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21:58花蓮近海規模4.2地震 最大震度花蓮縣3級

為何容忍40年房貸?他怨制度害房價狂漲 內行搖頭:時間可換財富

「暫停!就是她」蔡依林打哈欠監視影片外流 重慶地鐵遭轟侵犯隱私回應了

上班族1習慣增患癌風險!下班規律運動仍無法抵消 醫生建議這麼做

劉博仁醫生引述1個日本研究,指女性持續久坐會增加患癌風險。(示意圖/Ingimage)
劉博仁醫生引述1個日本研究,指女性持續久坐會增加患癌風險。(示意圖/Ingimage)

除了吸煙喝酒有機會致癌外,上班族長期久坐一樣有風險!臺灣營養醫學專家劉博仁醫生日前分享日本1個醫學研究,指女性即使有規律地運動,但平日長期久坐一樣會增加患乳癌風險,證明運動也難以抵消久坐帶來的傷害。劉醫生解釋長期久坐會使血液流動減慢,內臟脂肪更易積聚,過多的乳酸更易引起發炎,增加細胞突變機會,而且久坐讓肌肉不太收縮,容易引起胰島素阻抗,也會增加患癌風險,他建議工人每坐50分鐘就要起床。

久坐對身體有影響,竟連下班做運動也補償不了。臺灣營養醫學專家劉博仁醫生日前在facebook專頁發文,指國外一些研究告訴大家「久坐等於慢性自殺」。他表示,平日有人會說即使久坐,但下班后保持有規律運動,可將負面效果抵消,但他引述日本京都府立醫科大學研究,發現女性每天久坐逾7小時,患乳癌風險會增加36%,即使每天步行逾1小時及每周運動3次以上都沒有改變患癌風險。

劉醫生解釋,即使平日有規律運動,但生活形態上持續久坐,對身體仍然有害,因為久坐時血液流動較緩慢,內臟脂肪容易積聚,乳酸在周圍的組織容易過多,這些內臟組織或是過多乳酸,容易引起細胞發炎,情況久了自由基增加,會增加細胞突變機會。

劉醫生續指,久坐會導致肌肉不太收縮,容易引起胰島素阻抗,也會增加患癌風險。久坐同時會使肝臟解毒力下降,「身體累積的環境荷爾蒙或者是雌激素需要代謝的肝臟二階段的解毒酵素活性會下降」,會導致身體細胞變化,過多不好的雌激素代謝物會增加對乳房的刺激,提高癌變風險。

他提醒民眾久坐時候應每50分鐘起床,飲水、上廁所,之後再返回工作崗位,可減少連續久坐對身體帶來的威脅,而且下班后的運動對健康始終有效益,應保持此習慣。

劉博仁醫生在貼文指,久坐會增加患癌風險,即使有規律運動仍會帶來損害。(示意圖/Ingimage)
劉博仁醫生在貼文指,久坐會增加患癌風險,即使有規律運動仍會帶來損害。(示意圖/Ingimage)

延伸閱讀:

有救!科學界大突破 逾50年首發現有效消滅「抗藥性細菌」抗生素

這食物不要吃!心臟最大敵人是這種零食醫生警告:我絕對不會吃

文章授權轉載自《香港01》

久坐 乳癌 脂肪 運動 醫學

延伸閱讀

慘見法官崩潰辭職!他鐵飯碗捧出心得 教1招辨別屎缺:好處不在台面上

快買來囤!強震後無印良品「1儲備零食」被挖出 日網嗨喊太好吃:只能儲存5分鐘

免跑日本掃貨!日旅達人見「1零食」上架好市多 老饕讚:回過神已經配掉一箱啤酒

太愛日本!百萬年薪工程師退休想去京都賣1物 網不看好全吐嘈

相關新聞

國健署健康飲食3大技巧 避免「假蔬菜」讓蔬菜攝取量不足

現代人工作繁重、工時也長,雙薪家庭更是辛苦,只有休假日才能好好休息。平日為了節省時間求方便,多數人都是外食族,一天當中總會有一兩餐在外面買著吃,當外食族在吃自助餐或是買便當時,多少會考慮如何達到均衡飲食,或是一日五蔬果、311法則。國健署特別透過臉書粉專「食在好健康」分享健康飲食3大技巧,順便提醒國人應多加留意「假蔬菜」,以免蔬菜攝取量不足。

餐飲旅宿業腹瀉頻傳 就診達近14萬人次 諾羅病毒檢出多

近期國內腹瀉就診人次上升,疾管署疫情中心副主任李佳琳表示,餐飲、旅宿業腹瀉群聚事件頻傳,其中檢出病原以諾羅病毒為主。由於...

出門小心!7縣市大雷雨來了 慎防劇烈降雨、雷擊及強陣風

大雷雨來了,中央氣象署下午14時59分針對雙北等7縣市發布大雷雨即時訊息,警戒區域:新北市、台北市、新竹縣、新竹市、桃園...

今晚西半部轉雨 明起各地防劇烈天氣北台驟降10度

中央氣象署預報員劉宇其上午指出,明天起受鋒面影響,明後各地開始有局部大雨,尤其西半部要留意局部大雨,宜蘭及花蓮要留意短延...

水情吃緊?氣象署:今年梅雨量正常至偏少、氣溫偏暖

中央氣象署預測,今年春季(2至4月)平均溫度為1951年以來的第2暖,整體雨量值則偏少,僅約氣候值8成;接下來梅雨季(5...

腸病毒進入流行期! 醫生示警「重症高危險族群」小心3種常見症狀

最近是腸病毒的流行期,各醫院診所腸病毒患者明顯增多。耳鼻喉科醫師張弘於臉書發文提醒常見症狀;此外,5歲以下幼兒是腸病毒的重症高危險群,家長千萬要留意。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