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來自國際的淨零碳排壓力:台灣碳費政策怎麼辦?

見義勇為中捷長髮哥轉普通病房 凌晨IG回應外界關心還提醒1件事

遭檢舉下海兼差…女警淚灑警局喊冤「我沒有」 護膚店女經理說話了

辛翠玲/當全球化遇上地緣政治

過去數年間,從中美貿易戰到新冠疫情的全球蔓延,再到俄烏戰爭的爆發,全球經濟備受衝擊,也引發各界對全球化走向的討論。一九九○年代以來按照比較利益原則,全球分工、開放合作的全球化是否遠離?當全球化遇上地緣政治,會有哪些變與不變?面對此課題,人們隨其所處位置不同,所畫的重點不同,所看到的答案也不同。

第一種觀點強調的是,由地緣政治、經濟安全、國家保護主義取而代之的去全球化,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是此看法的代表。張忠謀以半導體業之例,歎全球化之死。張氏認為該重新定義全球化,而現今的全球化是「在不傷害本國國安、不傷害現在或未來的科技領先條件下,允許本國企業及同盟國企業在國外牟利,也允許外國產品與服務進入本國」。按此定義,他指出至今尚能全球化的產業已相當有限,國防、科技等相關產品皆已不再此列。「這還能稱為全球化嗎?」張忠謀如此直問。位處中美角力風尖浪頭、身為半導體製造重鎮的台灣政府與代表性企業,對此問題有此看法,自當不難理解。

第二類觀點則著眼於捕捉全球化的變形。此類觀察看到的是,無論是地緣政治或疫情,的確使各國更看重國家安全。全球化變形、但未死。原訴求自由分工的傳統全球化,轉化出各種不同的分工型態,以兼顧比較利益與經濟安全。包括取道第三國的中國+1、強調友岸外包的弱全球主義或貿易集群、強調近岸外包的區域化等,都是可能的新型態。

以供應鏈的重組與適應為例,二○一八年美中貿易戰至今,雖然全球供應鏈被迫重組,中國出口在美國市場分額顯著下降,但是國際貨幣基金會等多個不同組織的資料皆顯示,全球貨貿量在幾年的波動之後,皆已呈現回升之勢。此外,中國在全球出口所占的比重不降反升,特別是與東南亞、印度和拉丁美洲地區國家之間。此現象反映全球供應鏈的靈活性和多元化,與市場的調整能力。再以資本流動為例,全球化資本並沒有退潮;大量資本從中國及香港移出,轉投資於各國,特別是合規的科技領域、ESG與綠色經濟企業。除了中國及香港之外,全球股市屢創新高。

第三類觀點看到的是,全球化的持續發展。此類看法認為,雖然在政治力的主導下,全球化秩序受衝擊的現象廣受關注,但市場的創新力也不可忽略。地緣政治影響下的全球化或許變形以因應去中、去俄的要求,但新的全球市場、合作方式與合作領域未曾停止增生。數位貿易是最明顯的代表案例,在新冠疫情、供應鏈重構的不穩定期間,全球數位服務反而強勁增長。且隨著平台技術愈加成熟,跨境數位服務貿易更加蓬勃發展,其於全球經濟產值中的占比持續攀升,至二○二一年已占全球GDP的四分之一。同時,隨著通訊科技、翻譯軟體日益成熟,數位服務貿易也快速走向全球分工,舉凡諮詢、設計、會計、行政、數位產品製作等,諸多中間產品大量分工轉包到人力成本較低的國家。由此不僅可見數位經濟在未來全球貿易結構中日益重要,亦可見全球化經濟的推陳出新。

當全球化遇上地緣政治,變化多端,故而新型態國際貿易當更具彈性,方能靈活以對。(作者為中山大學政治經濟學系教授)

半導體 疫情

延伸閱讀

黃仁勳出席台灣分公司尾牙 證實與台積電總裁魏哲家談晶片需求

綠營質疑辭中廣卻擁股權 趙少康搬郭台銘、張忠謀回擊

92歲張忠謀七度代表台灣出席APEC 為何總統常找企業家「出國代打」?

接見APEC代表團 蔡總統:感謝張忠謀扮演關鍵重要角色

相關新聞

廖元豪/國籍法是一中國籍,賴總統錯了

賴清德總統五二○發表了一篇充滿雄心壯志的就職演說。從他選舉勝出開始,各方就在關切,這位「務實台獨工作者」,有沒有可能在就...

趙春山/520後台灣安全困境:和戰兩難

台灣曾被《經濟學人》雜誌形容是「地球上最危險的地方」,在蔡英文總統卸任前夕,兩岸關係依然呈現外弛內張的狀態。對於賴清德總...

張延廷/掌握和平主軸 重整國防信心

瑞典智庫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SIPRI)日前公布《全球各國軍事支出報告》顯示,各國軍事支出總額創下二點四兆美元(約...

廖達琪/「共織台灣」的「織」字解

五二○總統就職大會主題是「共織台灣,民主前行」,一個「織」字令人好奇,賴蕭試圖表達的意涵為何?「織」或有「編織」及「交織...

魏國彥/太平島是臍帶,不是盲腸

年初以來即盛傳,蔡英文總統有意到太平島巡視,但聞樓梯響,不見人下來。隨著中國海警與菲律賓海岸防衛隊在黃岩島海域衝突升溫,...

葉匡時/人民的小事就是政府的大事

家父在幾個月前過世,身後遺產有限,僅留下一戶位於中和的老舊公寓房,以及在台銀約兩百萬的存款。我們四兄弟姐妹全權委託弟弟處...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