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中職/許基宏後第二人!陳傑憲幫球迷簽名後被球隊巴士丟包

特價1折!27款LINE貼圖、表情貼只要6元 變種吉娃娃、水豚媽媽全買162元

地震不斷連房價也被震垮?網曝「新建案1優勢」還能再漲

私校招生夯 更應正視公校困境

「龍寶寶」即將升上國中,北市推估國小畢業生約2萬3000人,比去年多出2000人,家長也憂心未來考試更加激烈,不少家長提前為孩子鋪路,報考私校、報名補習班等。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龍寶寶」即將升上國中,北市推估國小畢業生約2萬3000人,比去年多出2000人,家長也憂心未來考試更加激烈,不少家長提前為孩子鋪路,報考私校、報名補習班等。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每年三月是私立國中入學考考季,原本就僧多粥少的私校,在「龍年效應」加持下招生更顯火爆。在各種主客觀因素交互作用下,私校的吸引力已向下延伸至國中,家長趨之若鶩的景象,與少子女化、升學早已普及化的現狀,形成強烈反差。

私立學校嚴管勤教、具升學競爭力的形象,本就深入人心,升學制度大方向雖從考試入學朝向申請入學,但明星高中、前段大學的升學競爭依舊激烈,這也是私立中學的競爭優勢。在這樣的基礎上,某些私校又透過各種手段進行入學篩選,讓生源基本學力與家庭社經背景維持高度同質性,兩相加乘,更能維持特定私校升學競爭力。

然而,維持升學競爭優勢也要付出相應的成本,即使在社會壓力下,部分私校改採多元入學取代考試招生,但仍造成學生壓力向下延伸,甚至在國小中階段就必須接受高強度的超前學習;對比學區入學的公立國中,幾乎是兩個世界。

部分私校精挑細撿的招生模式,也連帶影響國小學生的適性教育,甚至造成惡性的升學軍備競賽,對國家鼓吹落實就近入學、教學正常化的教育政策,也是一大諷刺。私校除了有其自主性,在政府擴大學費補貼後也益加凸顯公共性的一面,如何以更具體的作為強化私校治理,以兼顧私校的自主性與教育公共性,同樣考驗教育部。

公立國中背負公共教育責任,既不能挑選學生,更不得拒絕學生入學。

問題是,校園環境早已今非昔比,日益增加的校園事件,緊張的親師關係與師生關係,加上對教育人員極不友善的修法方向,在在衝擊校園生態與教育人員教育熱忱,許多老師被迫選擇明哲保身,但求無過以免惹禍上身;因材施教、有教無類,也愈來愈成為難以完成的理想,這無疑是教育的一大危機。

公立學校老師普遍的困境,何嘗不是許多家長不惜捨近求遠選擇私校的關鍵?如何改善學校教育的困境,同理老師的情緒、提升教學士氣,必須成為教育政策的重點。

私校有其存在與發展的社會現實,但公立學校仍是台灣學校教育的主幹。打造普及、均質、教育機會均等、兼顧公私校發展的教育政策,攸關學校教育品質。比起對私校體系的資源挹注,各級公立學校與其教育人員,同樣值得政府關注。

期待新政府、新國會能正視公校面臨的問題與挑戰,並以具體作為讓校園生態重回正軌。

性教育 私校

延伸閱讀

供不應求…外地生湧港升學 私營宿舍費漲10%

考生注意!113年申請入學5.1萬招生名額 明起開始報名

明星高中減班...北市龍寶寶升國中大增2千人 家長憂未來會考壓力大

私中更搶手 全因龍年、課綱、割頸案

相關新聞

美援烏以台 徒增紛擾

美國眾議院四月廿日批准向烏克蘭、以色列和印太地區提供九百五十億美元撥款法案,媒體簡稱為「援助烏以台法案」。包括為基輔提供...

百姓脫困 財經改「閣」首務

新內閣名單陸續公布,由產學界尋找優秀人才擔任部會新首長,實讓人耳目一新並甚值期待。尤以與國民生計攸關的財經金首長,其未來...

403花蓮大震揭電力警訊 供電韌性 結合民間參與

總統當選人賴清德日前在竹科與半導體業界代表進行會談,與會代表提到,半導體業界已在討論,是不是乾脆半導體企業自己組團蓋核電...

免於斷電憂慮 才是負責的政策

桃園連續多天停電,北市東區也發生停電,民眾擔心未來是否會缺電,經濟部長王美花說「不會有缺電的問題」,卻不保證明年不缺電,...

星期透視/新閣走向 不如解讀總統傾向

行政院各部會首長人選,在四波名單公布後,輪廓已大體成形。觀察各界對人選的褒貶,明顯與政治立場的差異有關。藍營人士較關注被...

推動防災 企業應做更多

中央氣象署指出,以地震周期來看,平均每卅年台灣就會發生一次規模七以上的大震,等於每個台灣人一生平均會經歷兩次災害型大地震...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