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過8成女性有睡眠障礙卻未求診 醫師揭3大臨床症狀

調查發現,超過8成女性有睡眠障礙卻未求醫。示意圖/ingimage
調查發現,超過8成女性有睡眠障礙卻未求醫。示意圖/ingimage

調查發現,超過8成女性有睡眠障礙卻未求醫,有患者半夜常常被自己打呼聲吵醒,或偶而有夜間頻尿的狀況變得淺眠,導致早上起床很沒精神、越睡越累,檢查才發現是睡眠呼吸中止症,醫師指出,臨床表現上多以白天疲累、頭痛、心情憂鬱或焦慮作為主訴。

一項針對605位30歲以上女性的調查,僅有35%對自己的睡眠品質感到滿意,但卻有超過8成女性,未尋求醫生診斷或進行睡眠檢測專業醫療介入,台灣睡眠醫學學會理事長周昆達說,失眠和睡眠呼吸中止是比較大的兩大睡眠問題,但很多民眾失眠,會相當仰賴安眠藥、多數未就醫,後者也有8至9成沒有診斷。

台大醫院睡眠中心醫師李佩玲表示,阻塞性睡眠呼吸中止症,是由於患者在睡眠時上呼吸道肌肉塌陷引起缺氧,這可能導致患者每晚多次驚醒,無法獲得深度睡眠,從而影響身體的正常代謝和休息。

李佩玲指出,女性在呼吸中止症的表現跟男性不同之處在於,男性的脂肪分布位置,所以男生很多會是呼吸道表現,像是打呼終止等,且男女的睡眠要求不同,以65歲以上的年齡層區分,65歲以上一般推薦是7至9小時,男生一定要睡8小時,因為男生比較嗜睡,女生比較沒那麼嗜睡。

李佩玲強調,女性在進入更年期時應提高警覺,因為荷爾蒙的波動,雌激素和黃體素的保護作用下降、胰島素敏感度降低,使得呼吸道肌肉張力下降、肥胖機率上升,這些影響皆提升了睡眠呼吸中止症的風險,不僅影響外觀、自信心,更需注意的是健康的潛在威脅,但調查中發現近7成民眾都不知道,睡眠呼吸中止症與女性荷爾蒙變化有關。

李佩玲說,睡眠呼吸中止症不僅可能導致皮膚狀況惡化和加速衰老,還會累積體內廢物,引發器官和血管發炎及受損,進而提高心臟病、中風、高血壓和肥胖等疾病風險,形成惡性循環,女性在睡眠呼吸中止症的臨床表現上多以白天疲累、頭痛、心情憂鬱或焦慮作為主訴。

周昆達說,睡眠品質不好也牽涉到生理結構、年齡變化等,也常有夫妻一起前往就醫,但太太嫌先生很吵,結果一檢查太太也有,鼾聲也許沒有那麼大,但調查發現表現更多樣性,例如呼吸中止症合併失眠等,情緒波動、沒有元氣等,都是一些不是那麼典型的表現,提醒民眾要留意。

調查中顯示,近半數的女性會感覺睡眠不足與無法維持較長的睡眠,1/4則遭淺眠與夜尿問題,都可能與阻塞性睡眠呼吸中止症有關, 周昆達表示,體重上升一定、年齡老化等都是影響因子,而女性在停經期後,還有心血管疾病等風險,包括體重、荷爾蒙變化都會影響睡眠,打呼、白天睡不好。

台大醫院睡眠中心醫師李佩玲表示,女性在進入更年期時應提高警覺睡眠呼吸中止症。記者賴昀岫/攝影
台大醫院睡眠中心醫師李佩玲表示,女性在進入更年期時應提高警覺睡眠呼吸中止症。記者賴昀岫/攝影

失眠 患者 睡眠

延伸閱讀

全台200萬人受氣喘苦 血液檢測確認型別調整治療

7旬翁夜尿頻繁睡不好 一查竟是睡眠呼吸中止症搞鬼

6到7成的民眾睡覺會打呼,多嚴重該到醫院檢查?「這2族群」打呼易得睡眠呼吸中止症!

邱國正憂兩岸情勢失眠 蔡明彥卻老神在在

相關新聞

國健署健康飲食3大技巧 避免「假蔬菜」讓蔬菜攝取量不足

現代人工作繁重、工時也長,雙薪家庭更是辛苦,只有休假日才能好好休息。平日為了節省時間求方便,多數人都是外食族,一天當中總會有一兩餐在外面買著吃,當外食族在吃自助餐或是買便當時,多少會考慮如何達到均衡飲食,或是一日五蔬果、311法則。國健署特別透過臉書粉專「食在好健康」分享健康飲食3大技巧,順便提醒國人應多加留意「假蔬菜」,以免蔬菜攝取量不足。

餐飲旅宿業腹瀉頻傳 就診達近14萬人次 諾羅病毒檢出多

近期國內腹瀉就診人次上升,疾管署疫情中心副主任李佳琳表示,餐飲、旅宿業腹瀉群聚事件頻傳,其中檢出病原以諾羅病毒為主。由於...

暖化效應 登革熱恐因升溫北漂

地球升溫增加疫病風險並非空穴來風,國家衛生研究院調查及推估顯示,近年登革熱的兩種病媒蚊分布,有提高海拔高度的現象和向外擴...

醫療院所口罩令 19日起全鬆綁

隨著新冠疫情趨緩,衛福部疾管署昨宣布,專家會議委員參考各國防疫作法,認為目前已無強制配戴口罩的必要性,將「應該配戴」修正...

醫療院所強制口罩令解禁 疾管署:5月19日起全面解除

衛福部疾管署今表示,經召開「衛生福利部傳染病防治諮詢會-COVID-19防治組」專家會議決議,考量國內新冠疫情持續穩定可...

價值8億元!免費快篩千萬劑 8成下月底到期

新冠疫情嚴峻之際,快篩試劑奇貨可居,疫情過後,卻是乏人問津,疾管署累計採購三點五億劑快篩試劑,仍剩餘一千多萬劑,其中有八...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