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吸金逾5億元潛逃泰國…藍海集團董座夫婦遭遣返 上銬畫面曝

劉真過世4年…辛龍動向曝光!胡瓜全說了

外科醫學會展現醫者典範 陳肇隆、張金堅獲終身成就獎

2023年4月中旬,蘇丹衝突升高,6月無國界醫生在蘇丹首都喀土穆一群志願者一起治療衝突傷患,包括提供外科手術。圖/無國界醫生提供
2023年4月中旬,蘇丹衝突升高,6月無國界醫生在蘇丹首都喀土穆一群志願者一起治療衝突傷患,包括提供外科手術。圖/無國界醫生提供

外科醫學會年會今明二天在高雄醫學大學舉行,今年是外科醫學會成立第五十七年,大會主題是「生命之光(Light of Life)」,台灣外科醫學會理事長侯明鋒表示,生命之光主要強調醫者應該尊重生命的本質、盡其所能去搶救每一條生命。亞洲換肝之父、高雄長庚榮譽院長陳肇隆和乳癌基金會董事長張金堅獲得終身成就獎,他們對外科醫學的開創與對病人的奉獻,是年輕一輩的學習典範。

陳肇隆和張金堅將於年會中發展專題演說,全球跑透透到為各地講學並傳授手術的陳肇隆,以「深耕台灣、立足國際、醫援海外」為題分享;很早就發現乳癌病友力量的張金堅講述「手起刀落的外科醫學人生」,兩位大師傳授終身功力,內容精彩。

大會同時頒發「最佳研究論文」,由林口長庚整型外傷科主治醫師廖漢聰研發醫材,幫助斷肢與顱顏手術患者而獲獎;「青年外科醫師研究獎」,由林口長庚心臟心血外科副主任陳紹緯,還有台大外科教授林孟暐獲獎,鼓勵年輕醫師「頭手並用」,勇於投入研究並發表論文。

此次年會也聚焦中研院院士魏福全倡議的「手術前最抵近的術前討論」、邀請Prof. Mark W. Bowyerr和無國界醫生Dr. Shazeer Majeed主持「戰傷特別講座」等,同時也安排AI人工智慧、手臂器械、細胞療法等討論;也將與菲律賓外科學會簽署合作備忘錄,既擴大國際的交流與合作,更要讓台灣外科的成就被國際看見。

外科醫學會共有26個醫學會合辦,預計有7000多人與會、700多場次演講,包括國內外頂尖權威學者的專題演講與討論,各專科領域精英聚集。高醫大董事長陳建志、校長楊俊毓及高醫大附設中和紀念醫院院長王照元皆致賀年會圓滿成功,期許台灣醫療技術精益求精、醫學教育更上層樓。

台灣外科醫學會理事長侯明鋒將代表學會與菲律賓外科學會簽署合作備忘錄。圖/台灣外科醫學會
台灣外科醫學會理事長侯明鋒將代表學會與菲律賓外科學會簽署合作備忘錄。圖/台灣外科醫學會
113年度外科聯合學術演講會主委郭耀仁表示,外科醫師對於國人健康的照顧,全民有目共睹。 圖/台灣外科醫學會
113年度外科聯合學術演講會主委郭耀仁表示,外科醫師對於國人健康的照顧,全民有目共睹。 圖/台灣外科醫學會

醫學 醫師

延伸閱讀

名醫陳肇隆親曝死因 張洪量愛妻因「頑抗性急性排斥」離世

張洪量慟失愛妻!換肝一年後病逝 演唱會流下男兒淚

捐肝救不回,張洪量愛妻逝!肝病三部曲,輕忽「普遍一問題」恐步入肝硬化

張洪量慟失愛妻!換肝一年後病逝 演唱會流下男兒淚

相關新聞

國健署健康飲食3大技巧 避免「假蔬菜」讓蔬菜攝取量不足

現代人工作繁重、工時也長,雙薪家庭更是辛苦,只有休假日才能好好休息。平日為了節省時間求方便,多數人都是外食族,一天當中總會有一兩餐在外面買著吃,當外食族在吃自助餐或是買便當時,多少會考慮如何達到均衡飲食,或是一日五蔬果、311法則。國健署特別透過臉書粉專「食在好健康」分享健康飲食3大技巧,順便提醒國人應多加留意「假蔬菜」,以免蔬菜攝取量不足。

餐飲旅宿業腹瀉頻傳 就診達近14萬人次 諾羅病毒檢出多

近期國內腹瀉就診人次上升,疾管署疫情中心副主任李佳琳表示,餐飲、旅宿業腹瀉群聚事件頻傳,其中檢出病原以諾羅病毒為主。由於...

暖化效應 登革熱恐因升溫北漂

地球升溫增加疫病風險並非空穴來風,國家衛生研究院調查及推估顯示,近年登革熱的兩種病媒蚊分布,有提高海拔高度的現象和向外擴...

醫療院所口罩令 19日起全鬆綁

隨著新冠疫情趨緩,衛福部疾管署昨宣布,專家會議委員參考各國防疫作法,認為目前已無強制配戴口罩的必要性,將「應該配戴」修正...

醫療院所強制口罩令解禁 疾管署:5月19日起全面解除

衛福部疾管署今表示,經召開「衛生福利部傳染病防治諮詢會-COVID-19防治組」專家會議決議,考量國內新冠疫情持續穩定可...

價值8億元!免費快篩千萬劑 8成下月底到期

新冠疫情嚴峻之際,快篩試劑奇貨可居,疫情過後,卻是乏人問津,疾管署累計採購三點五億劑快篩試劑,仍剩餘一千多萬劑,其中有八...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