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竹科用水穩了!石門水庫水位回升2米 累計一周水量達1200萬噸

安全氣囊、車門打不開?華為問界M7電動車追撞起火3人亡 家屬怒:只問售後體驗

高雄漢來海港巨蛋店就醫增至46人 皆集中26日「兩時段」用餐

批中電動車產能過剩 葉倫下月訪中磨刀霍霍

美國財政部長葉倫稱,中國在電動車等潔淨能源產業的生產過剩將影響他國經濟。圖為在澳洲路上行駛的深圳比亞迪。(路透)
美國財政部長葉倫稱,中國在電動車等潔淨能源產業的生產過剩將影響他國經濟。圖為在澳洲路上行駛的深圳比亞迪。(路透)

美國財政部長葉倫27日在一場演說中警告,中國在電動車等產業的廉價出口商品激增,可能引發供應過剩,損害其他國家經濟。她表示有意在訪問中國期間,就中方補貼太陽能板跟電動車等潔淨能源產業所產生的負面影響提出警告,要求中方設法解決。

葉倫在喬治亞州諾克羅斯一座太陽能電池製造廠發表演說時,抨擊中方在太陽能、電動車和鋰離子電池等產業產能過剩,稱此為不公平競爭,「扭曲全球價格,傷害美國及全世界的企業和工人」。葉倫表示,「中國企業指望以低價出口產品,這維護了中國的生產和就業,卻促使世界其他地方的工業收縮,這些是我從工業化國家、新興市場及全球商界日漸聽到的擔憂」。

葉倫計畫下次造訪中國時提出這些風險,敦促北京當局採取「必要措施解決這項問題」。美國Politico網站報導,她將在4月再度以財長身分訪中,財政部則拒絕證實。

葉倫說,她將向中國財政部長藍佛安傳達她的看法,「產能過剩不只對美國工人、企業與全球經濟構成風險,還對中國經濟的產能和成長構成風險,正如中國在這個月全國人大承認的一樣」。

美國正向清潔能源產業投入數千億美元的稅收優惠以吸引投資,希望建立可行的電動車和替代能源產業,而且不依賴中國提供電池等關鍵零件。

葉倫在現場告訴MSNBC,「我訪問的時候,打算跟中國人談論一些產業的產能過剩,確保他們理解,對美國還有我們許多最緊密盟邦,市場充斥廉價商品是正在發生的不受歡迎影響」。

葉倫說,美國一直倡導中國經濟朝向更多消費支出的再平衡,但她表示,並未準備討論美國與盟邦針對中方政策的潛在報復,「當然,我們在歐洲看到了同樣的顧慮。但我不想進入報復,我們想看看可以做些什麼建設性的事情」。

而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2023年9月提出「新質生產力」,表明以先進製造業為基礎的經濟成長願景。不過專家憂心,在中國經濟疲軟之際,中國增產的高科技產品恐被傾銷到國外。中國總理李強表示,習近平所說的「新質生產力」,包括電動車、鋰電池和太陽能的「新三重奏」。

不過,習近平把重心轉向高科技製造,而不是仰賴刺激措施提振消費導向的成長,引起國內外關注。新冠疫情以來,中國疲軟的國內需求,引發其他國家擔心,即習近平支持的許多高科技產品,最終會被傾銷到出口市場。

另外,中國近日針對美國「通膨削減法案」(IRA)及其實施細則中新能源車補貼等措施向世界貿易組織(WTO)提出告訴。對此,中國商務部28日指出,美國的行為嚴重擾亂了全球新能源汽車產業鍊和供應鏈。發言人何亞東表示,美方推出「通膨消減法」及其實施細則,以使用美國等特定地區產品作為補貼前提,制定推出歧視性的補貼政策,這扭曲了公平競爭,嚴重擾亂了全球新能源汽車產業鍊和供應鏈,違反了相關世貿規則。

相關新聞

陸國台辦:盼台灣方面恢復海上客運5航線與擴大30航點

大陸官方28日對兩岸人員往來有諸多措施,最新消息是大陸已經透過兩會機制,促請我方恢復兩岸海上客運直航以及擴大恢復空中客運...

雷軍向比亞迪董座展示小米SU7 力邀合作「搞生態」

北京車展本月25日起登場,是疫情後首次復辦,眾多大陸車企同場較勁。不過比亞迪董事長王傳福26日前往近期首發新車的小米汽車...

ECAF取消? 國台辦:如民進黨拒不悔改,支持進一步措施

國台辦今舉行例行記者會,發言人朱鳳蓮再被問到ECAF早收清單是否取消的問題時回應表示,如果民進黨頑固堅持台獨,拒不悔改,...

未來3年聚焦大陸市場 小米汽車何時外銷?董座雷軍這樣說

小米SU7純電動汽車3月上市後掀起訂車熱潮。小米董事長雷軍今天說,目前SU7鎖單量已超過7萬輛,小米正在全力擴充產能,預...

大陸經濟復甦冷、前景不明 外資企業縮減人力降低成本

中國經濟復甦不如預期、前景未明,令許多國際金融機構在中國的虧損增加。路透社報導,不少機構已暫時擱置了在中國的計畫,甚至縮...

人行新規涉超180家非銀行支付機構 實施細則徵求意見

由於涉及超過180家支付機構以及每年交易達數百兆人民幣的金流,大陸國務院「非銀行支付機構監督管理條例」自去年訂定以來受到...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