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美股早盤平盤拉鋸!初領失業金數據提高降息希望 但企業財報慘兮兮

皆媒體出身!賴清德總統府發言人 可望由這2人出任

「是不是黴漿菌?」家長超緊張 兒科醫:沒這4症狀免驚

黴漿菌可經由接觸患者唾液飛沫和鼻腔分泌物來傳播,勤洗手可降低感染的機率。示意圖。圖中兒童與文中案例無關。本報系資料照片
黴漿菌可經由接觸患者唾液飛沫和鼻腔分泌物來傳播,勤洗手可降低感染的機率。示意圖。圖中兒童與文中案例無關。本報系資料照片

中國大陸黴漿菌疫情升溫,也引發國人關切。疾管署副署長羅一鈞說,國內呼吸道疾病已經連續7周降低,黴漿菌占比亦偏低,僅能說是「低度流行」。開業小兒科診所院長柳雱邁表示,秋冬感冒、病毒等感染本來就不少,第一線常遇到家長帶小朋友來一開口就問「是不是黴漿菌」,已經被外界過度渲染,籲不需過度恐慌,但若有這四類症狀,才需要擔心罹患黴漿菌。

柳雱邁說,黴漿菌致命性不高,可以跟人共生,很多人感染黴漿菌卻沒有症狀,或是僅是輕微咳嗽。他說一開始通常是乾咳,可能會伴隨黃痰、發燒、喉嚨痛等。多數感染黴漿菌的患者,通常症狀輕微,即使感染也不一定需要治療,靠自體免疫力即可自癒,醫師對於來門診就醫的患者,大多是給予緩解其他症狀的藥物,如退燒、頭痛藥等。

柳雱邁說,懷疑自己是否染上黴漿菌,可以從四大症狀判斷,「久咳不癒」、「接觸過黴漿菌患者」、「投以廣效型抗生素治療卻無效」、「過敏氣喘史」,就得當心可能感染黴漿菌。

柳雱邁說,治療黴漿菌使用的藥物以「抗生素」為主,但第一線藥物「紅黴素」,人體對它的抗藥性已經高達五、六成,因此看診多直接給第二線藥物「日舒」。如果國人不斷擔心自己感染黴漿菌,臨床上又過度診斷,大量投以日舒,未來日舒的抗藥性也會提高,使治療難度增加。

柳雱邁說,黴漿菌的快篩試劑,不像新冠肺炎的快篩辨別度高,黴漿菌快篩有許多盲區,無法即時了解,患者是過去曾感染,還是近期感染。因此,當病人發燒多日且有久咳等症狀,會連續兩周抽血驗抗體,同時照X光檢驗,但仍然要依靠醫師臨床經驗來做綜合判斷。

羅一鈞表示,黴漿菌是兒童常見呼吸道病菌,台灣一年四季均可見感染案例,唯好發於春、夏之交及秋天,主要感染途徑是經由飛沫傳染,據調查,肺炎黴漿菌是兒童社區型肺炎第二常見的致病原,5歲之後的學齡兒童族群為最好發族群。肺炎黴漿菌被叫做「會走路的肺炎」,也就是得了肺炎還是可以有體力走來走去,僅少數會演變成較嚴重病症。

黴漿菌

延伸閱讀

黴漿菌低度流行 食藥署:兒童專用藥目前無缺口

「黴漿菌入侵校園?」疾管署認標題過頭 晚間3點回應

黴漿菌入侵校園引恐慌 羅一鈞晚間揭3點真相

創十年新高…今年累計22例本土「副傷寒」個案 其中有1死亡個案

相關新聞

國健署健康飲食3大技巧 避免「假蔬菜」讓蔬菜攝取量不足

現代人工作繁重、工時也長,雙薪家庭更是辛苦,只有休假日才能好好休息。平日為了節省時間求方便,多數人都是外食族,一天當中總會有一兩餐在外面買著吃,當外食族在吃自助餐或是買便當時,多少會考慮如何達到均衡飲食,或是一日五蔬果、311法則。國健署特別透過臉書粉專「食在好健康」分享健康飲食3大技巧,順便提醒國人應多加留意「假蔬菜」,以免蔬菜攝取量不足。

餐飲旅宿業腹瀉頻傳 就診達近14萬人次 諾羅病毒檢出多

近期國內腹瀉就診人次上升,疾管署疫情中心副主任李佳琳表示,餐飲、旅宿業腹瀉群聚事件頻傳,其中檢出病原以諾羅病毒為主。由於...

暖化效應 登革熱恐因升溫北漂

地球升溫增加疫病風險並非空穴來風,國家衛生研究院調查及推估顯示,近年登革熱的兩種病媒蚊分布,有提高海拔高度的現象和向外擴...

醫療院所口罩令 19日起全鬆綁

隨著新冠疫情趨緩,衛福部疾管署昨宣布,專家會議委員參考各國防疫作法,認為目前已無強制配戴口罩的必要性,將「應該配戴」修正...

醫療院所強制口罩令解禁 疾管署:5月19日起全面解除

衛福部疾管署今表示,經召開「衛生福利部傳染病防治諮詢會-COVID-19防治組」專家會議決議,考量國內新冠疫情持續穩定可...

價值8億元!免費快篩千萬劑 8成下月底到期

新冠疫情嚴峻之際,快篩試劑奇貨可居,疫情過後,卻是乏人問津,疾管署累計採購三點五億劑快篩試劑,仍剩餘一千多萬劑,其中有八...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