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版QE有影 大陸財部挺人行出手購債

大陸財政部發表文章稱,支持在央行公開市場操作中逐步增加國債買賣。外界認為「中國版QE(量化寬鬆)」更明確。 中新社
大陸財政部發表文章稱,支持在央行公開市場操作中逐步增加國債買賣。外界認為「中國版QE(量化寬鬆)」更明確。 中新社

大陸財政部黨組理論學習中心組昨(23)日在官媒《人民日報》發表文章稱,支持在央行公開市場操作中逐步增加國債買賣。外界認為「中國版QE(量化寬鬆)」更明確。專家分析,大陸財政部此番表態跟後續幾年預計將連續發行大規模超長期特別國債有關。整體而言,多數分析認為,人行增加購買國債時機成熟。

大陸央行購買國債是否意味開啟QE引起熱議,有人認為是開啟QE直接影響基礎貨幣投放;也有人認為此次為公開市場操作增加操作工具,並非一般意義理解的QE。

大陸央行購買國債小檔案
大陸央行購買國債小檔案

中經院第一研究所助研究員王國臣表示,大陸央行增加購買國債當然是「中國版QE」。至於最終結果是否造成貨幣大量發行,就要看人行購買力度而定。此外,今年大陸政府工作報告也提出,未來幾年都將發行超長期特別國債,今年將發行人民幣1兆元,如果人行在公開市場買進銀行手中的特別國債,相當於將財政赤字貨幣化,這也是「中國版QE」的一種形式。

財聯社報導,國元證券固收首席楊為敩分析,這並不是一個普通的貨幣政策補充,而是一個大的政策轉向,可能意味著會執行相對非常規的貨幣寬鬆政策。

民生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溫彬在本月初表示,央行購債引發關注的背景在於大陸經濟正走到關鍵路口,如果從化解地方債壓力來看,似乎也有「新貨幣政策機制」在內的訴求。

中國首席經濟學家論壇理事長連平認為,財政部表態明確兩個問題:一是央行在二級市場交易國債,作為基礎貨幣投放和貨幣政策調控機制的功能,不存在法律障礙;二是央行進入市場大量購買國債以發揮所謂QE功能,並非是政策初衷和目標。

中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明明近期撰文,參考海外經驗,央行購買國債一方面緩解國債供給壓力,另一方面釋放流動性,引導利率下行。

據華西證券研究所數據,截至2月,人行持有約人民幣1.52兆元國債,其中約人民幣1.35兆元屬於2007年為購買外匯注資大陸主權基金中投公司,而發行的特別國債,如果剔除這部分特別國債,人行持有的國債規模僅人民幣1,749億元。

人民幣 大陸央行 貨幣

延伸閱讀

綠委提案民代去大陸要審核 國民黨團:想開啟綠色恐怖

兩岸首個新能源汽車產業融合發展示範基地在常州揭碑

人行新規涉超180家非銀行支付機構 實施細則徵求意見

人行前高層范一飛 承認29年收賄近4億 「又想當官又想發財」

相關新聞

幣安趙長鵬認洗錢「判刑4個月」 擁1.4兆成為美監獄史上最有錢囚犯

全球最大加密貨幣交易所幣安(Binance)創辦人趙長鵬,去年在美國承認洗錢罪後,於4月30日被判處監禁4個月,遠低於控...

陸國台辦:盼台灣方面恢復海上客運5航線與擴大30航點

大陸官方28日對兩岸人員往來有諸多措施,最新消息是大陸已經透過兩會機制,促請我方恢復兩岸海上客運直航以及擴大恢復空中客運...

雷軍向比亞迪董座展示小米SU7 力邀合作「搞生態」

北京車展本月25日起登場,是疫情後首次復辦,眾多大陸車企同場較勁。不過比亞迪董事長王傳福26日前往近期首發新車的小米汽車...

ECAF取消? 國台辦:如民進黨拒不悔改,支持進一步措施

國台辦今舉行例行記者會,發言人朱鳳蓮再被問到ECAF早收清單是否取消的問題時回應表示,如果民進黨頑固堅持台獨,拒不悔改,...

導讀《香港製造》:美國羅斯福新政如何「經營」香港?

冷戰時代是本書跨商故事的重要背景。除了跨商之外,故事的另一重要元素,是美國透過非國家組織渠道進行的對外援助。冷戰形勢固然是美國以此作為國際外交政策骨幹的重要成因,但這種國際關係戰略思維早在一九三〇年代成形。在此略為介紹美國歷史學家埃布拉德(David Ekbladh)的著作The Great American Mission: Modernization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an American World Order,提供更多脈絡,以便理解美國對港影響,乃至「香港模式」之構成。

受陸司法機關打壓 Z-library註銷所有社交平台帳號

免費電子書網站「Z-library」近期遭中國大陸司法機關打擊,營運志工遭公安約談,官方社群平台先後發表聲明,不再接受來...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