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埤村復育瀕危植物「雷公屁」 逐臭之夫湧至意外成旅遊亮點

台灣原生種的疣柄魔芋,因梅雨季開花時會散發腐臭味,俗稱「雷公屁」,早年各地都可見,卻因臭的特性被視為嫌惡植物而鏟除,是瀕危植物,屏東縣新埤鄉建功村4年前啟動復育計畫,在屏東林管處支持下,已復育500多棵,最近花季每天吸引「聞臭而來」的學者和遊客,成為社區生態旅遊亮點;復育推手的建功村長孔德成說,更重要的是傳達瀕危植物復育的理念。
「開花時真得很臭!」孔德成說,疣柄魔芋屬於天南星科,在葉柄上有粗糙顏色暗沉的疣狀物,花朵直徑可達30至40公分,也是全台最大花朵,4至5月梅雨季是開花季,花色美麗,因會散發陣陣惡臭味,吸引蒼蠅前來傳授花粉,故又稱「雷公屁」,早年野外常見,因顏色暗沉且在花季飄出臭味,遭人鏟除,在野外罕見,已是瀕危的珍貴稀有物種。
「這麼神奇的植物,不能讓它消失!」他說,小時候在新埤鄉野外常見,近年已罕見,深入了解才知道,人類不斷土地開發、耕作,因平時花朵顏色暗沉,還在春天飄出臭味,多被農民當成野草剷除,因此銷聲匿跡,3年前他和社區理事長謝秋郎啟動復育計畫,在自家檳榔園種植300棵,也與村民在親水公園規畫復育區種植200多棵,新埤數位機會中心同時透過數位應用記錄復育和生長過程,誰由網路力量喚起大眾重視。
新埤鄉建功村復育疣柄魔芋有成,也納入春季社區遊程,串連鄰近社區產業,帶動遊客走讀客庄文化,活絡客庄農村老化現象;孔德成說,在社區努下,今年花季不僅有學者專程來訪,各地來聞臭的遊客團絡繹不絕,有人怕臭帶著口罩,其實,白天因花朵閉合聞不到臭味,傍晚時開花才聞得到,遊客反映,還不至於臭到受不了,目前花季已近尾聲。
「每種植物在生態系中,都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孔德成說,雌花散發臭味吸引蠅類幫忙授粉,目的是為提高繁衍機會,雖顛覆一般人花香四溢的印象,但藉此要傳達人和生態和諧共生的理念,教育學生瀕危物種復育的重要,新埤數位機會中心透過網路社群力量,讓外界認識瀕危植物的奇特性,也為社區復育工作發聲,為環境教育盡分心力。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