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福部睽違13年公布調查 65歲以上長者近8%失智

睽違13年,衛福部公布「全國社區失智症流行病學調查」結果,全台65歲以上長者失智症盛行率近8%,有35萬人。情境示意圖。圖/Ingimage
睽違13年,衛福部公布「全國社區失智症流行病學調查」結果,全台65歲以上長者失智症盛行率近8%,有35萬人。情境示意圖。圖/Ingimage

睽違13年,衛福部今天公布「全國社區失智症流行病學調查」結果,全台65歲以上長者失智症盛行率近8%,有35萬人,失智類型以阿茲海默型最多,預估113年失智長者人數上看68萬。

衛生福利部長期照顧司副司長吳希文今天接受媒體電訪表示,上次失智症盛行率調查為民國100年時委託台灣失智症協會進行,本次委託國家衛生研究院調查發現長者失智盛行率7.99%,與100年的8.04%相近;依性別分析,失智症盛行率在女性有9.36%,高於男性6.35%。

台灣將邁入超高齡社會,吳希文說,預計未來每5年都會做一次失智症流行病學調查,隨長者人口數增加,依國家發展委員會人口資料推估,今年全台65歲以上失智人口數為35萬人,到民國120年可能上看47萬人,130年則會有68萬人。

調查發現,失智症類型以阿茲海默型(Alzheimer'sdisease)占56.88%,血管型失智症(Vasculardementia)占22.91%及巴金森氏症失智症(Parkinsondisease dementia)占7.12%,且盛行率與性別、年齡具相關性。

吳希文表示,本次調查也是首次了解情緒及行為症狀(BPSD)發生情形。發現失智者有任一項症狀發生率約66%,前5名依序為是憂鬱及負性症狀(33.37%),日夜顛倒/作息混亂(32.94%)、恐懼或焦慮(27.75%)、重複行為(25.43%)、妄想(21.19%)等。

憂鬱及負性症狀,吳希文說明,為精神行為問題,包含社交能力下降、面無表情缺乏情感、講話單調沒有抑揚頓挫、對生活喪失興趣,較無行為上的正向表現等。

吳希文說,這也是首次串接健保資料,分析失智者急診、住院風險、就醫次數、全年醫療費用等,皆高於無失智者。失智者急診機率、住院機率皆為無失智者的1.38倍;失智者平均每人每年急診次數為無失智者近2倍;失智者平均每人每年總醫療費用支出為53.30萬元,也高於無失智者31.90萬元。

長照司新聞資料指出,調查執行期間為民國109年至112年,以全國22縣市65歲以上人口進行分層多階段群集抽樣,並針對抽樣樣本進行二階段訪視,第一階段由訪員家戶面訪,透過問卷篩選疑似失智症者,第二階段由醫師家戶面訪,針對疑似失智症者做進一步臨床認知功能狀況評估,判定是否為失智症。

失智症 憂鬱

延伸閱讀

【免費報名】失智好好生活系列講座:樂來樂靠近—失智症音樂療癒

失智母記得老歌一唱3小時 研究:音樂有益患者 可提升照顧者幸福感

音樂治療可延緩失智者病情和照顧品質,提高失智者的幸福感可用這5方式!

從步態看出早期失智跡象 研究稱輕微認知障礙者較難這樣走路

相關新聞

國健署健康飲食3大技巧 避免「假蔬菜」讓蔬菜攝取量不足

現代人工作繁重、工時也長,雙薪家庭更是辛苦,只有休假日才能好好休息。平日為了節省時間求方便,多數人都是外食族,一天當中總會有一兩餐在外面買著吃,當外食族在吃自助餐或是買便當時,多少會考慮如何達到均衡飲食,或是一日五蔬果、311法則。國健署特別透過臉書粉專「食在好健康」分享健康飲食3大技巧,順便提醒國人應多加留意「假蔬菜」,以免蔬菜攝取量不足。

餐飲旅宿業腹瀉頻傳 就診達近14萬人次 諾羅病毒檢出多

近期國內腹瀉就診人次上升,疾管署疫情中心副主任李佳琳表示,餐飲、旅宿業腹瀉群聚事件頻傳,其中檢出病原以諾羅病毒為主。由於...

點值若0.95元 衛福部:恐漲健保費

疫後民眾就醫率上升,造成健保點值偏低,醫界大喊營運吃不消,立法院社福及衛環委員會昨審查「健保法第六十二條文修正草案」,研...

災後振興觀光補助出爐 花蓮業者質疑:納入台東很奇怪

4月3日花蓮規模7.2強震,嚴重衝擊當地觀光。行政院院會今通過「0403震災復原重建方案」,在振興觀光部分,提供自由行花...

宜蘭民宿「早餐不准剩、垃圾要分類」…他怨爛規矩一堆 網笑:是住老媽家?

日前有一名網友在臉書社團「爆怨2公社」上發文抱怨,「住民宿到底要不要做乖寶寶?」他表示,現在台灣民宿的價格不但愈來愈高,主人私訂的規矩、管控也愈來愈多。讓他不禁想問「非要給民宿主人管嗎?」意外掀論戰,網友直呼「是去住民宿還是住老媽家啊!」

他轟疫苗受害救濟審1案僅80秒 薛瑞元:會前有預審機制

53歲的盧太太在接種第三劑疫苗隔天猝逝,律師指出,衛福部僅憑解剖報告中,「高血壓引起的腦幹出血性中風」,便將所有傷害歸咎...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