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林智堅轉戰商場復出了!出任永興資本總經理 背後是三立集團

LINE Keep免費儲存空間延後至這天終止服務!備份資料3招OK 可搭配「一人群組」使用

工讀生戲稱車禍死者「壓爛的腿肉末像肉燥飯」 高醫:已要求刪文

水利署:中央投入逾1600億 淡水河防洪達200年高標

水利署說明,過去在大台北地區推動台北防洪計畫,包含初期、二期、三期實施計畫,以及基隆河整體治理計畫的重大工程,總經費超過新台幣1600億元,確保淡水河防洪達200年高保護標準。淡水河出海口機上空拍。聯合報記者/林俊良 攝影
水利署說明,過去在大台北地區推動台北防洪計畫,包含初期、二期、三期實施計畫,以及基隆河整體治理計畫的重大工程,總經費超過新台幣1600億元,確保淡水河防洪達200年高保護標準。淡水河出海口機上空拍。聯合報記者/林俊良 攝影

媒體報導前瞻治水補助北市掛零,水利署說明,過去在大台北地區推動台北防洪計畫,包含初期、二期、三期實施計畫,以及基隆河整體治理計畫的重大工程,總經費超過新台幣1600億元,確保淡水河防洪達200年高保護標準。

其中,員山子分洪自93年第1次開始分洪至今,分洪次數已達58次,總分洪體積高達2億4167萬立方公尺,讓大台北地區免於過去經常發生的河川潰堤溢淹情況,保障民眾生命財產安全。

水利署透過新聞稿說明,在治水預算分擔上,「河川或區域排水」系統性治理,是由中央全額補助執行;大台北系統性治理工作,如台北防洪計畫及基隆河整體治理計畫,即是過去中央以編列特別預算方式完成,使大台北地區有200年頻率防洪保護標準。

反觀台灣其他縣市的河川、區域排水保護標準遠低於台北。

至於「市管區域排水」,水利署說明,例如北市針對內溝溪排水、大坑溪排水及四分溪相關治理,由台北市府自行負擔,也已完成工程;相關分擔規範是依據2013年所定的中央對直轄市及縣(市)政府補助辦法,台北市的財政情況最佳,財力分級為第一級,區域內排水預算由其負擔。

水利署表示,氣候變遷下,短延時強降雨常造成道路側溝排水不良,形成積澇,影響交通,甚至超過都市雨水下水道設計標準,造成低窪地區淹水;因需要與道路、建築及都市計畫結合,相關治水權責才會由地方政府主導執行。

針對報導所提「2030防洪計畫」,則是希望提升下水道標準,有助降低大台北水患風險,除下水道中央主管機關營建署外,水利署定將在法規與技術上充分協助,以逕流分攤、在地滯洪思維,提升大台北民眾的安全防護。

氣候變遷 水利署 治水 淡水河 都市計畫

延伸閱讀

暴雨來襲!鹿港天后宮、老街瞬間淹成池塘 水利署警示

避免地震影響抽水站防洪 新北84座抽水站應變演練

前瞻治水北市0補助?政院:歷年投資大台北逾1800億

花蓮玉里圳路震損農田慘淹成魚塭 陳吉仲勘災

相關新聞

國健署健康飲食3大技巧 避免「假蔬菜」讓蔬菜攝取量不足

現代人工作繁重、工時也長,雙薪家庭更是辛苦,只有休假日才能好好休息。平日為了節省時間求方便,多數人都是外食族,一天當中總會有一兩餐在外面買著吃,當外食族在吃自助餐或是買便當時,多少會考慮如何達到均衡飲食,或是一日五蔬果、311法則。國健署特別透過臉書粉專「食在好健康」分享健康飲食3大技巧,順便提醒國人應多加留意「假蔬菜」,以免蔬菜攝取量不足。

餐飲旅宿業腹瀉頻傳 就診達近14萬人次 諾羅病毒檢出多

近期國內腹瀉就診人次上升,疾管署疫情中心副主任李佳琳表示,餐飲、旅宿業腹瀉群聚事件頻傳,其中檢出病原以諾羅病毒為主。由於...

嘉義規模5.5地震 不排除14天內還有規模4以上餘震

嘉義新港今天下午5時30分發生芮氏規模5.5地震,地震測報中心表示,研判起因是在歐亞大陸板塊和菲律賓海板塊擠壓下,力量於...

點值若0.95元 衛福部:恐漲健保費

疫後民眾就醫率上升,造成健保點值偏低,醫界大喊營運吃不消,立法院社福及衛環委員會昨審查「健保法第六十二條文修正草案」,研...

災後振興觀光補助出爐 花蓮業者質疑:納入台東很奇怪

4月3日花蓮規模7.2強震,嚴重衝擊當地觀光。行政院院會今通過「0403震災復原重建方案」,在振興觀光部分,提供自由行花...

宜蘭民宿「早餐不准剩、垃圾要分類」…他怨爛規矩一堆 網笑:是住老媽家?

日前有一名網友在臉書社團「爆怨2公社」上發文抱怨,「住民宿到底要不要做乖寶寶?」他表示,現在台灣民宿的價格不但愈來愈高,主人私訂的規矩、管控也愈來愈多。讓他不禁想問「非要給民宿主人管嗎?」意外掀論戰,網友直呼「是去住民宿還是住老媽家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