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想買新款iPad Pro、iPad Air?「蘋果官方沒說的11件事」充電頭悄消失、全改用eSIM

高醫接恐嚇信「要放危險物品」!院方報警處理

臉部巨大腫瘤飽受霸凌 病友:我想選擇活下去的方式

台灣小兒神經醫學會攜手陽光社會福利基金會、台灣神經纖維瘤協會,推出神經纖維瘤友善就醫地圖,讓病友及時獲得適切的醫療照護,而病友程同學(左一)則分享罹病的心路歷程。圖/台灣小兒神經醫學會提供
台灣小兒神經醫學會攜手陽光社會福利基金會、台灣神經纖維瘤協會,推出神經纖維瘤友善就醫地圖,讓病友及時獲得適切的醫療照護,而病友程同學(左一)則分享罹病的心路歷程。圖/台灣小兒神經醫學會提供

「即使不能選擇我的疾病,但我想選擇活下去的方式!」程同學從出生起,皮膚就有多處咖啡牛奶斑,確診患有先天基因性的神經纖維瘤,四歲時更長出叢狀神經纖維瘤,巨大腫瘤在臉部、臀部及生殖器蔓延生長,不僅影響外觀,甚至導致脊椎側彎、排泄與排尿障礙,也因腫瘤壓迫視神經造成一眼失明,但腫瘤面積過大,無法以手術完全移除,早年也沒有藥物可治療。

經醫師評估下,程同學去年加入恩慈療法,接受新型口服標靶藥治療後,腫瘤明顯縮小,生活品質得到改善。程同學說,除了身體不適,自孩童時代起常因外界不理解,飽受異樣眼光,以及排擠與霸凌,他期待新藥納入健保,幫助更多病友。

台灣小兒神經醫學會理事長林光麟說,神經纖維瘤(簡稱NF) 是因遺傳或自體基因變異,造成先天基因性疾病,表現是在神經周圍組織上長出多發性良性腫瘤,醫學上主要分成三大型:神經纖維瘤症候群第一型(NF1)、第二型(NF2),以及神經鞘瘤(又稱許旺氏細胞瘤),並以第一型NF1最為常見。

台大醫院小兒神經科主治醫師范碧娟說,NF1盛行率約1/4000,半數來自先天遺傳,半數發生於後天突變,其中約三成患者會長出叢狀神經纖維瘤(簡稱PN),不僅在外觀,也可能在體內長成大片腫瘤,壓迫器官。由於腫瘤巨大且可能生長在全身各處,將導致毀容、疼痛、運動功能障礙、骨骼畸形,或其他嚴重併發症,如視力受損、影響膀胱或腸道功能,甚至壓迫氣管、大血管,引發致命性心肺損害。

范碧娟說,叢狀神經纖維瘤患者約有8至13%風險,轉變為惡性周邊神經髓鞘瘤(MPNST),伴有劇烈疼痛和不良預後,且有症狀的PN患者相較於無症狀或無PN患者,致死率高達6倍。15歲前兒童與青少年時期PN增長最快,PN體積少有自然減少現象,且相關症狀幾乎不會緩解或改善,一旦轉變成惡性腫瘤,5年存活率僅3至5成。

林口長庚醫院兒童神經內科主任周怡君指出,叢狀神經纖維瘤治療可說是崎嶇難行,手術為目前的主要治療方式之一,但無法根治腫瘤,術後容易再發;再者,手術切除也要面臨植皮、重建等問題,且手術有風險或可能造成嚴重失能,必須依病患個別情況評估手術的適用性。

但逾半數患者無法手術,原因在於腫瘤會包裹住或緊鄰重要器官、具侵襲性,也可能因高度血管分布,難以確保在不導致嚴重失能的狀況下完全切除腫瘤。對於無法手術的患者,過往僅能依靠監控病情進展和支持性治療,如給予止痛藥或抗憂鬱藥、物理治療等。

現有新型口服標靶MEK抑制劑用於治療3歲以上,合併有症狀且無法手術切除的叢狀神經纖維瘤兒少患者,可精準阻斷突變基因降低細胞複製增生,有效縮小腫瘤體積,延緩疾病進展達到穩定控制病情。臨床試驗顯示,患者3年無腫瘤體積增加率高達84%,疼痛強度平均降低2.14分,運動功能障礙得到有效改善,並顯著提升患者與照顧者的生活品質。

