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表決大戰15小時 藐視國會罰則二讀通過

北捷殺人案10周年…中捷隨機砍人 乘客1傷1命危

補充保費費率擬漲至3%衝擊存股族 涉及修法今年不會上路

闕志克/削蝕民主的黑暗 逐漸瀰漫中

從二○○五年到二○二三年,約有兩萬三千家或三分之一的美國報紙關門;四萬三千個、相當於三分之二的記者職位因此消失;二○四個縣現在沒有任何報紙,一五六二個縣只剩一個周刊型的在地新聞來源。去年,華盛頓郵報、洛杉磯時報、體育畫報、時代雜誌等,NBC新聞台全國型新聞業者,總共辭退了近兩千七百個記者,《紐約客》稱最近一輪的裁員為新聞產業的「滅絕級事件」。從二○一二年到二○二一年,台灣報紙的總營收與實體發行量近乎腰斬,廣告營收少了八成六,新聞從業人員也因此少了四分之一。

然而二○二二年的調查顯示,五成三的台灣網民,上網目的之一還是瀏覽新聞,意即大部分網民仍有「閱讀新聞」的需求,只是他們接觸新聞的介面由紙本變成網頁,而其入口則從個別新聞網站轉向社交媒體或搜索引擎。這樣的演變讓跨國網路平台得以一方面裂解傳統新聞媒體的編輯效益、品牌價值及廣告吸引力,另一方面藉由收集個別用戶的偏好以優化其新聞閱讀體驗,從而壟斷了絕大部分的網路廣告利益。二○二二年,台灣的網路廣告占全部廣告總營收的六成九,達五九○億元,而其中八成以上進了Google與Facebook的口袋。

為了健全新聞媒體業的發展環境,有些國家主動立法規定跨國網路平台必須支付在地新聞業者授權費用,才能使用其產製內容,最成功的例子是澳洲。二○二一年Google、Facebook與澳洲新聞業簽下協定,每年支付超過一億三千萬美元的授權金。去年加拿大試圖有樣學樣,但只有Google同意花錢消災,每年支付當地新聞業者七千四百萬美元,Facebook則選擇一刀兩斷,乾脆將加拿大的新聞內容從其平台移除。由於Google與Facebook都是美國公司,而台灣現階段因兩岸對峙全面依賴美國,所以台灣政府能挺起腰桿為新聞業強力爭取授權金的可能性非常低。

與其補助業者,不如政府投資開發能與網路平台正面競爭的公共新聞配送平台,為國內新聞業者爭回應得的網路廣告收入;運作方式類似Google News的新聞聚合器,它以網路廣告為主要收入,但其全部盈餘將按內容觀看率的比例,公平地分配給加入平台運作的新聞業者。

這個平台應主動改掉許多網路平台的積弊,它的文章推薦演算法會更透明和更可預測,拓廣讀者的視野以降低社會兩極化和同溫層效應;將觀點不同的文章並列,提供平衡報導,讓讀者易於對照比較;並利用事實檢查中心主動查驗文章的正確性,將有問題的文章區段清楚標示。

一旦這個公共新聞配送平台的用戶滲透率達到一定的水準,國內新聞業者的參與將更積極,甚至乾脆謝絕與跨國網路平台合作,因而進一步提升此平台的普及性,形成正向循環,屆時跨國網路平台甚至可能會因此而同意付出較合理的授權金。

華盛頓郵報的報訓為「民主在黑暗中消亡」。新聞媒體因跨國網路平台的巧取豪奪而日漸萎縮,就如同逐漸瀰漫的黑暗,對民主社會的揭弊、除錯與自我修正能力是很大的戕傷。公共新聞配送平台提供台灣民眾,用自己的眼球讓在地民主撥雲驅霧、重見天光的機會。(作者為清華大學合聘教授)

廣告 網路 華盛頓郵報

延伸閱讀

全鐘瑞被爆校園霸凌公司回應了!韓韶禧也捲校暴疑點多

一句「Threads可以不要打脆嗎」被炎上 許孟哲道歉自稱「老藝人」

MLB/姓氏念「Deng」但拼「Teng」 鄧愷威自己google的

高通與Google合作 推適用驍龍處理器Windows PC上的Chrome瀏覽器

相關新聞

廖元豪/國籍法是一中國籍,賴總統錯了

賴清德總統五二○發表了一篇充滿雄心壯志的就職演說。從他選舉勝出開始,各方就在關切,這位「務實台獨工作者」,有沒有可能在就...

趙春山/520後台灣安全困境:和戰兩難

台灣曾被《經濟學人》雜誌形容是「地球上最危險的地方」,在蔡英文總統卸任前夕,兩岸關係依然呈現外弛內張的狀態。對於賴清德總...

張延廷/掌握和平主軸 重整國防信心

瑞典智庫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SIPRI)日前公布《全球各國軍事支出報告》顯示,各國軍事支出總額創下二點四兆美元(約...

廖達琪/「共織台灣」的「織」字解

五二○總統就職大會主題是「共織台灣,民主前行」,一個「織」字令人好奇,賴蕭試圖表達的意涵為何?「織」或有「編織」及「交織...

魏國彥/太平島是臍帶,不是盲腸

年初以來即盛傳,蔡英文總統有意到太平島巡視,但聞樓梯響,不見人下來。隨著中國海警與菲律賓海岸防衛隊在黃岩島海域衝突升溫,...

葉匡時/人民的小事就是政府的大事

家父在幾個月前過世,身後遺產有限,僅留下一戶位於中和的老舊公寓房,以及在台銀約兩百萬的存款。我們四兄弟姐妹全權委託弟弟處...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