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一圖看懂台北最賺錢路線公車前10名 它去年吸3.5億、載客人次破千萬

狠毒畫面曝光…婦遭拽下公車再補踹1腳 女兒泣訴:沒人抓施暴男太冷漠

9成民眾曾在公共場合目睹大人打罵小孩 4成是在馬路邊

兒盟昨天公布「公共場合目睹大人打罵小孩」調查報告,近9成的民眾(87.9%)曾在公共場合目睹大人打/大聲責罵/用力拖走小孩。記者林伯東/攝影
兒盟昨天公布「公共場合目睹大人打罵小孩」調查報告,近9成的民眾(87.9%)曾在公共場合目睹大人打/大聲責罵/用力拖走小孩。記者林伯東/攝影

根據衛福部統計,台灣平均有33名兒少遭受兒虐,這種暴力離我們並不遠。兒盟昨發表 「公共場合目睹大人打罵小孩經驗」調查報告,發現近9成的民眾(87.9%)曾在公共場合目睹大人打/大聲責罵/用力拖走小孩。其中更有16.6%的民眾表示他們每個月都會目睹這種事件,逾4成民眾(42.5%)是在馬路邊目睹、稍有不慎將造成不可挽回的遺憾。民眾6成選擇「先站在旁邊看,必要時再出手」,只有31.2%民眾會上前勸阻或尋求協助 。

至於地點,以百貨公司、超市或便利商店(54.7%)最多,其次是在餐廳或美食街中(54.5%);42.5%在馬路邊目睹、30.6%在公園或兒童遊戲場,也有14.9%在校園、補習班或安親班附近。兒盟表示,這顯示多數的兒少不良管教行為發生在大量人群目睹的公共環境,容易造成當事孩童自尊心低落、身心受傷、親子關係不佳。

許多被目睹暴力的地點是在補習班、校園、兒童遊戲場域。兒盟執行長白麗芳認為,原本應該是孩童感到安全和受保護的地方,卻發生了暴力事件,對處於同一場域的兒少產生目睹暴力的負面影響。 林口長庚紀念醫院兒少保護中心主任葉國偉指出,兒童若在暴力環境中成長,往往會造成不可抹滅的傷痕。

調查發現,大多數民眾對於這種事件的處理方式是先站在旁邊看,必要時再出手,占60.6%;其次是裝沒看到或不處理,占33.5%;還有一些民眾(31.2%)會自行上前勸阻、請該場所負責人或保全協助勸阻,以及報警或打保護專線。

經歷公共場所教養衝突的家長中,近7成(68.9%)的家長表示希望旁人忽略哭鬧中的孩子,給出空間和時間自行消化處理,希望旁人不要白眼或顯露不耐煩表情以及不要批判干涉管教的家長,也分別占了5成3及4成7。顯見公共場所發生的教養衝突不僅對孩童身心產生影響,也讓家長產生心理壓力,

白麗芳指出,此一調查反映了民眾對公共場合暴力事件的關注,也呈現民眾目睹兒少暴力行為時不知如何應對。兒盟提出「No Hit Zone零暴力空間」倡議行動,目前已獲得全國近千個據點加入。成為「零暴力空間」的場域,會在空間中醒目的地方張貼和擺放零暴力標誌、海報、文宣品等,讓進出人員知道「這裡是一個零暴力空間」,達到宣示和提醒的效果。

★《聯合新聞網》關心你:遇到家暴事件,請打113保護專線

家庭暴力 小孩 補習

延伸閱讀

公共場合目睹大人打小孩怎辦 教養作家:正義未必是魔人

陽光開朗?自己補教老師竟是姐網戀對象 他吐槽:私下陰沉、愛找麻煩

受不了小孩公共場合吵鬧?精神醫:有「2種可能」父母先理解原因

臭蟲危機蔓延國際 專家提醒出國旅遊注意這2件事

相關新聞

餐飲旅宿業腹瀉頻傳 就診達近14萬人次 諾羅病毒檢出多

近期國內腹瀉就診人次上升,疾管署疫情中心副主任李佳琳表示,餐飲、旅宿業腹瀉群聚事件頻傳,其中檢出病原以諾羅病毒為主。由於...

部分負擔新制上路半年 分級醫療進步小

健保署公布部分負擔新制施行半年成果,健保增加廿一點四五億元收益,民眾門診就醫費用平均增加二百元、急診增加八十二元;疫後醫...

中南部持續豪雨轟炸慎防冰雹!未來1周全台有雨 僅這天有空檔

受鋒面影響,今天各地天氣仍較不穩定,中央氣象署預報中心科長林秉煜說,今天中南部地區除了局部短暫雨,還有大範圍大雨及局部豪...

刪爭議 政院拍板再生醫療雙法

行政院會昨通過爭議多時的「再生醫療雙法」,將原本最大爭議的「初步療效」刪除,要求所有再生技術都得進行人體試驗,但危及生命...

衛福部訪視指引出爐 3類全日托、2類高危保母加強訪視

日前1歲待出養童剴剴疑遭兒福聯盟媒合的全日托保母虐死案,托育安全引發國人重視。衛福部於剴剴案檢討會後,提出將修訂居家托育...

提神只能喝咖啡?營養師曝「3食物」效果更持久還紓壓

咖啡是許多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提神飲料,不過有時候又會怕喝多了咖啡因成癮,對此,營養師李婉萍在臉書發出影片,表示除了咖啡以外,其實還有3種食物也可以幫助提神。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