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17歲高中生無照酒駕撞小貨車!後座14歲少女噴飛 雙雙不治

長榮飛羽田航班系統異常 延誤5小時40分鐘 1返台班機受影響

前T-ara雅凜涉詐欺千萬「台網友也收到借錢私訊」 IG三天前才發文如今已消失

馬習示範效應 賴須看見

近來賴清德政府的兩岸國安團隊已經浮現,海基會董事長將由鄭文燦擔任、陸委會由邱垂正主掌,鄭、邱皆是較無僵化意識形態且著重務實致用的適當人選,藉此人事任命可表達賴政府善意。然國安會秘書長吳釗燮、國防部長顧立雄及外交部長林佳龍的任命,恐已抵銷海陸兩會人事任命之善意。

大陸國台辦昨天也對海基會人事回應表示,無論什麼人擔任台灣海基會負責人,兩會協商機制能否恢復,關鍵在於台灣當局是否承認體現一個中國原則的九二共識,承認兩岸同屬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基本事實。

本月初馬前總統訪陸並舉行馬習二會,是習近平在「後蔡英文時代」對台政策的起手式,其弦外之音猶如《經濟學人》所論,習近平幫賴清德找榜樣學習,發揮示範效應,加強兩岸交流及合作。儘管兩岸對馬習會晤評價分歧,然總體而論正面評價高於負面。

兩岸學者普遍認為馬習二會引領兩岸和平發展,助力打破兩岸僵局,釋放對台和平交流信號。同時,也強化中華民族在台灣的話語權,印證九二共識是兩岸維持和平重要因素;民族文化可化解兩岸危機;凸顯中華情懷及對台灣安全關注;轉移分散大陸社會對台獨的高度不滿,緩和兩岸關係的惡化。至於各方基於不同國家利益界定、意識形態、價值觀及統獨立場,觀點分歧實屬民主常態。

反對者質疑馬習二會悖離台灣民意。台灣八成以上民眾贊成兩岸應展開對話,追求和平發展。然自蔡主政後,兩岸關係全面倒退,敵意螺旋升高,尤其是賴清德當選後兩岸更緊張對立,反映在大陸單邊行動、外交壓制、軍事威脅及經濟制裁。對陸而言,賴倡議務實台獨,更激進及挑釁。

也有反對者質疑馬習二會激化台灣藍綠兩岸路線衝突。他們認為台灣不會變成第二個香港,但恐成為「第二個烏克蘭」;在立院朝小野大之下,藍綠角力將更劇烈,終因社會動盪而引發中共犯台。

烏克蘭作為北約與俄羅斯的戰略緩衝,保持等距平衡路線最安全;當烏聯合北約及美對抗俄時,易刺激俄報復。美推動印太戰略圍堵中國,視台為戰略前沿的棋子。若要避免台海衝突,台應勿一邊倒向「聯美抗中」,而應回歸和中友美的均衡戰略。

還有人質疑兩岸人民同屬中華民族論。習倡議兩岸一家親,構築兩岸共同家園及命運共同體意識。馬則認為兩岸政治制度、生活觀與價值觀雖不同,但皆為炎黃子孫,同屬中華民族共同體。當民進黨認同國名冠上「中華」兩字,人民係屬中華民族應無疑慮。但陸委會卻質疑炎黃子孫說法,指此為中國古代傳說、神話。陸委會否定兩岸人民屬同文同種,此違反《兩岸人民關係條例》一國兩區定位。當台灣民眾具中國人與台灣人雙重認同時,最有利促進兩岸人民親善關係。

馬習揭櫫兩岸同屬中華民族,民進黨應從台灣共識轉成為兩岸共識,以利重啟對話協商。賴清德若能在就職演說中,回應兩岸同屬中華民族是台灣共識也是兩岸共識,不僅利於消弭敵意螺旋,也有助兩岸重啟對話協商。當台灣民眾秉持熱愛中華文化及振興中華民族理念,兩岸和平穩定關係架構於焉建立。

馬習二會倡議兩岸同屬中華民族,若能對賴產生示範學習效應,賴習會將從不可能的任務變成可能。

賴清德 陸委會

延伸閱讀

美參院通過援台法案 賴清德:持續深化台美情誼

藍520後邀賴清德國情報告 民眾黨:這是柯文哲的競選政見

只要立院邀請 民進黨:賴清德非常有意願做國情報告

「我們都是花蓮人」賴清德:請蕭美琴協助花蓮盡早恢復日常

相關新聞

健保改革 別只是調整點值就好

在面對健保點值的同時,應該也要面對在台灣醫療體系下長年的弊病!

改政黨比例制 NCC除汙名

國家通傳會NCC爭議不斷,現任委員一片綠。近日立法院國民黨團提出NCC組織法第四條條文修正草案,將NCC委員依國會政黨席次...

醫事始終缺人 應向外求援

台灣從來沒有一種行業像醫療一樣,始終處在「缺人」狀態下。二○○三年SARS事件後,政府啟動畢業後醫師訓練計畫(PGY),...

京華城容獎 於法無據

近期京華城容積獎勵爭議愈演愈烈,台北市議員認為柯市府對於拍板容積獎勵難辭其咎,京華城則大動作登報認為自己是長期被北市府霸...

美國的五四 改不了的政客

在美國旅行的最好回憶,是去肯特布拉森音樂節,交響樂團在小鎮露天劇場演出,室內音樂會則去肯特州立大學舉行。

台南議長賄選案 曝司法矛盾、恣意

台南市議會正副議長賄選案,台南地院對全數十名被告為無罪判決,引起社會譁然,質疑司法看顏色判案的聲浪四起。惟撇開如此的臆測...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