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和平揭台灣企業碳排成績 點名20大碳排大戶改善龜速

綠色和平今發布「氣候行動警示燈:台灣20大排碳大戶的氣候責任」報告。記者胡瑞玲/攝影
綠色和平今發布「氣候行動警示燈:台灣20大排碳大戶的氣候責任」報告。記者胡瑞玲/攝影

4月起民生用電全面大漲,綠色和平今發布「氣候行動警示燈:台灣20大排碳大戶的氣候責任」報告,點名包含台積電等20大排碳大戶的減碳及綠電龜速,綠色和平指出,若排碳大戶不即刻投入再生能源自發自用並提高使用占比,未來台電虧損恐不減反增。

該報告盤點台灣前20大碳排放企業,包含ICT產業的台積電、群創、台灣美光、友達、聯電;傳統產業台塑化、中鋼、中龍鋼鐵、台塑、台化、中油、南亞、台泥、長春石化、亞泥、大連化工、長春人造、正隆、中石化、榮成等,並針對減碳目標及進度、再生能源目標及占比、生物多樣性、綠領人才等6大項目來評比。

綠色和平氣候與能源專案主任徐祥誠表示,分析結果顯示,ICT產業再生能源發展空有目標,進度卻嚴重落後,而傳統產業則是連再生能源目標都沒提出; 根據計算,當前20大排碳大戶於每年營利超過新台幣1兆元4時, 也造成高達約新台幣7762億元的環境外部成本。

報告內容指出,ICT產業的碳排放逾8成來自電力使用,但整體再生能源使用比率極低,導致總碳排不減反增;盡管台積電、友達、聯電都有承諾RE100目標,但除台積電外,其他企業在2022年實際再生能源使用比例均低於0.2%,其中又以台灣美光表現最差,對再生能源沒有任何使用進度及目標規畫,友達與群創雖建置大量再生能源卻躉購給台電,並非自發自用。

傳統產業雖已訂定中長期減碳目標,但具體減碳進度難以達到「抑制全球升溫至1.5°C」,且幾乎沒有傳產企業提出明確再生能源目標,更沒1家企業再生能源使用比率超過0.7%,甚至有9家企業在2022年完全沒使用任何再生能源。

綠領人才培育及生物多樣性保育部分,超過5成企業缺乏承諾或行動,僅有台積電、台泥定期進行相關監測與保育行動;而其他企業普遍對綠領人才培育重視度不足、缺乏充分內部訓練、技能培訓或外部合作,導致企業在淨零轉型過程中出現人才缺口、成為企業風險。

綠色和平提出3項氣候行動,包含ICT產業盡快投入綠電自發自用、提高再生能源使用;傳產須制定再生能源目標並加速轉型;排碳大戶應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育及綠領人才培育,另也呼籲企業盡快擺脫對化石燃料的依賴,就能降低電價調整、碳費徵收等企業外部風險,且投入再生能源也能減輕台電虧損,減少排碳大戶用電由全民來補貼。

再生能源 台積電 減碳 綠色

延伸閱讀

中鋼獲世界鋼鐵協會2024「永續發展優勝企業」獎

新加坡廢棄物再生廠成典範 盧秀燕借鑑打造台中永續城市

全球最嚴減碳考試 台塑7公司拿6個C、1個B-...王文淵傻眼 如何花7年翻A級優等生?

國泰航空設立2030減碳新目標 展現2050淨零排放決心

相關新聞

國健署健康飲食3大技巧 避免「假蔬菜」讓蔬菜攝取量不足

現代人工作繁重、工時也長,雙薪家庭更是辛苦,只有休假日才能好好休息。平日為了節省時間求方便,多數人都是外食族,一天當中總會有一兩餐在外面買著吃,當外食族在吃自助餐或是買便當時,多少會考慮如何達到均衡飲食,或是一日五蔬果、311法則。國健署特別透過臉書粉專「食在好健康」分享健康飲食3大技巧,順便提醒國人應多加留意「假蔬菜」,以免蔬菜攝取量不足。

餐飲旅宿業腹瀉頻傳 就診達近14萬人次 諾羅病毒檢出多

近期國內腹瀉就診人次上升,疾管署疫情中心副主任李佳琳表示,餐飲、旅宿業腹瀉群聚事件頻傳,其中檢出病原以諾羅病毒為主。由於...

暖化效應 登革熱恐因升溫北漂

地球升溫增加疫病風險並非空穴來風,國家衛生研究院調查及推估顯示,近年登革熱的兩種病媒蚊分布,有提高海拔高度的現象和向外擴...

醫療院所口罩令 19日起全鬆綁

隨著新冠疫情趨緩,衛福部疾管署昨宣布,專家會議委員參考各國防疫作法,認為目前已無強制配戴口罩的必要性,將「應該配戴」修正...

醫療院所強制口罩令解禁 疾管署:5月19日起全面解除

衛福部疾管署今表示,經召開「衛生福利部傳染病防治諮詢會-COVID-19防治組」專家會議決議,考量國內新冠疫情持續穩定可...

價值8億元!免費快篩千萬劑 8成下月底到期

新冠疫情嚴峻之際,快篩試劑奇貨可居,疫情過後,卻是乏人問津,疾管署累計採購三點五億劑快篩試劑,仍剩餘一千多萬劑,其中有八...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