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以黎邊境零星交火不斷!真主黨發動無人機導彈 回應以色列跨境攻擊

水氣仍在今天各地有雨 明起好轉 下波鋒面周三清晨抵達

不只河豚有毒!屏東曾有人吃「這類海產」住進加護病房

何揚提到,過去曾發生過民眾誤食織紋螺中毒事件。記者賴昀岫/攝影
何揚提到,過去曾發生過民眾誤食織紋螺中毒事件。記者賴昀岫/攝影

日前有民眾自行烹煮河豚並與8名親友分食,後續釀成1死8中毒的悲劇,毒物科醫師指出,沒有毒的河豚非常少、從外觀辨識相當不易,除河豚外,也曾發生民眾食用螺、貝類、章魚等海產中毒的事件,至於坊間傳說使用牛奶或食鹽水催吐,反而可能增加吸入性肺炎風險,不建議病人或家屬自行操作催吐。

家住南投縣仁愛鄉的44歲洪姓民眾,日前自行烹煮河豚並與8名親友分食,不過8人後來陸續出現嘴巴、手腳麻痺無力等症狀,洪男則被發現倒地失去意識,警消到場確認已死亡,已報請檢警相驗。

衛福部食藥署今天舉辦「愛注意!!防範食品中毒,保護口腹安全」衛教記者會,台北榮民總醫院職業醫學及臨床毒物部主治醫師何揚說,沒有毒的河豚非常少,要從外觀辨識相當不容易,河豚中毒主要是內臟毒素,屬於強烈神經毒素,毒性甚至比氰化鈉多出千倍,且加熱烹調也無法把毒素破壞。

何揚表示,食用有毒的河豚肉後,會在3小時內,甚至10到45分鐘,會出現口腔發麻、四肢發麻無力、頭痛、暈眩、嘔吐等,而神經毒素影響肌肉力氣,會導致呼吸衰休克甚至死亡,目前目前沒有特別的解毒劑,只能儘快就醫,並採取支持性療法,最好的自保方法,就是避免捕捉或購買來路不明的河豚。

何揚也提到,貝類、螺類、章魚等其他海產,都可能有河豚毒素,過去就發生過民眾誤食織紋螺中毒事件,國外也曾報導民眾吃到藍紋章魚中毒的個案,提醒民眾一旦出現嘴麻、手腳麻、呼吸無力等,就應該儘速就醫,並儘可能保留食品檢體。

至於坊間傳說,使用牛奶或食鹽水催吐是否有效?何揚說,催吐過程反而可能讓食物進入呼吸道、增加吸入性肺炎風險,不建議病人或家屬自行操作催吐,提醒民眾還是避免食用來路不明的水產品,出現症狀儘速就醫。

衛福部疾管署「屏東枋寮鄉居民織紋螺中毒事件調查報告」指出,民國82年5月12日,屏東縣枋寮鄉有7位民眾因頭暈、口麻、手麻等神經症狀求醫,其中1人出現呼吸衰竭現象、住進加護病房,7人皆曾食用織紋螺。

食藥署副署長林金富則說,南投河豚食物中毒事件的樣品,已送達食藥署,並由研究檢驗組著手進行檢驗,結果最快下周一出爐,包括河豚品種及毒素檢驗等;至於是否仿照日本推行河豚處理證照制,目前食安法並未規範單一產品需要許可證才能做,必須蒐集意見並做跨部會討論,將來是否需要建立制度並修法,均開放討論的態度。

河豚毒素毒性比氰化鈉多出千倍,加熱烹調也無法把破壞。圖/食藥署提供
河豚毒素毒性比氰化鈉多出千倍,加熱烹調也無法把破壞。圖/食藥署提供

河豚 食物中毒

延伸閱讀

台東不如屏東、澎湖?綠島遊客多卻無汙水處理廠

法籍情侶檔登屏東霧頭山失聯困溪谷 黑鷹「極限操作」搜救過程曝光

大甲鎮瀾宮迎重修慶成建醮王船 大甲媽12月1日首度南巡屏東遶境3天

基隆友人贈河豚釀死恐挨罰? 南投衛生局給答案

相關新聞

餐飲旅宿業腹瀉頻傳 就診達近14萬人次 諾羅病毒檢出多

近期國內腹瀉就診人次上升,疾管署疫情中心副主任李佳琳表示,餐飲、旅宿業腹瀉群聚事件頻傳,其中檢出病原以諾羅病毒為主。由於...

部分負擔新制上路半年 分級醫療進步小

健保署公布部分負擔新制施行半年成果,健保增加廿一點四五億元收益,民眾門診就醫費用平均增加二百元、急診增加八十二元;疫後醫...

中南部持續豪雨轟炸慎防冰雹!未來1周全台有雨 僅這天有空檔

受鋒面影響,今天各地天氣仍較不穩定,中央氣象署預報中心科長林秉煜說,今天中南部地區除了局部短暫雨,還有大範圍大雨及局部豪...

刪爭議 政院拍板再生醫療雙法

行政院會昨通過爭議多時的「再生醫療雙法」,將原本最大爭議的「初步療效」刪除,要求所有再生技術都得進行人體試驗,但危及生命...

衛福部訪視指引出爐 3類全日托、2類高危保母加強訪視

日前1歲待出養童剴剴疑遭兒福聯盟媒合的全日托保母虐死案,托育安全引發國人重視。衛福部於剴剴案檢討會後,提出將修訂居家托育...

提神只能喝咖啡?營養師曝「3食物」效果更持久還紓壓

咖啡是許多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提神飲料,不過有時候又會怕喝多了咖啡因成癮,對此,營養師李婉萍在臉書發出影片,表示除了咖啡以外,其實還有3種食物也可以幫助提神。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