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為何容忍40年房貸?他怨制度害房價狂漲 內行搖頭:時間可換財富

「暫停!就是她」蔡依林打哈欠監視影片外流 重慶地鐵遭轟侵犯隱私回應了

施明德今晨火化 女兒抱骨灰回家:一家三人每天陪他

拯救房市新招? 財新爆料中共高層考慮創全國性公司收購爛尾樓

根據財新傳媒,中國高層正在考慮建立一個全國性的房地產平台公司,負責收購各地爛尾樓,然後將其轉變為保障性住房。中新社
根據財新傳媒,中國高層正在考慮建立一個全國性的房地產平台公司,負責收購各地爛尾樓,然後將其轉變為保障性住房。中新社

根據財新傳媒,中國高層正在考慮建立一個全國性的房地產平台公司,負責收購各地爛尾樓,然後將其轉變為保障性住房。不過,這種方案也面臨財源等一連串挑戰。

財新傳媒旗下新媒體「金融我聞」15日報導,日前訪問中國的美國財長葉倫(Janet Yellen)6日與中國國務院副總理何立峰會談結束後,有外媒披露,葉倫說,中國將採取「重大舉措」解決房地產問題。

報導說,所謂重大舉措,除了今年1月初推出的「城市房地產融資協調機制」(俗稱房地產「白名單」),也可能包括考慮借鑑日本經驗,建立一個全國性的房地產平台公司,負責收購各地爛尾樓。這些購來的房子將被打造為保障性住房(社會住宅),對外出售或出租。

報導引述金融機構人士說,當前中國的房價仍處於下行通道,房價何時能見底還是未知數;「國家隊」此時如果能夠下場收購,一定程度上利於穩定房價。

這名人士並認為,相較於地方政府自行引入政府平台公司或地方國資參與收購,會面臨由哪個主管部門定出規則或做出判斷、要接收哪些房企的建案等一系列問題,成立全國性平台公司來運作,至少有統一的機構可以直接確定各項事宜。

不過,也有業內人士表示,這個全國性平台公司一旦成立,並介入收購現有問題建案,將遭遇一連串挑戰,比如:錢從哪來、如何制定收購標準、後續如何運營收購來的房源,實務中又該如何把控好各環節中潛藏的道德風險等。

報導說,在「保交樓」的壓力之下,已有地方政府設立紓困平台設法化解當地停工建案的風險。譬如深圳市政府在2022年初就成立深圳市安居建業投資運營有限公司,作為市屬平台承接問題建案交付任務。

不過,有知情人士表示,深圳安居建業註冊資金不多,更多是透過「代建代管」的方式參與問題建案的開發建設,不太可能採用收併購模式。國資平台的進場,主要是提供信用背書並撮合融資,這會讓債務機構的態度有所不同。截至2024年1月,深圳安居建業在當地已經盤活了15個建案,其中5個完成交付。

有關由政府「收購」爛尾樓轉作保障房的做法,今年以來在中國不乏有經濟學者呼應。

中國社科院金融研究所副所長張明11日在「財經」雜誌上撰文,談如何化解房地產風險,其中建議,在三四線城市有到大量房屋賣不出去,同時也有大量保障性住房需求,可以考慮由地方政府出資設立基金,用較低價格從開發商手中收購過剩住房,將其轉變為保障性住房來滿足新市民居住需求。

他表示,考慮到地方政府財政資金大多捉襟見肘,這種住房基金的資金可由中央政府發行特別國債來提供。至於這種做法是否會引發尋租行為與道德風險,他認為可以透過引入市場化拍賣機制來解決,讓開發商根據政府的條件投標。

房地產 深圳 爛尾樓 風險

延伸閱讀

大陸保交樓 資金缺口17兆

新潤興業擬配2元現金、1.5元股票共3.5元股利 現金殖利率估達2.9%

C型鋼掉機捷軌道 桃市勞動局稱事發原因:工人傳料手滑

房地產詐騙、盜賣土地頻傳 做了這項保護措施就不怕

相關新聞

陸國台辦:盼台灣方面恢復海上客運5航線與擴大30航點

大陸官方28日對兩岸人員往來有諸多措施,最新消息是大陸已經透過兩會機制,促請我方恢復兩岸海上客運直航以及擴大恢復空中客運...

雷軍向比亞迪董座展示小米SU7 力邀合作「搞生態」

北京車展本月25日起登場,是疫情後首次復辦,眾多大陸車企同場較勁。不過比亞迪董事長王傳福26日前往近期首發新車的小米汽車...

ECAF取消? 國台辦:如民進黨拒不悔改,支持進一步措施

國台辦今舉行例行記者會,發言人朱鳳蓮再被問到ECAF早收清單是否取消的問題時回應表示,如果民進黨頑固堅持台獨,拒不悔改,...

未來3年聚焦大陸市場 小米汽車何時外銷?董座雷軍這樣說

小米SU7純電動汽車3月上市後掀起訂車熱潮。小米董事長雷軍今天說,目前SU7鎖單量已超過7萬輛,小米正在全力擴充產能,預...

大陸經濟復甦冷、前景不明 外資企業縮減人力降低成本

中國經濟復甦不如預期、前景未明,令許多國際金融機構在中國的虧損增加。路透社報導,不少機構已暫時擱置了在中國的計畫,甚至縮...

人行新規涉超180家非銀行支付機構 實施細則徵求意見

由於涉及超過180家支付機構以及每年交易達數百兆人民幣的金流,大陸國務院「非銀行支付機構監督管理條例」自去年訂定以來受到...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