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已婚高雄醫外島義診帶護理師同遊 當街「上下來回撫摸」辯只是同事

很少會員知道…揭好市多試吃品5大秘密 樣品商曝「最划算嚐鮮時機」

鼻竇炎、鼻息肉鼻塞易心血管疾病 精準檢查治療可康復

耳鼻喉科3D定位微創手術治療鼻息肉。圖/院方提供
耳鼻喉科3D定位微創手術治療鼻息肉。圖/院方提供

鼻竇發炎、鼻息肉常造成鼻塞,致睡眠品質變差,易疲勞倦怠,增加高血壓、心臟病等心血管疾病風險。可採鼻竇內視鏡及鼻竇電腦斷層檢查。目前手術以內視鏡鼻竇微創手術為主。奇美醫院耳鼻喉部主治醫師李京澤表示,奇美引進鼻竇3D立體定位導航系統,可以更安全有效率地清除鼻竇炎病灶。

李京澤表示,慢性鼻竇炎會先以內科治療如使用類固醇鼻噴劑、鼻沖洗等,遇到較頑固慢性鼻竇炎,則以口服類固醇治療。急性細菌感染時會以抗生素治療。若內科治療效果不佳,鼻竇炎侵犯到鼻竇周邊組織如顱底、眼眶,或引發膿瘍,則建議手術。

李京澤說,慢性鼻竇炎主因鼻竇受病原微生物、過敏原和空氣汙染等侵害致鼻黏膜發炎,引發連串免疫反應,影響黏膜正常清除功能。發炎也可能造成鼻竇出口堵塞,鼻竇黏液無法排出,加劇發炎程度。鼻竇息肉與發炎會相互影響,鼻黏膜長期處於發炎狀態,會使纖維蛋白積聚,讓組織過度腫脹,破壞黏膜上皮,就可能形成息肉。

李京澤表示,現在有專為台灣人設計的「牛耳嗅覺測試」也納入健保給付,和國外嗅覺檢定法不同,牛耳嗅覺測試融入許多台灣人熟悉氣味,可準確了解嗅覺健康程度。

醫界發現生物製劑可有效降低慢性鼻竇炎合併鼻息肉復發風險。藉由拮抗細胞激素,阻斷鼻息肉生成發炎路徑。台灣鼻科醫學會也制定生物製劑治療指引共識,耳鼻喉科醫師使用上有標準依據。

鼻科醫學會建議:病人需為雙側慢性鼻竇炎合併鼻息肉成年人、至少經一次完整手術治療或因手術禁忌症不適合手術者、雙側內視鏡鼻息肉評分在4分以上,便可進行評估。下列5項條件中有符合3項以上的病人,則建議考慮生物製劑。

1.第二型發炎反應體質:病人血液嗜酸性球每毫升250顆以上,或組織內嗜酸性球每高倍率視野10顆以上,或血中免疫球蛋白E每毫升100單位以上。

2.先前接受過1年2次以上口服類固醇治療5天以上。

3.鼻及鼻竇炎評估量表(SNOT-22)評分40分以上。

4.嗅覺評估為嗅覺減退或更嚴重。

5.有合併需常規使用吸入性類固醇氣喘,或是阿斯匹靈或非類固醇止痛藥加重型呼吸道疾病等共病。

生物製劑可治療頑固性鼻竇炎合併鼻息肉,擺脫不斷使用類固醇及反覆住院手術惡夢。

奇美醫院耳鼻喉部門診統計,2019年至2023年8月已有1065人次因慢性鼻竇炎內視鏡鼻竇微創手術;有422人次接受立體定位導航微創手術,去年5月至今有8名病人接受生物製劑合併治療。

鼻竇炎、鼻息肉鼻塞易心血管疾病。圖/院方提供
鼻竇炎、鼻息肉鼻塞易心血管疾病。圖/院方提供

微創手術 心血管疾病 息肉 高血壓

延伸閱讀

這個傷大谷翔平也遇過 醫:韌帶重建手術後軍人打消退伍念頭

高壓氧治療治療突發性耳聾 中榮:一周內持續10次療效最顯著

長者服用心血管疾病藥又吃紅花恐釀危機 藥師到府衛教

腰好痛!腰椎滑脫一走就痛腳發麻 一次性手術置入撐開支架甩腰痛

相關新聞

餐飲旅宿業腹瀉頻傳 就診達近14萬人次 諾羅病毒檢出多

近期國內腹瀉就診人次上升,疾管署疫情中心副主任李佳琳表示,餐飲、旅宿業腹瀉群聚事件頻傳,其中檢出病原以諾羅病毒為主。由於...

部分負擔新制上路半年 分級醫療進步小

健保署公布部分負擔新制施行半年成果,健保增加廿一點四五億元收益,民眾門診就醫費用平均增加二百元、急診增加八十二元;疫後醫...

中南部持續豪雨轟炸慎防冰雹!未來1周全台有雨 僅這天有空檔

受鋒面影響,今天各地天氣仍較不穩定,中央氣象署預報中心科長林秉煜說,今天中南部地區除了局部短暫雨,還有大範圍大雨及局部豪...

刪爭議 政院拍板再生醫療雙法

行政院會昨通過爭議多時的「再生醫療雙法」,將原本最大爭議的「初步療效」刪除,要求所有再生技術都得進行人體試驗,但危及生命...

衛福部訪視指引出爐 3類全日托、2類高危保母加強訪視

日前1歲待出養童剴剴疑遭兒福聯盟媒合的全日托保母虐死案,托育安全引發國人重視。衛福部於剴剴案檢討會後,提出將修訂居家托育...

提神只能喝咖啡?營養師曝「3食物」效果更持久還紓壓

咖啡是許多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提神飲料,不過有時候又會怕喝多了咖啡因成癮,對此,營養師李婉萍在臉書發出影片,表示除了咖啡以外,其實還有3種食物也可以幫助提神。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