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中知名燒肉遭檢舉用過期食材 專家教看3重點

近期台中有多家知名燒肉業者,遭檢舉使用過期食材。圖/台中市政府衛生局提供
近期台中有多家知名燒肉業者,遭檢舉使用過期食材。圖/台中市政府衛生局提供

近期台中有多家知名燒肉業者,遭檢舉使用過期食材。團膳業者指出,肉品經過醃漬、調味,的確很難直接辨識出品質,還是要在業者端落實管理;如果是現場烹調的原肉,可透過色澤、紋路或彈性辨識,例如組合肉退冰就會散掉。胃腸肝膽科醫師提醒,諾羅病毒、沙門氏菌、大腸桿菌、沙門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等是常見的汙染源,「它們怕熱也怕冷」,建議存放在冷藏7°C以下,或使用80°C以上溫度煮熟,同時也要注意雙手清潔。

中華民國餐盒同業公會理事長陳明信說,對中大型團膳業者來說,過期原料都不宜販售或烹調,且效期一定都要在半年內才允收,也會登錄非登不可與非追不可等,進行流向管理,不過大型團膳業者原物料使用相當快,一天服務量2萬至3萬人,幾乎每天進貨,加上服務對象為公家機關,學校幾乎每天都會派代表來稽查。

如果經過醃漬烹調,消費者確實也很難發現是不是過期的,陳明信指出,這樣其實很難從味道判斷,一般到傳統市場或超市採買,都會看肉品色澤、彈性等,如果是現烤,或涮涮鍋等可看到原始肉塊的用餐場合,如果退冰後散開的,就代表是重組肉,完整的肉則會有規則性的紋路。

陳明信說,過去他會建議民眾找知名品牌,或價位相對高的,品質上會較有保障,「業者道德良心很重要」,衛生單位也要強化稽核,但還是自己在家煮最安心,但很多餐飲業者還是很用心經營,如何稽核、落實溯源管理還是很重要。

新光醫院胃腸肝膽科朱光恩主治醫師表示,食品保存不當可能會有細菌感染問題,尤其在肉品和蛋品更要小心,例如去年桃園忠貞市場販售的法國麵包,造成數百人食物中毒,就是因為食材被沙門氏菌感染,近期也有收治到知名火鍋店用餐後,「拉肚子3、40次」的患者,就是感染諾羅病毒。

朱光恩說,不新鮮、過期食材,除了諾羅病毒比較常見之外,還有些細菌問題,例如沙門桿菌容易出現在肉品、蛋類;前陣子士林溪山里飲用水大腸桿菌超標,而大腸桿菌也可能出現在肉品;仙人掌桿菌容易出現在不新鮮的米、炒飯等;金黃色葡萄球菌,有時候會出現在牛奶等。

保存溫度適當容易避免食物被感染,「它們怕熱也怕冷」,朱光恩表示,如果這些食物冷藏在7°C以下,或使用80°C以上熱水煮熟,如果用適當溫度處理、保存,較能避免拉肚子或食物感染問題,同時也要落實手部清潔,如廁後沒有確實清潔手部,可能有大腸桿菌殘留。

朱光恩提醒,手部清潔、食材清潔度、烹調保存溫度等,可能是重要關鍵,如果家裡有癌症、糖尿病、慢性腎病、嬰幼兒等免疫功能差的家人,就要落實食物保存新鮮度、雙手清潔等議題。

大腸桿菌 食材

延伸閱讀

頂級燒肉12項食材過期 吹哨員工至少可得獎金72萬尚未封頂

溪山里水質汙染含大腸桿菌 醫師籲:飲用水應煮沸消毒

MLB/道奇2位日籍球星吃燒肉誰付錢?大谷想買單卻輸給職員

學校「禁粉令」明解除 團膳業者:最快下周營養午餐供應咖哩飯

相關新聞

國健署健康飲食3大技巧 避免「假蔬菜」讓蔬菜攝取量不足

現代人工作繁重、工時也長,雙薪家庭更是辛苦,只有休假日才能好好休息。平日為了節省時間求方便,多數人都是外食族,一天當中總會有一兩餐在外面買著吃,當外食族在吃自助餐或是買便當時,多少會考慮如何達到均衡飲食,或是一日五蔬果、311法則。國健署特別透過臉書粉專「食在好健康」分享健康飲食3大技巧,順便提醒國人應多加留意「假蔬菜」,以免蔬菜攝取量不足。

保母訪視指引公告 增訪視次數、身心狀況列觀察重點

剴剴案引發國人對托育安全重視,衛福部檢討會議中提到,將修改居家托育人員訪視指引。衛福部社家署上月30日公告指引內容,並發...

賴清德喊癌症死亡減3分之1 醫界:有難度

準總統賴清德提出健康台灣願景,要在二○三○年減少因癌症死亡人數三分之一。然根據衛福部統計,二○一八年起,台灣癌症死亡人數...

點值若0.95元 衛福部:恐漲健保費

疫後民眾就醫率上升,造成健保點值偏低,醫界大喊營運吃不消,立法院社福及衛環委員會昨審查「健保法第六十二條文修正草案」,研...

災後振興觀光補助出爐 花蓮業者質疑:納入台東很奇怪

4月3日花蓮規模7.2強震,嚴重衝擊當地觀光。行政院院會今通過「0403震災復原重建方案」,在振興觀光部分,提供自由行花...

宜蘭民宿「早餐不准剩、垃圾要分類」…他怨爛規矩一堆 網笑:是住老媽家?

日前有一名網友在臉書社團「爆怨2公社」上發文抱怨,「住民宿到底要不要做乖寶寶?」他表示,現在台灣民宿的價格不但愈來愈高,主人私訂的規矩、管控也愈來愈多。讓他不禁想問「非要給民宿主人管嗎?」意外掀論戰,網友直呼「是去住民宿還是住老媽家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