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專任教師員額不足…台大建議改設「學位學程」 新聞所撤回學士班申請

巴菲特狠賣蘋果股票!一口氣大砍約13%持股 上季持有現金再創紀錄

龍門石窟太美?遊客發出驚嘆「下巴真的掉了」 園區急廣播尋醫

罐裝蔬果不健康? 專家:飲食觀念誤導

研究發現,新鮮或冷凍的蔬果的營養成分差不多,只是要注意產品是否含有過多的額外添加物。(Photo by Marco Verch Professional on Flickr under C.C. License)
研究發現,新鮮或冷凍的蔬果的營養成分差不多,只是要注意產品是否含有過多的額外添加物。(Photo by Marco Verch Professional on Flickr under C.C. License)

【台灣醒報記者簡嘉佑台北報導】

「植物奶更健康?」「冷凍水果營養已經流失?」健康飲食風潮仍有許多知識誤區。學者舉例說,像是植物奶風潮興起,甚至有人用來取代牛奶,但牛奶的蛋白質含量其實更高,且植物奶有時含有過多添加物,反而不利於人體;有人因為怕胖就拒絕所有攝取脂肪,其實是常見的錯誤觀念。

罐裝蔬果更健康

紐約時報》報導,隨著網路發達,資訊傳遞也更加迅速,但其中卻參雜了不少錯誤訊息,尤其在健康飲食方面,更有許多假消息,如「素食缺乏蛋白質」、「不含脂肪的食物更加健康」等,都是常見的錯誤觀念。

美國農業部營養安全和健康部門主任布萊奇舉例說,「新鮮蔬果比罐裝或冷凍的健康」就是一個常見的錯誤觀念,研究發現,新鮮或冷凍的蔬果的營養成分差不多,意味著「冷凍蔬果不僅健康,且更方便保存,還能夠省錢」。

但他也提醒,大家會認為罐裝蔬果不健康的原因,是因為許多市面上的罐裝蔬果添加了額外的糖份或鈉,所以民眾挑選此類商品時,應仔細閱讀營養標籤。

「所有的脂肪都不好,也是常見的誤區,」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醫學助理教授蘇瑞普迪說,雖然許多反式脂肪或飽和脂肪會增加民眾心血管疾病的風險,但富含於堅果、植物油當中的不飽含脂肪,反而有助於降低疾病風險,且脂肪也是吸收特定營養物質的重要媒介。

植物奶沒比較營養

前美國農業部部長梅里根直指最近興起的植物奶說,許多人認為植物奶比牛奶更有營養,但就成分而言,每杯牛奶內就含有8公克的蛋白質,反觀植物奶可能只有2到3公克,且植物奶有時候會添加過多的糖分,反而有害健康。

此外,馬鈴薯因為薯條的原因常常遭到詬病,認為是致胖的罪魁禍首,但約翰霍普金斯居住未來中心公共衛生項目的成員阿爾特瑪表示,馬鈴薯營養其實相當豐富,富含維他命C、纖維素等營養物質,致胖的主要原因是製作方法,而非馬鈴薯本身。

【更多精采內容,詳見

健康飲食 反式脂肪

延伸閱讀

天坑事件頻傳 專家:深開挖要配合地質鑽探報告

改善新竹棒球場 美國大聯盟場務專家確定周三來台檢測評估

好市多「捏奶怪客」現蹤 受害者還原驚恐瞬間:往我妻女衝過去

竹縣頭前溪變牛奶河環保局喊最高罰2千萬 建商今連忙清污

相關新聞

國健署健康飲食3大技巧 避免「假蔬菜」讓蔬菜攝取量不足

現代人工作繁重、工時也長,雙薪家庭更是辛苦,只有休假日才能好好休息。平日為了節省時間求方便,多數人都是外食族,一天當中總會有一兩餐在外面買著吃,當外食族在吃自助餐或是買便當時,多少會考慮如何達到均衡飲食,或是一日五蔬果、311法則。國健署特別透過臉書粉專「食在好健康」分享健康飲食3大技巧,順便提醒國人應多加留意「假蔬菜」,以免蔬菜攝取量不足。

餐飲旅宿業腹瀉頻傳 就診達近14萬人次 諾羅病毒檢出多

近期國內腹瀉就診人次上升,疾管署疫情中心副主任李佳琳表示,餐飲、旅宿業腹瀉群聚事件頻傳,其中檢出病原以諾羅病毒為主。由於...

嘉義規模5.5地震 不排除14天內還有規模4以上餘震

嘉義新港今天下午5時30分發生芮氏規模5.5地震,地震測報中心表示,研判起因是在歐亞大陸板塊和菲律賓海板塊擠壓下,力量於...

保母訪視指引公告 增訪視次數、身心狀況列觀察重點

剴剴案引發國人對托育安全重視,衛福部檢討會議中提到,將修改居家托育人員訪視指引。衛福部社家署上月30日公告指引內容,並發...

賴清德喊癌症死亡減3分之1 醫界:有難度

準總統賴清德提出健康台灣願景,要在二○三○年減少因癌症死亡人數三分之一。然根據衛福部統計,二○一八年起,台灣癌症死亡人數...

點值若0.95元 衛福部:恐漲健保費

疫後民眾就醫率上升,造成健保點值偏低,醫界大喊營運吃不消,立法院社福及衛環委員會昨審查「健保法第六十二條文修正草案」,研...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