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2位國人1人過重 醫提醒:合法減肥藥皆為「處方藥」

林文元表示,根據世界肥胖聯盟預測,台灣成年人過重或肥胖,正以每年4.1%幅度攀升,兒童青少年增加幅度為5%更是不容小覷。記者鄒尚謙/攝影
林文元表示,根據世界肥胖聯盟預測,台灣成年人過重或肥胖,正以每年4.1%幅度攀升,兒童青少年增加幅度為5%更是不容小覷。記者鄒尚謙/攝影

據統計,全台成人每2位就有1位過重或肥胖,兒童青少年則是每3位就有1位。台灣肥胖醫學會理事長林文元指出,全球在肥胖的花費成本在2035年將達到4兆3000億美元,占全球GDP近3%。國健署副署長賈淑麗則說,過重及肥胖是非傳染性疾病的危險因子,將健康體位及體位管理落實於日常生活中。

3月4日是世界肥胖日,新冠疫情過後,民眾工作方式改變,久坐式的生活型態讓身體活動量減少,精緻、速食類食物容易取得、外送的方便、以及外食習慣也讓民眾難以做到健康飲食。而減重的重要關鍵因素應透過飲食的控制及規律運動習慣,以提高基礎代謝率,減少脂肪達到身體組成的改變。

林文元表示,根據世界肥胖聯盟預測,台灣成年人過重或肥胖,正以每年4.1%幅度攀升,兒童青少年增加幅度為5%更是不容小覷。就有資料預估,全球在肥胖的花費成本在2035年將達到4兆3000億美元,占全球GDP近3%。

台灣兒科醫學會理事長倪衍玄則說,兒童肥胖可能造成睡眠呼吸中止症、性早熟、身高和體重的不正常發展,高血壓、糖尿病等心血管疾病的風險也會提早發生,由於超過70%成年後會繼續肥胖,甚至有較高的死亡風險,不可忽視肥胖對孩童成長造成的阻礙。

賈淑麗表示,過重及肥胖是非傳染性疾病的危險因子,將健康體位及體位管理落實於日常生活中,例如利用零碎的時間運動、改變生活型態、建立良好的飲食習慣等。

肥胖有時不僅僅受生活型態影響,可能也包含「心理因素」。林文元表示,有時會建議肥胖患者進行心理評估,接受多方的建議,因此與專業醫療人員討論並訂定個人化的減重計畫,才能找出致胖的個別痛點,以長久維持健康體態。

倪衍玄提醒,家長欲幫助兒童減重,需要從家庭的飲食、健康生活習慣等下手。建議可以透過學校提供健康體位報告關心孩子的體位狀態,必要時諮詢兒科醫療團隊。12歲以上的兒童,若經過評估有必要時已有證據能透過藥物輔助減重,鼓勵家長主動開啟對話,不錯失健康成長的機會。

食藥署這三年來陸續核准兩大類型的合法減重藥物,林文元指出,GLP-1腸泌素主要透過減少脂肪量而降低體重,內臟脂肪減少的相對降幅大於皮下脂肪;另一類藥物則是透過結合抗憂鬱劑,以及鴉片拮抗劑的成分來抑制食慾。藥物加上手術,提供了醫界多元的介入方式協助患者作為輔助減重方式。但切記藥物並非民眾可自行取得使用。

林文元指出,減重藥物皆為處方藥,切勿使用來路不明之藥物,不應透過網路用藥,避免使用到偽藥或劣藥。減重藥物應讓醫師評估後開立處方,由藥師調劑,提升效果、降低副作用,正確安全的減重。

減重 生活習慣 肥胖

延伸閱讀

捐肝救不回,張洪量愛妻逝!肝病三部曲,輕忽「普遍一問題」恐步入肝硬化

上班忙又累成國人拒運動主因 上班族久坐平均高達6小時

賴清德推動健康台灣論壇 邀陳志鴻擔任召集人

水桶腰、三層肉怎麼瘦?醫生解答瘦肚子3觀念:這個習慣是大忌、2-4週是減肥黃金期

相關新聞

餐飲旅宿業腹瀉頻傳 就診達近14萬人次 諾羅病毒檢出多

近期國內腹瀉就診人次上升,疾管署疫情中心副主任李佳琳表示,餐飲、旅宿業腹瀉群聚事件頻傳,其中檢出病原以諾羅病毒為主。由於...

邊境漏洞?21公斤蘇丹紅產品流市面

新北市優奇公司送檢自家黑胡椒粉產品檢出蘇丹三號、四號,已有至少廿一公斤流入市面。食藥署表示上周五收到新北市政府提交的公文...

蘇丹紅風暴又起 170公斤成品流通全台10縣市

蘇丹紅食安風暴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新北市優奇公司送檢自家黑胡椒粉產品,檢出蘇丹3號、4號,已進一步送食藥署檢驗,新北市衛生...

部分負擔新制上路半年 分級醫療進步小

健保署公布部分負擔新制施行半年成果,健保增加廿一點四五億元收益,民眾門診就醫費用平均增加二百元、急診增加八十二元;疫後醫...

中南部持續豪雨轟炸慎防冰雹!未來1周全台有雨 僅這天有空檔

受鋒面影響,今天各地天氣仍較不穩定,中央氣象署預報中心科長林秉煜說,今天中南部地區除了局部短暫雨,還有大範圍大雨及局部豪...

刪爭議 政院拍板再生醫療雙法

行政院會昨通過爭議多時的「再生醫療雙法」,將原本最大爭議的「初步療效」刪除,要求所有再生技術都得進行人體試驗,但危及生命...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