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陸可望正面回應團客來台 王滬寧指農產解禁等都能解決

四技二專統測今第2天 突遇地震3大原則一次看

產量大崩8成5…口罩國家隊600廠 疫後剩不到百家

名醫整理「看診十不」快筆記!敲門、錄影音都是大忌

奇美醫學中心加護醫學部醫師陳志金。圖/陳志金提供
奇美醫學中心加護醫學部醫師陳志金。圖/陳志金提供

每個人都有就醫經驗,不過包含敲門、順便幫親友領藥、不要詢問手機等,其實都犯了看診大忌!「Icu醫生陳志金」在臉書貼出「門診十不」,幫民眾複習一下這些就醫守則,下次去看診千萬別踩雷,造成醫療人員和自己,甚至其他患者的困擾啦。

1.不要敲門

過號了、要加號,出去之後才想到忘了說的,一律請等到護理師開門的時候說,也不要敲門問「什麼時候輪到我?」、「我拿藥而已沒有要看診,可以幫我跟醫生說一下嗎?」、「我趕時間,可以讓我先看嗎?」

陳志金也提醒,可以上網或用App查詢看診狀況,千萬不要打電話進診間詢問:「現在看到幾號?」別將自己的需求建立在他人的看診時間上。

2.不要探頭進來看

3.不要使用手機,請關靜音

陳志金說,甚至有患者講了一分鐘才掛斷電話,而且還開擴音,但這樣其實會打斷和醫師之間的對話,同時也提醒民眾,不要邊玩手遊。

4.不要對詢問不耐煩

因為常有聽錯名字或同名同姓的,所以詢問姓名、出生年月日,是要核對身分的、是為了病人安全,不要不耐煩

5.不要偷偷錄音錄影

陳志金說,讓醫師把心思花在替你解決問題上,而不是花在提防你。如果真的有需要錄,請先告知,互相尊重、信任很重要。

6.不要對自己的身體這麼陌生

陳志金提醒,民眾要熟悉自己的身體,請事先整理自己的症狀、發生經過、誘因、程度、頻率、對於身體的影響及改變,如果怕忘記,可以先寫在紙條上。

7.不要隱瞞之前的就醫或報告

陳志金說, 如有之前在其他地方的報告就先拿出來,不要來「考」醫師,畢竟開誠布公,才是對自己最有利的。

8.不要用「聽說」的內容和醫師爭辯

陳志金說,不要用在網路看到的、聽朋友/親戚/鄰居說的,來和醫師爭辯,畢竟醫師才是要看病、為你負責的。

9.不要叫醫生「順便」幫和其專科不相關的藥和檢查

陳志金說,有病人的女朋友說要出國,便詢問可不可以順便幫她開感冒藥,但不要叫醫生「順便」幫你開和他專科不相關的藥和檢查,畢竟買薑還「順便」討幾根葱的事,菜市場都不一定可以了。但是,離開的時候,記得要「順便」把門帶上。

10.不要覺得「怎麼別人怎麼看這麼久」

陳志金說,病人在等待時,常常會覺得別人都看很久,輪到自己的時候,怎麼看這麼快?其實那是「時間相對論」,就像自己逛街血拚和等別人逛街一樣,立場不同,對時間的感受也是不同的。

陳志金表示,看得快表示你表達能力好、理解力好、病情不嚴重,問題才可以很快獲得解決,應該要慶幸,不要覺得自己看的時間短就是吃虧啦!

患者 紙條 醫師

延伸閱讀

泌尿科正妹名醫一句「我腿軟」讓同科已婚男醫老婆氣炸

是醫師,也是人師!2看診態度 說明為何診間外總是人潮攢動

僅國中學歷…密醫執業35年成名醫 被判沒收所得2100萬

foodpanda雙11限時狂送萬份免費餐點 快筆記以下時段、優惠碼快手下單

相關新聞

餐飲旅宿業腹瀉頻傳 就診達近14萬人次 諾羅病毒檢出多

近期國內腹瀉就診人次上升,疾管署疫情中心副主任李佳琳表示,餐飲、旅宿業腹瀉群聚事件頻傳,其中檢出病原以諾羅病毒為主。由於...

部分負擔新制上路半年 分級醫療進步小

健保署公布部分負擔新制施行半年成果,健保增加廿一點四五億元收益,民眾門診就醫費用平均增加二百元、急診增加八十二元;疫後醫...

中南部持續豪雨轟炸慎防冰雹!未來1周全台有雨 僅這天有空檔

受鋒面影響,今天各地天氣仍較不穩定,中央氣象署預報中心科長林秉煜說,今天中南部地區除了局部短暫雨,還有大範圍大雨及局部豪...

刪爭議 政院拍板再生醫療雙法

行政院會昨通過爭議多時的「再生醫療雙法」,將原本最大爭議的「初步療效」刪除,要求所有再生技術都得進行人體試驗,但危及生命...

衛福部訪視指引出爐 3類全日托、2類高危保母加強訪視

日前1歲待出養童剴剴疑遭兒福聯盟媒合的全日托保母虐死案,托育安全引發國人重視。衛福部於剴剴案檢討會後,提出將修訂居家托育...

提神只能喝咖啡?營養師曝「3食物」效果更持久還紓壓

咖啡是許多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提神飲料,不過有時候又會怕喝多了咖啡因成癮,對此,營養師李婉萍在臉書發出影片,表示除了咖啡以外,其實還有3種食物也可以幫助提神。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