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產量大崩8成5…口罩國家隊600廠 疫後剩不到百家

滯留鋒影響全台雷雨 吳德榮:今晚天氣好轉 周二再變天

民團連署籲:代孕先開放單身女性、同志配偶人工生殖

台灣女人連線、婦女救援基金會、婦女新知基金會、彩虹平權大平台、台灣同志家庭權益促進會、台灣生育改革動聯盟、彭婉如基金會等團體今召開記者會呼籲代孕不該急就章,應先行開放單身女性、女同志配偶使用人工生殖技術。記者葉冠妤/攝影
台灣女人連線、婦女救援基金會、婦女新知基金會、彩虹平權大平台、台灣同志家庭權益促進會、台灣生育改革動聯盟、彭婉如基金會等團體今召開記者會呼籲代孕不該急就章,應先行開放單身女性、女同志配偶使用人工生殖技術。記者葉冠妤/攝影

衛福部著手修正的「人工生殖法」近日熱議,因涉及開放單身女性、同性伴侶適用人工生殖、代理孕母等,引發正反意見論戰,衛福部預計於27日舉行公聽會。台灣女人連線、婦女救援基金會、婦女新知基金會、彩虹平權大平台、台灣同志家庭權益促進會、台灣生育改革動聯盟等團體今召開記者會呼籲代孕不該急就章,應先行開放單身女性、女同志配偶使用人工生殖技術。

台灣女人連線理事長黃淑英指出,27個性別、婦女、醫事等民團聯署聲明人工生殖法修法應與代理孕母脫鉤處理,原因在於人工生殖法跟代孕屬不同範疇,人工生殖規範的是生殖技術使用對象、程序及相關機構的管理等,代理孕母則涉及委託者需求、代孕母身體健康及家庭生活、以及代孕子女權益處遇等,衝擊社會倫理與人的價值,也與現行法律有所扞格,代孕議題更複雜、觸及層面廣,需要更多時間與空間討論。

彭婉如基金會副執行長林綠紅表示,人工生殖法立法當年,將婚姻與孩子連動,出自於擔心女性單獨養孩子不易,但時過境遷,婚育脫鉤是全世界趨勢,當女性檢視生涯計畫想要生子,台灣良好的人工生殖技術就可以幫上忙,政府應該讓可以上路的優先上路。

婦女新知基金會秘書長覃玉蓉說,台灣仍將人工生殖停留在異性戀婚姻框架下處理,這是很明確的單身歧視,有反對團體主張單親家庭會對影響小孩,但國內外研究顯示都不是如此,重要的是政府如何看待多元型態家庭,她也提及,新知不認為人工生殖技術是解決少子女化的方法,所有國外研究皆顯示運用人工生殖技術對少女子化幫助有限,重要的是公共托育、職場友善,以及國家是否保障多元家庭權益。

生動盟秘書長陳玫儀主張,政府應支持、保障所有人的孕產權利,人工生殖當年立法解決了已婚夫妻不孕問題,但現今已經無法滿足多元型態家庭的孕產需求。同家會倡議專員李欣說,同婚通過後,愈來愈多同志規畫孕育下一代,但現行法律迫使同志只能到海外進行人工生殖,除了比異性戀夫妻花上5倍金額的經濟挑戰,還必須面臨醫療技術、語言文化、同志友善態度的風險,法規制度的排除,讓同志伴侶成了次等公民。

李欣指出,生育跟年齡、身體狀況高度相關,許多有生育需求的同志須與時間賽跑,盼政府能不分性傾向、婚育狀態開放國人使用人工生殖,才能達到真正的平等。

黃淑英強調,相較於代孕議題更為複雜、需要更長的討論時間,人工生殖擴大適用對象幾無爭議,若將兩項議題綁在一起,恐怕延誤修法,因團體們共同呼籲政府將「代理孕母」與「人工生殖法」脫鉤,讓願意生育的女性能使用生殖技術。

代理孕母 伴侶 同志 單身 婚姻 生育

延伸閱讀

影/世界母語日 民團盼各級政府尊重語言主體性

影/民團盼人工生殖法與代理孕母法脫鉤處理

人工生殖法修法公聽會2月27日登場 正反意見將交鋒

代理孕母公聽會時間曝 全程臉書直播、留言也會納修法意見

相關新聞

餐飲旅宿業腹瀉頻傳 就診達近14萬人次 諾羅病毒檢出多

近期國內腹瀉就診人次上升,疾管署疫情中心副主任李佳琳表示,餐飲、旅宿業腹瀉群聚事件頻傳,其中檢出病原以諾羅病毒為主。由於...

部分負擔新制上路半年 分級醫療進步小

健保署公布部分負擔新制施行半年成果,健保增加廿一點四五億元收益,民眾門診就醫費用平均增加二百元、急診增加八十二元;疫後醫...

中南部持續豪雨轟炸慎防冰雹!未來1周全台有雨 僅這天有空檔

受鋒面影響,今天各地天氣仍較不穩定,中央氣象署預報中心科長林秉煜說,今天中南部地區除了局部短暫雨,還有大範圍大雨及局部豪...

刪爭議 政院拍板再生醫療雙法

行政院會昨通過爭議多時的「再生醫療雙法」,將原本最大爭議的「初步療效」刪除,要求所有再生技術都得進行人體試驗,但危及生命...

衛福部訪視指引出爐 3類全日托、2類高危保母加強訪視

日前1歲待出養童剴剴疑遭兒福聯盟媒合的全日托保母虐死案,托育安全引發國人重視。衛福部於剴剴案檢討會後,提出將修訂居家托育...

提神只能喝咖啡?營養師曝「3食物」效果更持久還紓壓

咖啡是許多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提神飲料,不過有時候又會怕喝多了咖啡因成癮,對此,營養師李婉萍在臉書發出影片,表示除了咖啡以外,其實還有3種食物也可以幫助提神。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