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投資ETF…存股達人做了「兩件事情」 一季股息多領8萬

「您好」機場迎接習近平到訪 法國總理獲讚:中文很標準

為特斯拉自駕系統掃除障礙 北京「鯰魚策略」下半場開打

消基會查市售鱈魚 5成是混充

鱈魚、大比目魚、油魚等魚種,外觀類似,光憑肉眼難以辨識,導致市面上出現標示不實、混充販售的現象。圖為傳統市場販售的比目魚,價格普通。記者劉學聖/攝影
鱈魚、大比目魚、油魚等魚種,外觀類似,光憑肉眼難以辨識,導致市面上出現標示不實、混充販售的現象。圖為傳統市場販售的比目魚,價格普通。記者劉學聖/攝影

你買的鱈魚真的是鱈魚嗎?鱈魚價格較貴,市面常出現以較便宜的魚種,如「油魚」混充鱈魚販賣,連五星級飯店自助餐都曾出現此一亂象。消基會三月間在新北市及台中市傳統市場、量販店及網路電商,購買品名為「鱈魚」的樣品四件,經魚種測試發現有二件並非鱈魚,「魚目混珠」高達五成。

消基會董事長吳榮達表示,會將此次檢驗發現標示不實的商品,發函給主管機關;而業者標示不實恐違反食安法規定,可處四萬元至四百萬元罰鍰。

消基會此次檢測的四件鱈魚樣品,樣品經DNA萃取後進行魚種鑑別,發現兩種與標示和宣稱內容不符。其中一款品名標示為「格陵蘭鱈魚」、一款商家口述是「鱈魚」。消基會檢驗長凌永健表示,這兩件「混充鱈魚」的商品與其他兩件鱈魚商品相比,價格只有八分之一。

吳榮達表示,鱈魚一般是指格陵蘭鱈、阿拉斯加鱈等「鱈形目」,但市場走一圈,很多「比目魚」標示為「扁鱈」,讓消費者誤以為是鱈魚。還有少數宣稱是「圓鱈」的魚種,其實就是售價便宜很多的「油魚」,其含有人體無法消化的臘脂,食用後可能會腹瀉排油,在部分國家甚至是不能食用的品項。

消基會社長許宏宇表示,依食藥署規定,只有屬「鱈形目」的鱈魚能夠標示為鱈魚,未標示清楚而使消費者誤解為「鱈魚」,恐違反食安法。

另外,巴沙魚(或稱鯰魚)常被混充為多利魚販售。消基會此次也針對網路電商標榜品名為多利魚、巴沙魚或「兩種品名同時標示」的商品進行鑑別。發現儘管沒有混充情況,但網頁上都採多種魚類品名並列方式,會讓消費者誤會買到多利魚。

衛福部食藥署副署長林金富表示,近兩年針對鱈魚品項,稽查一七四○家次餐飲業者,有八家次違規,皆因標示不實裁罰,共祭出卅一萬元罰鍰。不清楚消基會的抽驗、檢驗方式,希望取得資料後釐清,同步也由區管中心研議是否將擴大後市場稽查,將傳統、超市等通路都納入稽查範圍。

農委會漁業署則說,這些都是進口魚種,國產水產品,如台灣鯛、鱸魚、午仔魚或石斑魚等豐富多元,消費者可以多選購。

消基會 電商

延伸閱讀

5成鱈魚遭低價魚混充「真假難辨」 漁業署:可多採購國產魚

消基會稽查市售鱈魚五成「假」 食藥署曝近2年稽查結果

買魚小心「以假亂真」 消基會檢測5成鱈魚遭低價魚混充

加拿大全牛進口拍板 消基會舉兩事證「嚴正反對」籲全民拒買

相關新聞

國健署健康飲食3大技巧 避免「假蔬菜」讓蔬菜攝取量不足

現代人工作繁重、工時也長,雙薪家庭更是辛苦,只有休假日才能好好休息。平日為了節省時間求方便,多數人都是外食族,一天當中總會有一兩餐在外面買著吃,當外食族在吃自助餐或是買便當時,多少會考慮如何達到均衡飲食,或是一日五蔬果、311法則。國健署特別透過臉書粉專「食在好健康」分享健康飲食3大技巧,順便提醒國人應多加留意「假蔬菜」,以免蔬菜攝取量不足。

餐飲旅宿業腹瀉頻傳 就診達近14萬人次 諾羅病毒檢出多

近期國內腹瀉就診人次上升,疾管署疫情中心副主任李佳琳表示,餐飲、旅宿業腹瀉群聚事件頻傳,其中檢出病原以諾羅病毒為主。由於...

嘉義規模5.5地震 不排除14天內還有規模4以上餘震

嘉義新港今天下午5時30分發生芮氏規模5.5地震,地震測報中心表示,研判起因是在歐亞大陸板塊和菲律賓海板塊擠壓下,力量於...

台大研究發現 空汙罹肺癌風險高於吸菸

台大公衛學院最新研究發現,居住地區空汙細懸浮微粒(PM二點五)平均濃度,若卅年來每立方公尺增加十微克,將提升罹患肺腺癌風...

保母訪視增至每年6次 民團批增工作量沒配套

一歲半剴剴遭劉姓保母姊妹虐死案,引發社會譁然,行政院政委林萬億以「提高訪視頻率」作為檢討方案,點燃全台社工怒火,五大社工...

保母訪視指引公告 增訪視次數、身心狀況列觀察重點

剴剴案引發國人對托育安全重視,衛福部檢討會議中提到,將修改居家托育人員訪視指引。衛福部社家署上月30日公告指引內容,並發...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