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有人鬧事?A-Lin小巨蛋開唱 酒後台上失控演出當場中斷

明晨探10度低溫!回溫時間點曝光 過年前恐再迎冷空氣

歷年最大手筆紅包!黃仁勳親臨輝達尾牙 員工高喊「Team Taiwan」

【專家之眼】看過來:高麗菜紫爆問題有解了!

農糧署日前發布高麗菜 出現紫色燈號預警,預期明年一月又將產量過剩。示意圖。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農糧署日前發布高麗菜 出現紫色燈號預警,預期明年一月又將產量過剩。示意圖。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11月30日農糧署發布高麗菜(甘藍) 出現紫色燈號預警,預期明年一月又將產量過剩,呼籲農民減種或轉作。近年來高麗菜等農產品不斷出現產銷失衡的問題,難道政府只能道德勸說?

高麗菜之所以會頻繁出現供需失衡問題,主要是近年來產量與種植面積均大增,2017年以前產量不到40萬公噸,之後都暴增至42萬公噸上下,且國內市場過小,大宗蔬菜同質性高,對價格敏感度高。

加上預警機制形同虛設,農糧署以供苗量作為指標,依賴育苗場的主動通報數量,但通報並無強制力,以及育苗場缺乏誠實通報的誘因,傾向以多報少,以免影響農民購苗的意願。還有不少業者未加入育苗協會,數據正確性受到質疑。

且供苗量為「同時指標」並非「領先指標」,預警效果有限。以11月上旬數據為例,當時公布的甘藍育苗場銷售量為591.2萬株,雖是紅燈,但為9月以來最低量,而且還比近3年同期平均出苗量634.3萬株還減少7%,農民看到該數據,又有年底旺季即將來臨,理性判斷就會加碼種植。結果10天後的(11月中旬)指標,果然暴衝至721.5萬株,再度出現紫色燈號。遵照該指標種植,反而產生反效果。

看到超種的紫爆警戒出現,農糧署只能透過簡訊、Line及官網等多元媒體管道發布宣導訊息,籲請農民即刻調整生產規劃,分批減種或轉作。可以預見明年一月高麗菜產量勢必很驚人,屆時將出現一顆10元的低價,又要呼籲企業採購,也將成為軍隊每日不可缺的菜色。

難以想像今年9月才出現一顆高麗菜500元天價,數個月內價格可以快速崩盤。其實不只是高麗菜經常有產銷失衡的問題,許多農產品都有類似的狀況。本文以為,可朝以下幾個作法處理:

首先,提高農產品附加價值:國內農產品同質性高,容易淪為價格競爭。應設法學習日本開發高值化異質商品,長期用心經營,提高技術門檻,打造地方特色品牌,農民就不用每年都用賭博方式選擇農產品,只需專注單一或少數精緻農產品。

其次,開發農產品深加工產業: 政府輔導農漁民將農產品進行深加工,研發新產品。例如:精品酒、果醬、冰淇淋、果醋、膠原蛋白與健康食品等。不但可增加農產品銷路,還可大幅提高農民收益。

第三,健全預警機制:利用大數據與AI,建構完善且準確的預警機制。

最後,拓展外銷市場:我國高麗菜品質優良,具有出口潛力,日商也曾來台探詢十字花科蔬菜出口可能性。惟政府並未重視,僅將出口視為產量過剩的去化管道,導致出口量極低。2018年出口高峰7545公噸,但去年僅剩下818公噸,今年1-10月只有108公噸,衰退86%,然同期卻進口4.75萬公噸。未來應強化農產出口,與國內、外國企業合作,種植適合當地的品種,以契作的方式穩定供貨。

農民 農糧署 高麗菜

延伸閱讀

鳳梨釋迦重啟輸陸 藍營選將酸「這是國家隊該做的事」

首批鳳梨釋迦恢復輸中 陳駿季:盼進入防檢疫平台處理

旗艦冷鏈桃園農業物流加工園區動土 部長:再提4年計畫

大安區不意外?他夾高麗菜+荷包蛋噴70元 網笑:是不是喊店員阿姨

相關新聞

【專家之眼】朝鮮半島再較勁 真功夫與假把式

最近朝鮮半島風雲再起,韓國與朝鮮空飄宣傳戰大打出手,叫陣喊話讓各方感到情勢升溫,但國際社會正逢多事之秋,俄烏衝突難分難解...

【專家之眼】看看柯文哲 人民不會怕嗎?

民眾黨主席柯文哲因台北市長任內京華城容積圖利案遭到羈押,其中產生一系列爭議,既是民主法治教育的好教材,也有台灣政治發展的...

【專家之眼】南海聯合軍演增多 威脅台灣戰略安全

近半年來,南海地區緊張持續升高,區域內、外國家接二連三舉行單邊、雙邊、或多邊的聯合軍演。

【專家之眼】談談共軍駐港澳部隊跨國演訓政治意涵

今年7月5日至18日中國大陸解放軍與寮國軍方針對「聯合防衛作戰行動」,共同舉辦「友誼盾牌-2024」(Friendshi...

【專家之眼】中共導讀政治文件與社會教育

中國共產黨第二十屆中央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已於7月18日落幕,會中通過《中共中央關於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

【專家之眼】賀錦麗外交若傾向合作 台灣還能固執仇中?

拜登在評估毫無當選勝算之下毅然退選,同時舉薦副總統賀錦麗接棒。截至筆者撰寫此文時,美媒報導賀錦麗已獲得超過2000位民主...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