在乎把事做對」。他強調由於聊天機器人常給錯誤、偏見的訊息,所以「Bard」並沒有接上Google最強的模型,Google希望觀察使用者的問題和「Bard」的答案,確保不出大錯,再逐漸升級。

他比喻:「我們現在是用一輛改裝後的『喜美』,對抗別人的超跑。但這輛『喜美』在很多問題上,已經表現得和超跑一樣好!」

這是深謀遠慮,還是公關說詞?但因為Google是「生成式AI」的先驅,三年前就推出過聊天機器人,所以車庫裡藏了超跑的可能性高。也就是說,他們有大牌,卻先出小牌。刻意選擇「夠」,而不是「多」。

做生意,一般做法是「多」:放手一搏、搶得先機、贏家通吃。ChatGPT就是這樣成為聊天機器人的霸主。他們當然也清楚AI的風險,立場卻是:盡快推出,讓機器人和使用者彼此了解、學習、適應。

做生意如此,做事是否也是這樣?全速前進、精銳盡出、春蠶到死、蠟燭成灰?

那就未必。ChatGPT可以這樣,因為微軟投資了卅億美元(今年又加碼百億)。一般人沒有這等資源,比較適合「先射子彈,再射大砲」。先試水溫,再挖溫泉。用簡單的實驗快速測試,無效修正,有效加碼。一下子排山倒海,反而眼前一片模糊。露水,比瀑布,更滋潤。

做事如此,做人呢?凡事說得太白、做得太過、管得太多、排得太緊,結果是累死自己、悶死別人。

所以請吃飯,不是菜越多越好。請喝酒,不是喝醉了最好。交朋友,不必交淺言深。帶孩子,不能有求必應。春蠶到死、蠟燭成灰,也許可以寫成一首淒美的詩,但用在人際關係,會把大家都搞成枉死的烈士。

我們喜歡用「多」來代表品質,是因為「多」比「夠」容易執行。工作遇到瓶頸,加班,比轉職,容易;工作一帆風順,乘勝追擊,比見好就收,容易。「多」,只要勇;「夠」,需要謀。「多」,只要快;「夠」,需要穩。「多」,只要豁出去;「夠」,需要收回來。「多」,靠執著;「夠」,靠斟酌。

當然,斟酌過頭、錯失良機的例子很多,也許Google將是其中之一。但我對Google樂觀,因為他們開的不是陽春的喜美,而是「改裝」的喜美。這表示了解事態緊急,但基於長期、全盤考量,仍選擇節制火力。科技劇變和網路風向,逼著每個人立刻出大牌,甚至喊出手中沒有的牌。這樣的時代,能大搖大擺地把「喜美」開上街,反而變成一種難以負擔的奢侈。

(作者為作家、網路媒體《創新拿鐵》創辦人)

Bard Google 聊天機器人

延伸閱讀

Google首款摺疊機、平板亮相 「這原因」暫無在台上市計劃

谷歌更新聊天機器人 要力拚AI龍頭

Google AI大反攻 Bard進軍180國、講中文也通

直擊Google總部Bay View 「龍鱗屋頂」宛如未來辦公室

相關新聞

廖元豪/聯合政府的藍白拖

明明大多數民意都期待政黨輪替,為什麼賴清德還能老神在在?為什麼民進黨在施政與政治人物品德上連番出包,卻似乎吃定多數民意根...

盛治仁/鑑往知來 一窺「消失的愛」

好友陳文茜最近出版了新書「消失的愛」,乍看書名會以為是談抒情小品,事實上這是去年她在重病下還堅持完成的創作,內容一點都不...

方祖涵/凱特琳.克拉克帶來的新狂熱

WNBA華盛頓神秘隊的主場在城裡最南端的娛樂體育競技場,僅能容納四千兩百名觀眾,是聯盟最小場館。雖然球季五月中才要開始,...

施振榮/從「微笑曲線」看表演藝術如何永續

朱宗慶打擊樂團創辦人暨藝術總監朱宗慶老師,在四月廿九日於名人堂發表他對表演藝術與「微笑曲線」的看法,希望表演藝術界能因為...

蘇益仁/賴清德準總統的癌症三支箭

四月廿七日,賴清德準總統與政府團隊參加了健康台灣顧問團隊的最後一場結論會議,提出了多項未來方案,以確保健康台灣政策的執行...

劉維公/第三波創意經濟

二○一八年八月,音樂家馬友友啟動全球巡演的巴哈計畫(the Bach Project)。巴哈計畫為期兩年,馬友友在六大洲...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