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哈佛醫學生一個月吃720顆蛋 壞膽固醇狂降18%?教授揭真相

萬華死亡車禍!翁騎單車逆向遭賓士撞飛 「我要出去運動」成最後遺言

手機APP超吃流量排行曝!「流量怪獸」冠軍台灣人愛用 5分鐘就花200MB

健康名人堂/增加醫療投資 可從調漲菸捐著手

全民健保將在2025年邁入30周年。與過去傳統醫療服務相比,現在醫療環境全然不同,多元新興醫療科技如雨後春筍,標靶治療、伴隨式診斷、核酸藥物、細胞及基因治療等新療法、新科技,讓過去被視為絕症的疾病,有機會被治癒;也讓原本就能被治癒的疾病,縮短療程並加快康復,如治療白內障過去要住院,現在術後可以直接返家。

台灣醫療體系持續惡化

醫療進步帶來讓人欣慰的成就,歷經30年,我們也無法忽視台灣曾經享譽全球的醫療體系正持續惡化的事實,低薪、過勞、五大皆空,導致台灣雖然有全世界覆蓋率最高的健保,但無法為民眾帶來更健康、更幸福的生活,目前台灣國民平均餘命、新生兒死亡率等國民健康指標皆輸給日本、韓國、新加坡。

政策制定的目標最終為了人民福祉,健康福利政策應從目標往回推估,評估需要多少資源,再制定預算與計畫。我們希望改善醫護人員勞動條件、穩定供應民眾藥品、加速引進癌症與罕病新藥、醫院病床全開不降載、協助民眾解決肥胖與慢性疾病等問題,待確立各階段的目標後,再編列相應的資源。

菸害拖垮脆弱醫療財政

以人民為本,政府醫療支出應從成本思維邁向投資思維。健保總額成長遲滯,醫界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增加健保財源,成為當務之急。

菸捐已14年未調漲,一包菸甚至比一個便當還便宜,國內菸價也低於日、韓等其他先進國家。而菸品百害無益,不僅造成慢性疾病、增加醫療成本,菸害所帶來的外部成本更是巨大,每年因菸害所造成經濟損失達1858億元。菸害拖垮本就脆弱的醫療財政,加重醫療人員工作量。

是時候正確反映菸害所造成的外部成本,勿讓醫療費用再為菸品造成的疾病買單,也避免年輕人輕易取得便宜的菸品,健康政策上可從調漲菸捐著手。

調漲菸捐強化控菸效果

根據中經院112年度菸品健康福利捐調漲研究案推估,每包香菸調漲5元菸捐,每年就可以為政府增加90億元以上的收入。不但能夠為醫療投資增加財源,也能強化控菸效果,降低菸害所帶來的外部成本,讓醫療的有限資源獲得最大化的有效使用。

先節流後開源,終究無法引導人民邁向幸福生活,目前醫療機構難以改善醫護人員的工作環境,無助人才保留與吸引新血,同時也造成引進新藥與新科技的速度緩慢,讓無數病友只能苦等渺茫的生存希望,可說是滿盤皆輸。為了讓健保有相對應的資源,政府除增加政府公務預算、調漲健保費率外,也應考慮調漲菸捐。

健保 調漲

延伸閱讀

誇陳時中「部長好酒量」陳世瑀收賄才判刑定讞 申領健保費又有罪

在「賀瓏夜夜秀」被嘲諷模仿的陳俊翰病逝!律師高考榜首、密西根法學博士…罕病人生超勵志

陳俊翰病逝/台版「非常律師」 首位罕病SMA律師陳俊翰獲美法學博士

春節海外旅遊就醫返台可申請健保核退 需要單據一次看

相關新聞

國健署健康飲食3大技巧 避免「假蔬菜」讓蔬菜攝取量不足

現代人工作繁重、工時也長,雙薪家庭更是辛苦,只有休假日才能好好休息。平日為了節省時間求方便,多數人都是外食族,一天當中總會有一兩餐在外面買著吃,當外食族在吃自助餐或是買便當時,多少會考慮如何達到均衡飲食,或是一日五蔬果、311法則。國健署特別透過臉書粉專「食在好健康」分享健康飲食3大技巧,順便提醒國人應多加留意「假蔬菜」,以免蔬菜攝取量不足。

餐飲旅宿業腹瀉頻傳 就診達近14萬人次 諾羅病毒檢出多

近期國內腹瀉就診人次上升,疾管署疫情中心副主任李佳琳表示,餐飲、旅宿業腹瀉群聚事件頻傳,其中檢出病原以諾羅病毒為主。由於...

地牛翻身!花蓮15:45發生規模5.8地震 最大震度4級

中央氣象署表示,今天下午3點45分發生規模5.8地震,最大震度4級,震央即在花蓮縣政府東北方 32.8 公里 ,位於台灣...

8醫院放流水抗生素超標 恐催生超級細菌

本報記者調查,環境部經三年追蹤發現多間醫院放流水的抗生素明顯超標。專家警告,抗生素進入飲用水等食物鏈,人體將產生抗藥性,...

台電調漲影響票價漲幅? 交長:建議台鐵節能節電

台電將於10月16日調漲產業電價14%,其中陸上運輸業列為減半調漲7%,台鐵預計22日再召開董事會討論票調漲。針對票價調...

10縣市大雨特報恐下到晚上 南部4縣市大雷雨轟1小時

午後大雨來了,中央氣象署下午14時30分針對10縣市發布大雨特報,恐下到晚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