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余天發火切割女婿「該關多久就多久」 將照顧余苑綺子女

得知妹婿竟是車手頭涉詐騙被逮 余筱萍大笑後提出這要求

影/警政監林明佐涉洩密帶回中調組 副大隊長列證人請回

突發性耳聾 竟是睡眠呼吸中止症作祟

醫師指出,重度睡眠呼吸中止症患者耳聾風險為常人2倍。本報資料照片
醫師指出,重度睡眠呼吸中止症患者耳聾風險為常人2倍。本報資料照片

鼾聲可以從2樓傳到1樓,加上健忘,原來是重度睡眠呼吸中止症作祟。重度睡眠呼吸中止症可能影響內耳,造成突發性耳聾、增加耳鳴、眩暈機率,患者因此出現聽力障礙風險是正常人2倍。醫師提醒,若單耳或雙耳突然聽不見,一定要盡速就醫,突發性耳聾無有效預防方法,治療睡眠呼吸中止症是可能的預防之道。

60歲王媽媽長期眩暈反覆發作,吃藥未見改善,抽血檢查未發現貧血、高血脂,就醫發現她身型肥胖、脖子較粗短,且家屬反應王媽媽的鼾聲可從2樓傳到1樓,又經常健忘。經過睡眠檢測,發現王媽媽患有重度睡眠呼吸中止症,經過正壓呼吸器治療2周後,眩暈好轉,健忘也獲得了改善。

嘉義長庚耳鼻喉科主任蔡明劭表示,睡眠呼吸中止症是指睡眠期間呼吸暫停,導致缺氧,至於為何影響聽力,主要是夜間間歇性缺氧、打鼾,引發震動使血管變窄,打鼾的震動能量直接導致內耳損傷及聽力損失,因此影響內耳,造成突發性耳聾、增加耳鳴、眩暈機率。

蔡明劭指出,打鼾的聲響可高達50至80分貝,80分貝已等同摩托車喇叭聲,長時間持續暴露於噪音,不僅會導致睡眠呼吸中止症患者的聽力損失,更有研究指出打鼾者的床伴因長時間暴露同等噪音,也會導致聽力損失,若經每晚6至8小時的持續打鼾震盪,可能損傷內耳神經、造成耳內淋巴液擾動,導致耳鳴,頭暈症狀。

睡眠呼吸中止症在一般成人盛行率約15%,男女比約3比1,60歲以上罹患率逾六成,其中男性70%、女性56%,年長女性應更警覺是否罹患此症,患者耳聾風險為正常人2倍。蔡明劭說,若發現出現單耳或雙耳突然聽不見,一定要盡速就醫。

蔡明劭表示,臨床上發生突發性耳聾的患者,有三分之一無法完全恢復,其中男性常見症狀是鼾聲如雷,開車「度估」,注意力不集中;女性則是情緒起伏大,心情憂鬱、失眠、頭暈頭痛,年長者、糖尿病患、肥胖者等是高風險群。

患者 睡眠 風險

延伸閱讀

健忘6旬婦打呼聲「從二樓傳到一樓」 醫示警1病症作祟:耳聾風險恐倍增

別輕忽睡眠呼吸中止症 耳聾風險是一般人2倍

白天打瞌睡當心睡眠呼吸中止症 阿茲海默風險增

隔夜飯菜加熱再吃 醫指4觀念避免食物中毒

相關新聞

國健署健康飲食3大技巧 避免「假蔬菜」讓蔬菜攝取量不足

現代人工作繁重、工時也長,雙薪家庭更是辛苦,只有休假日才能好好休息。平日為了節省時間求方便,多數人都是外食族,一天當中總會有一兩餐在外面買著吃,當外食族在吃自助餐或是買便當時,多少會考慮如何達到均衡飲食,或是一日五蔬果、311法則。國健署特別透過臉書粉專「食在好健康」分享健康飲食3大技巧,順便提醒國人應多加留意「假蔬菜」,以免蔬菜攝取量不足。

餐飲旅宿業腹瀉頻傳 就診達近14萬人次 諾羅病毒檢出多

近期國內腹瀉就診人次上升,疾管署疫情中心副主任李佳琳表示,餐飲、旅宿業腹瀉群聚事件頻傳,其中檢出病原以諾羅病毒為主。由於...

災後振興觀光補助出爐 花蓮業者質疑:納入台東很奇怪

4月3日花蓮規模7.2強震,嚴重衝擊當地觀光。行政院院會今通過「0403震災復原重建方案」,在振興觀光部分,提供自由行花...

宜蘭民宿「早餐不准剩、垃圾要分類」…他怨爛規矩一堆 網笑:是住老媽家?

日前有一名網友在臉書社團「爆怨2公社」上發文抱怨,「住民宿到底要不要做乖寶寶?」他表示,現在台灣民宿的價格不但愈來愈高,主人私訂的規矩、管控也愈來愈多。讓他不禁想問「非要給民宿主人管嗎?」意外掀論戰,網友直呼「是去住民宿還是住老媽家啊!」

他轟疫苗受害救濟審1案僅80秒 薛瑞元:會前有預審機制

53歲的盧太太在接種第三劑疫苗隔天猝逝,律師指出,衛福部僅憑解剖報告中,「高血壓引起的腦幹出血性中風」,便將所有傷害歸咎...

葡萄酒釀2年遲不發酵…他一動作「缸破、酒灑、割傷手」 網安慰:沒啥可惜

日前有一名網友在臉書社團「一起來釀酒,一起來泡酒」上貼出一組照片並難過發文表示,「殘念⋯慘⋯因自己過度自信的後果,現在心裡五味雜陳」。從照片中可見,有一缸已釀好的葡萄酒灑滿浴室,感覺彷彿快要可以聞到酒香味,讓網友深感可惜!引發熱議。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