陽光社會福利基金會執行長舒靜嫻表示,叢狀神經纖維瘤對患者身心健康和日常生活帶來嚴重挑戰。特別是兒少病友,處於叢狀神經纖維瘤快速增長的時期,面臨疾病導致的疼痛、外觀變化、認知學習障礙、語言障礙、運動功能障礙等,而影響社交人際關係,甚至可能在求學期間遭遇歧視霸凌,引起憂鬱、焦慮問題,長期負面的心理狀況也可能加劇病情惡化,使患者陷入生理、心理交互影響的惡性循環,而這個身心靈的沉重負擔會從幼年一路跟隨患者,可以想見患者無論是在日常生活或是職場工作的辛苦。

此外,叢狀神經纖維瘤為遺傳疾病,有時一個家庭可能不只一位罹病,對照顧者及其他家庭成員的生活也影響甚巨。目前無法手術的叢狀神經纖維瘤兒少患者,僅能透過恩慈療法接受新型口服標靶藥物治療,期盼未來新藥可早日納入健保給付,嘉惠更多叢狀神經纖維瘤家庭,也讓已用藥病友未來可銜接健保用藥,避免陷入斷藥困境。

林光麟表示,NF1臨床表徵和症狀為逐漸出現且多樣,又涉及全身器官,加上多數人對這個疾病陌生,且診斷複雜與困難度非常高,病人可能會因為不同症狀而到各種科別就醫,常見患者流連在皮膚科、整形外科、眼科、骨科等。

為了幫助病友獲得及早診斷與治療的機會,台灣小兒神經醫學會攜手陽光社會福利基金會、台灣神經纖維瘤協會,推出神經纖維瘤友善就醫地圖,依地區列出具診斷與治療經驗的醫學中心與區域醫院,並標註病友團體的諮詢管道,結合醫療、社福照護端資源,幫助家長們及早察覺若家中孩童出現疾病相關症狀時,能前往小兒神經及兒童神經科尋求醫療協助,及時獲得適切的醫療照護。

為了幫助病友獲得及早診斷與治療的機會,台灣小兒神經醫學會攜手陽光社會福利基金會、台灣神經纖維瘤協會,推出神經纖維瘤友善就醫地圖。圖/台灣小兒神經醫學會提供
為了幫助病友獲得及早診斷與治療的機會,台灣小兒神經醫學會攜手陽光社會福利基金會、台灣神經纖維瘤協會,推出神經纖維瘤友善就醫地圖。圖/台灣小兒神經醫學會提供

患者 手術 腫瘤

延伸閱讀

獨/又吐又拉昏死再醒來三次 竟是肚子裡這顆「爆破」了

獨/「五燈獎」最美主持人摘子宮卵巢 尪目睹過程嚇傻

獨/「五燈獎」最美主持人摘子宮卵巢 尪目睹過程嚇傻

婦人頭痛視力模糊 腦內發現9公分腦瘤!手術後順利「拆彈」

相關新聞

國健署健康飲食3大技巧 避免「假蔬菜」讓蔬菜攝取量不足

現代人工作繁重、工時也長,雙薪家庭更是辛苦,只有休假日才能好好休息。平日為了節省時間求方便,多數人都是外食族,一天當中總會有一兩餐在外面買著吃,當外食族在吃自助餐或是買便當時,多少會考慮如何達到均衡飲食,或是一日五蔬果、311法則。國健署特別透過臉書粉專「食在好健康」分享健康飲食3大技巧,順便提醒國人應多加留意「假蔬菜」,以免蔬菜攝取量不足。

餐飲旅宿業腹瀉頻傳 就診達近14萬人次 諾羅病毒檢出多

近期國內腹瀉就診人次上升,疾管署疫情中心副主任李佳琳表示,餐飲、旅宿業腹瀉群聚事件頻傳,其中檢出病原以諾羅病毒為主。由於...

暖化效應 登革熱恐因升溫北漂

地球升溫增加疫病風險並非空穴來風,國家衛生研究院調查及推估顯示,近年登革熱的兩種病媒蚊分布,有提高海拔高度的現象和向外擴...

醫療院所口罩令 19日起全鬆綁

隨著新冠疫情趨緩,衛福部疾管署昨宣布,專家會議委員參考各國防疫作法,認為目前已無強制配戴口罩的必要性,將「應該配戴」修正...

醫療院所強制口罩令解禁 疾管署:5月19日起全面解除

衛福部疾管署今表示,經召開「衛生福利部傳染病防治諮詢會-COVID-19防治組」專家會議決議,考量國內新冠疫情持續穩定可...

價值8億元!免費快篩千萬劑 8成下月底到期

新冠疫情嚴峻之際,快篩試劑奇貨可居,疫情過後,卻是乏人問津,疾管署累計採購三點五億劑快篩試劑,仍剩餘一千多萬劑,其中有八...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