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獨/竹市教育處長請辭! 他親曝「身心俱疲」原因 將轉任市政顧問

最強集團股囊括「五燈」獎!5公司齊攻漲停板 董事長都是同一人

刑事局警政監遭搜索!疑勾結博弈集團涉洩密 全案朝貪瀆偵辦

傷口腔也傷腎…嚼檳榔對健康害處多 大林慈濟指出關鍵在「檳榔素」

檳榔不只會增加罹患口腔癌的機率,也會增罹患慢性腎臟病的機率。圖/大林慈濟醫院提供
檳榔不只會增加罹患口腔癌的機率,也會增罹患慢性腎臟病的機率。圖/大林慈濟醫院提供

大林慈濟醫院與中山醫學大學合作研究發現,檳榔中的檳榔素在動物體內的濃度愈高,腎小管上皮細胞纖維化的特性愈明顯,證實嚼檳榔傷腎。坊間常流傳吃「菁仔」(沒有包石灰的檳榔)對健康無害,大林慈濟醫院腎臟內科主任蔡任弼表示,任何一種型態的檳榔都有「檳榔素」,只要有檳榔素就會增加罹患慢性腎臟病的機率。

檳榔被稱為「台灣人的口香糖」,勞工階級常透過咀嚼檳榔達到提神、保暖的效果。衛生單位多年來倡議「嚼檳榔」會增加罹患口腔癌的機率,使民眾現在想到檳榔,僅會想到口腔癌,即使告知民眾嚼檳榔會增加癌症的機率,但口腔癌至今仍位於十大癌症的第六位。如今,嚼檳榔不止證實會傷害腎臟,嚴重者可能因此要洗腎,甚至要等待移植腎臟才能活命。

大林慈濟醫院腎臟內科主任蔡任弼與中山醫學大學教授謝逸憲合作研究,並於2020年4月於國際期刊「環境毒物」中,發表「檳榔素藉由ERK訊息傳導路徑刺激HK2細胞產生上皮細胞間質轉換」論文。

蔡任弼說,該研究的起心動念是,自訴有嚼檳榔習慣的健檢民眾,腎絲球過濾率都偏高,為理解檳榔與腎臟疾病之間的關聯,利用基礎研究觀察腎小管上皮細胞與檳榔素之間的關係,投以不同濃度的檳榔素,發現腎小管上皮細胞隨著檳榔素濃度的上升,會更強烈地表現出細胞纖維化的特性。

蔡任弼說,研究中也分析比較,沒有嚼檳榔的民眾,與有嚼檳榔、曾嚼檳榔但已戒除,腎絲球過濾率的比較。結果沒有嚼檳榔者的腎絲球過濾率最低,而曾嚼檳榔但已戒除者,腎絲球過濾率次高,有嚼檳榔者腎絲球過濾率最高,也代表罹患慢性腎臟病的機率最高。

蔡任弼說,通常有嚼檳榔習慣者,常也會有抽菸習慣,以及其他慢性疾病的機率,包含高血壓、糖尿病等。他呼籲,有嚼檳榔者,盡可能戒除這種傷身的壞習慣,可以透過門診,由醫療介入協助,另外也建議有嚼檳榔習慣,或是已經戒除者,可定期檢查腎絲球過濾率,因為慢性腎臟病初期症狀不明顯、以及國人對於慢性腎臟病的警覺性較低,發現時常常都已經是晚期,甚至已經需要洗腎,定期檢查能避免晚期發現,進而需要洗腎或移植腎臟的可能。

中山醫學大學 口腔癌 洗腎 腎臟病

延伸閱讀

退輔會與慈濟簽訂共善協議 建立榮民與醫療關懷機制

「兒子有一半台灣的血」星國前外長感恩慈濟助骨髓配對

十軍團排長嗆輔導長 行為不檢慘丟飯碗求償340萬也被駁

三面向探討證嚴思想與實踐 慈濟經驗是當代解方

相關新聞

國健署健康飲食3大技巧 避免「假蔬菜」讓蔬菜攝取量不足

現代人工作繁重、工時也長,雙薪家庭更是辛苦,只有休假日才能好好休息。平日為了節省時間求方便,多數人都是外食族,一天當中總會有一兩餐在外面買著吃,當外食族在吃自助餐或是買便當時,多少會考慮如何達到均衡飲食,或是一日五蔬果、311法則。國健署特別透過臉書粉專「食在好健康」分享健康飲食3大技巧,順便提醒國人應多加留意「假蔬菜」,以免蔬菜攝取量不足。

餐飲旅宿業腹瀉頻傳 就診達近14萬人次 諾羅病毒檢出多

近期國內腹瀉就診人次上升,疾管署疫情中心副主任李佳琳表示,餐飲、旅宿業腹瀉群聚事件頻傳,其中檢出病原以諾羅病毒為主。由於...

災後振興觀光補助出爐 花蓮業者質疑:納入台東很奇怪

4月3日花蓮規模7.2強震,嚴重衝擊當地觀光。行政院院會今通過「0403震災復原重建方案」,在振興觀光部分,提供自由行花...

宜蘭民宿「早餐不准剩、垃圾要分類」…他怨爛規矩一堆 網笑:是住老媽家?

日前有一名網友在臉書社團「爆怨2公社」上發文抱怨,「住民宿到底要不要做乖寶寶?」他表示,現在台灣民宿的價格不但愈來愈高,主人私訂的規矩、管控也愈來愈多。讓他不禁想問「非要給民宿主人管嗎?」意外掀論戰,網友直呼「是去住民宿還是住老媽家啊!」

他轟疫苗受害救濟審1案僅80秒 薛瑞元:會前有預審機制

53歲的盧太太在接種第三劑疫苗隔天猝逝,律師指出,衛福部僅憑解剖報告中,「高血壓引起的腦幹出血性中風」,便將所有傷害歸咎...

葡萄酒釀2年遲不發酵…他一動作「缸破、酒灑、割傷手」 網安慰:沒啥可惜

日前有一名網友在臉書社團「一起來釀酒,一起來泡酒」上貼出一組照片並難過發文表示,「殘念⋯慘⋯因自己過度自信的後果,現在心裡五味雜陳」。從照片中可見,有一缸已釀好的葡萄酒灑滿浴室,感覺彷彿快要可以聞到酒香味,讓網友深感可惜!引發熱議。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