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凌晨2震「先上下再左右晃動」!專家郭鎧紋:地震波像高鐵直衝台北盆地

《周處》陳桂林排骨便當 吃進的是儀式感還是孤寂感?

常收不到國家警報?氣象署:用途非通知「地震要來了」曝發布條件

【專家之眼】駁軍公教加薪的四大迷思

蘇揆日前拍板明年軍公教調薪,幅度創廿五年最大,民眾卻擔心引爆通脹。記者杜建重/攝影
蘇揆日前拍板明年軍公教調薪,幅度創廿五年最大,民眾卻擔心引爆通脹。記者杜建重/攝影

首先,要恭喜全國的軍公教朋友們,從明年一月一日起加薪4%,在這個物價飛漲的時候,連一根烤玉米都要89元,漲薪確實有理,否則,錢變小了,日子怎麼過。然而,是否應該全員加薪或者是否該這個時候加薪?我們來看看加薪提案人主計總處的說法。

主計總處指出,「考量台灣肺炎疫情趨緩,財經指標均上修成長幅度,且民間企業平均薪資及基本工資已有相當成長,又為肯定軍公教員工近2年來防疫的辛勞,因此,建議111年度軍公教人員待遇適度調整」,我們就來看一看這樣的說法是否合理。

第一個理由是台灣疫情趨緩:在陳時中的帶領之下,台灣疫情確實得到控制。但疫情趨緩是否一定會得出,公務員應該加薪4%這樣的結論呢?未必。因為,不要說疫情趨緩,即使完全沒有疫情,也不代表就要加薪。加薪一定要有合理的理由,而沒有疫情或疫情趨緩,不在其中。如果只因為沒有疫情就能加薪,那麼,在沒有疫情的年代豈不是每年都能加薪?

第二個理由為財經指標均上修成長幅度。主計總處表示2020年收支賸餘445億元,預測 2021 年經濟成長高達 5.88%,這當然都是對政府施政的肯定。然而,就以去年盈餘445億元來說,是不是就一定要用來加薪(何況,不可能往後的每一年都有那麼多的盈餘)?還是可以用在社會福利或其他更重要更緊急的事項呢?至於2021年的高經濟成長,是誰受益?難道是所有台灣人?還是大部分台灣人?抑或是少部份台灣人?這才是關鍵問題所在。

台灣這二十年來的經濟增長,受益的,都只是少數群體:銀行、高科技產業,難道不是嗎?政府要加入這少數群體,還是選擇跟大多數國人共赴「國難」呢?何況,公務體系受到的各種福利保障已經是遠遠比民間多得多。

第三個理由是民間企業平均薪資及基本工資已有相當成長:主計總處在今年3月11日公布的數據顯示,台灣全體受僱員工經常性薪資平均為43,125元,在經過十八年的薪水倒退嚕之後,實質經常性薪資終於趕上2003年的40,893元。然而,不要忘了,43,125元是一個平均的概念,在這十八年當中,財富是更加集中還是更分散?

主計總處2021年8月13日公布的「家庭收支調查」報告,告訴我們一個事實,那就是社會財富更為集中:每戶可支配所得最高20%與最低20%的家庭兩者差距擴大為6.13倍,是近八年最高。因此,相較於2003年,多數台灣人的日子是過得更滋潤還是更艱苦,答案不是很明白的嗎?

第四個理由是肯定軍公教員工近二年來防疫的辛勞:自從新冠肺炎爆發以來,以陳時中為首的抗疫指揮團隊的辛苦與成就,得到絕大多數國人的肯定,這些有功人員論功行賞薪水加個100%,我個人都支持,但是,公務體系當中,不也有有四年不工作還領了105萬元的公務員,難道這些人也應該一體適用加薪政策嗎?

從以上分析得知,公務體系全員加薪4%,說服力不夠。而且,還可能因此引爆通貨膨脹,這一點,政府想過了嗎?

加薪 軍公教

相關新聞

【專家之眼】為何新政府首應廢除新青安方案?

新政府即將啟動,準閣揆卓榮泰日前表示,將以年輕人最在意的政策為施政重點,而「居住正義」高居首位。而當前影響房市最巨的政策...

【專家之眼】呷人夠夠!當沖降稅還有臉提「三延」?

2016年國際資本市場黑天鵝充斥,全球股市狂瀉,我國也不例外,台股冷颼颼,量能創15年來新低。當時行政院長林全裁示,為振...

【專家之眼】90天賞味:進口鮮奶也能算鮮奶?

近期有一位號稱是知識型網紅的「石總監」,在YouTube、IG、FB與抖音等網路平台上,大力推薦全聯販賣的紐西蘭進口鮮乳...

【專家之眼】借、掏、跑三部曲—始亂終棄的渣男基金

有一個政府單位,以收支自主為基礎成立,目的在「燒錢」;但成立後,收入沒有實現,只好舉債度日。在借到頂、借到滿後,開始每年...

【專家之眼】政客無能挑起戰端 豈能徵稅理應賠償

兩岸情勢緊張,衝突危機升溫之際,國家安全局長蔡明彥面對政府研擬開徵戰爭稅以籌措軍費傳聞,對外公開透露確實曾經研議此項課題...

【專家之眼】日本失落30年的心病:不願出清風險

在上一篇文章《可惜!日本得了過度肥胖症》一文中,我提到,日本患了過度肥胖症、血管老化、內有寄生蟲,外有傷口滲血,正是因為這樣的身體,所以,日本的經濟,30多年了,一直起不來。 日本的過度肥胖症就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