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金秀賢親上火線也沒用 觀眾罵爆「淚之女王」淪本土劇

竹科用水穩了!石門水庫水位回升2米 累計一周水量達1200萬噸

安全氣囊、車門打不開?華為問界M7電動車追撞起火3人亡 家屬怒:只問售後體驗

軍隊需要何種社安網?

集集攔河堰附近一周內發生兩起軍人自殺案,一為情上吊一不明割喉,警方軍方追查確切死因中。記者黑中亮/攝影
集集攔河堰附近一周內發生兩起軍人自殺案,一為情上吊一不明割喉,警方軍方追查確切死因中。記者黑中亮/攝影

近期軍隊發生多起自殺憾事,對於曾經從事軍隊社工的我,深有感觸;也讓人思考在軍隊場域需要何種社會安全網?

筆者擬從軍隊結構、文化現象和近期研究經驗,來提醒軍隊心輔工作(或軍隊社會工作者)要注意哪些議題?

首先,軍隊文化是個複數概念而非單一的現象。自去年開始,筆者陸續審查幾篇國際期刊,均在討論軍事社會化對軍人生活的影響。發現國內本土與國外研究存在許多鴻溝,這亦對於軍隊社會安全網之建構產生莫大影響。

例如,國內在談論軍事社會化,多是從軍隊封閉環境和威權、紀律的角度來解釋軍人的行為。相較於國外研究強調以不同從軍管道來源的家庭經社地位(例如ROTC、正期軍校生、國民兵)、(多元)性別及不同階層(如士兵、士官、軍官),來描述家庭經濟地位、性別和軍隊階層位置的交織差異性,對個人軍事社會化發展差異作影響評估,及對軍人生命歷程的風險脆弱性進行分析,可見軍隊社會安全網首要是能夠辨識潛在的風險群體。

其次,軍隊社會安全網的設計是以誰為主體?想必多數人會回答「基層官兵」。其實歐美國家的設計主要區分為領導幹部和基層官兵。何以需要將領導幹部納入軍隊社會安全網最重要一環?Jones等學者指出,領導幹部的領導行為足以影響基層官兵的彼此互動方式、風險感知及心理健康的促進與求助方式。因此所有的心理健康風險預防均以領導幹部為核心。

近期筆者一篇於《Military Psychology》的研究,透過長期追蹤,探討同伴、同事、長官等社會支持來源,能否促進個人的賦能。結果顯示,上述社會支持均無法有效提升軍事人員(軍校生)的賦能感;個人本身就擁有的能力卻可以持續獲得軍中不同來源的支持。這是一個提醒:本身脆弱的軍人並無法實際知覺到來自軍隊的支持。這更值得我們反思。

第三,如果我們的軍人無法知覺到支持,那麼個人是尋求誰的協助?建制班同儕?抑或建制班以外的同儕?研究顯示近四成的軍人遇到問題時,並不會求助於建制班內的同儕,大部分人第一個求助的對象是建制班外的同儕。這究竟是好事或壞事?好事是,這些求助建制班外的人心理幸福感最高、憂鬱感最低;此外,此群體的特性是,在求助過程中最能滿足個人基本心理需求(自主、能力、連結性)。這是未來必須重視的部分。

最後,因近期自殺憾事發生,部分立委指調查小組必須全部由外聘人員調查。筆者認為這不是重點,核心問題在於調查人員是否具備「軍隊多元文化敏感度」的調查能力。軍隊是特殊的組織文化,其軍隊文化能力和多元文化敏感度,是了解軍人心理健康議題的關鍵要素;若缺乏對軍隊文化能力與多元文化敏感度,則無法真正探究自殺的原因和現象。調查委員若不了解軍中文化、不具備軍隊文化能力,十分可能在錯誤的認知基礎上做出錯誤的理解與判斷。

綜上,軍隊的社會安全網不能僅以「軍隊結構」來思考,更要以多元文化的交織觀點和官兵基本心理需求來作為設計的藍圖。將領導幹部與基層官兵均納入,才能有效降低不適服役與因病停役人員,乃至於避免自殺憾事發生。

※ 提醒您:若您或身邊的人有心理困擾,可撥打1925(依舊愛我)安心專線

幹部 軍人 風險

延伸閱讀

不再叫特別軍事行動 俄國為何如今改稱入侵烏克蘭為「戰爭」?

英澳簽署新國防協議 軍隊互駐紮訓練

國防部:沒有他國軍隊駐軍我國

美國防部否認在金門常駐軍隊 擬評估台灣民防實力

相關新聞

美援烏以台 徒增紛擾

美國眾議院四月廿日批准向烏克蘭、以色列和印太地區提供九百五十億美元撥款法案,媒體簡稱為「援助烏以台法案」。包括為基輔提供...

百姓脫困 財經改「閣」首務

新內閣名單陸續公布,由產學界尋找優秀人才擔任部會新首長,實讓人耳目一新並甚值期待。尤以與國民生計攸關的財經金首長,其未來...

403花蓮大震揭電力警訊 供電韌性 結合民間參與

總統當選人賴清德日前在竹科與半導體業界代表進行會談,與會代表提到,半導體業界已在討論,是不是乾脆半導體企業自己組團蓋核電...

免於斷電憂慮 才是負責的政策

桃園連續多天停電,北市東區也發生停電,民眾擔心未來是否會缺電,經濟部長王美花說「不會有缺電的問題」,卻不保證明年不缺電,...

星期透視/新閣走向 不如解讀總統傾向

行政院各部會首長人選,在四波名單公布後,輪廓已大體成形。觀察各界對人選的褒貶,明顯與政治立場的差異有關。藍營人士較關注被...

推動防災 企業應做更多

中央氣象署指出,以地震周期來看,平均每卅年台灣就會發生一次規模七以上的大震,等於每個台灣人一生平均會經歷兩次災害型大地震...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