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北市捷運警察被指控酒醉性侵親生女兒 檢方傳喚10萬元交保

不動產所有權人沒做1事恐淪詐團肥羊!有地政士詐逾2億、民眾房子遭法拍

性騷不只制裁加害者 也要助當事人復原

衛福部官員22日表示,需要注意Metoo受害者的心理健康狀態。(Photo by 呂翔禾/台灣醒報)
衛福部官員22日表示,需要注意Metoo受害者的心理健康狀態。(Photo by 呂翔禾/台灣醒報)

「減少Metoo受害者產生憂鬱、PTSD,幫助他走出陰霾重新生活,跟使Metoo加害者受到法律管轄一樣重要!」衛福部心理健康司司長陳亮妤22日在研討會分享說,近年來申訴性騷擾的案例逐漸成長,這是好事,但在揭發犯罪的同時,也要重視受害者的心理復原,未來會增設社區心理衛生中心,並鼓勵受害者勇於諮詢。

克服揭露障礙

陳亮妤在22日的「#MeToo案件系列講座」研討會表示,過去性騷擾案例少,是因為被害者求助遇到很多阻礙,包括擔心在職場上受到非議、第三方不重視、報案論述成本高,諮商費用很貴(我國目前仍為自費)等等,因此減少求助的壁壘(Barrier)很重要,因為近年來許多研究都顯示,Metoo案件的心理健康危害比想像大。

過去就有研究顯示,性侵害的被害者在事後有「壓力創傷症候群」(PTSD)的機率非常高,受害者容易出現憂鬱、焦慮、飲食失調與自殺意圖,若未能將自身性創傷揭露,會對心理健康產生負面效應,受害者的生理病狀、就醫次數與使用藥物量都會增加。

注意長期治療

另外她也說,國外研究顯示,性騷擾或性侵相關案件後,會有74%民眾符合PTSD的發展機率,因此過去治療大多強調前3個月的諮詢與因應,但其實1年後,還是會有41%的受害者會有PTSD的徵兆,因此未來也要注意長期治療的部分,而受害者周圍的關係人也不要輕忽這樣的負面情緒

「如果要組受害者互助會,要小心不要陷入負面情緒的循環!」陳亮妤提到,國外在戒毒或戒酒會有互助團體,但若未來要這樣處理Metoo受害者的情緒,需要注意是非常有經驗的社工或諮商師才能帶領,因為要避免受害者全部都陷入憤怒、報復與仇恨的情緒,這樣狀況反而更糟。

諮商要更普及

北醫衛福政策中心主任李伯璋也說,Metoo議題很複雜,但並非所有案件都需要臨床心理師或精神科醫生處理,且台灣目前健保還沒有將心理諮商納入,當案件沒那麼嚴重時,社工與諮商師和被害人的對話有助舒緩情緒,這方面還要再努力推動。

陳亮妤說,衛福部正在推動「社區心理衛生中心」,還有推動「性創傷復原中心計畫」,現在15到30歲青年還有3次免費心理諮詢,未來能在社區設有更多據點,讓民眾更願意求助。

【更多精采內容,詳見

性騷擾 情緒 憂鬱

延伸閱讀

避免性騷被害人重複論述 法官提判斷指引

近5年性騷擾「不再摸了」 衛福部曝這類樣態上升最多

黏土、彩鹽找回青少年好心情 校園心靈健康活動開跑

遭揉胸問「愛不愛老師」 台大4性騷受害人控「校方縱容性騷文化」

相關新聞

國健署健康飲食3大技巧 避免「假蔬菜」讓蔬菜攝取量不足

現代人工作繁重、工時也長,雙薪家庭更是辛苦,只有休假日才能好好休息。平日為了節省時間求方便,多數人都是外食族,一天當中總會有一兩餐在外面買著吃,當外食族在吃自助餐或是買便當時,多少會考慮如何達到均衡飲食,或是一日五蔬果、311法則。國健署特別透過臉書粉專「食在好健康」分享健康飲食3大技巧,順便提醒國人應多加留意「假蔬菜」,以免蔬菜攝取量不足。

餐飲旅宿業腹瀉頻傳 就診達近14萬人次 諾羅病毒檢出多

近期國內腹瀉就診人次上升,疾管署疫情中心副主任李佳琳表示,餐飲、旅宿業腹瀉群聚事件頻傳,其中檢出病原以諾羅病毒為主。由於...

嘉義規模5.5地震 不排除14天內還有規模4以上餘震

嘉義新港今天下午5時30分發生芮氏規模5.5地震,地震測報中心表示,研判起因是在歐亞大陸板塊和菲律賓海板塊擠壓下,力量於...

暖化效應 登革熱恐因升溫北漂

地球升溫增加疫病風險並非空穴來風,國家衛生研究院調查及推估顯示,近年登革熱的兩種病媒蚊分布,有提高海拔高度的現象和向外擴...

醫療院所口罩令 19日起全鬆綁

隨著新冠疫情趨緩,衛福部疾管署昨宣布,專家會議委員參考各國防疫作法,認為目前已無強制配戴口罩的必要性,將「應該配戴」修正...

醫療院所強制口罩令解禁 疾管署:5月19日起全面解除

衛福部疾管署今表示,經召開「衛生福利部傳染病防治諮詢會-COVID-19防治組」專家會議決議,考量國內新冠疫情持續穩定可...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