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老公婚後1習慣讓妻沒安全感 大嘆「越看他越討厭」想離婚

東京燒肉店顧客「脫褲對酒杯解放」荒唐影片瘋傳 網友嚇傻:根本恐攻

余天聯絡不上2外孫心急如焚!社會局曝孩子目前安全 社工已先視訊對談

莫名打嗝竟罹患罕病 醫:超過1周需注意

台灣神經免疫疾病協會昨天舉辦「希望香髓 邁向靚彩 『再視一次』泛視神經脊髓炎病友紀錄片暨調查發表會」,病友怡芬(左二)及台灣神經免疫疾病協會副理事長姚秀康(左三)出席對談。記者林琮恩/攝影
台灣神經免疫疾病協會昨天舉辦「希望香髓 邁向靚彩 『再視一次』泛視神經脊髓炎病友紀錄片暨調查發表會」,病友怡芬(左二)及台灣神經免疫疾病協會副理事長姚秀康(左三)出席對談。記者林琮恩/攝影

病友怡芬二年前突然出現莫名打嗝、右腳無力等異狀,甚至四肢全癱,連大小便也無法自理,讓她相當絕望。歷經一個月的時間,從基層診所看到醫學中心,才確診罕見疾病泛視神經脊隨炎(NMOSD)。台灣神經免疫醫學會理事長羅榮昇說,泛視神經脊隨炎是一種發生於中樞神經的自體免疫疾病,早期診斷困難常讓患者錯過黃金治療期。

羅榮昇指出,泛視神經脊髓炎依照侵犯位置不同而有不同症狀表現,該名患者的狀況是腦幹、脊髓均受侵襲,打嗝是由腦幹控制,脊髓則會導致四肢癱瘓或發麻,若民眾發現打嗝一周以上都無法停止,就要懷疑是否罹患泛視神經脊髓炎,可至醫院神經內科就醫。

他表示,泛視神經脊髓炎的疾病特性是「慢慢攻擊神經系統」,有別於中風來得快,病人十多分鐘就出現癱瘓,泛視神經脊髓炎的患者,發病後歷經四、五天才出現癱瘓症狀也是常態。應及早治療,以免病情惡化。

台灣神經免疫疾病協會副理事長姚秀康表示,泛視神經脊髓炎病友在台灣人數不到600人,且容易與多發性硬化症等疾病混淆,不少患者因錯過黃金治療時期;病友已知有新型生物製劑,能夠提升療效,且根據調查,近8成病友認為能夠改善自理能力及情緒問題。

她也說,泛視神經脊髓炎在2021年納為罕見疾病,其主要症狀依照侵犯部位各有不同,視神經受侵犯的患者會出現色盲、視力惡化、視野缺損等症狀;脊髓遭侵犯的患者會有肢體麻痺、疼痛、大小便失禁及癱瘓等狀況,若未妥善治療,患者會因反覆發病造成永久傷害,甚至危及性命。

時勢調查公布針對33位泛視神經脊髓炎患者的調查報告,結果發現此疾病多好發於女性,且多數患者年齡介於事業起步的30至40歲間,超過5成患者面臨職涯困境;40歲以上患者,有8成以上病友因反覆發病造成傷害而被迫中斷工作。姚秀康說,泛視神經脊髓炎患者工作中斷,若沒有健保支持難以負擔長期治療衍生的費用,雖然爭取新藥納保將是一段艱辛的路,協會將持續爭取,「讓更多人注意到病友知道解藥或無法接受完善治療」。

患者 罕見疾病 醫學

延伸閱讀

四肢癱瘓孕婦因醫生一句話拚了 20年後帶帥兒登門感恩

腿麻就醫才知患罕病!泛視神經脊髓炎講座 病友互助重啟人生

正妹長期天天打嗝以為「水土不服」 最終檢查發現罹患大腸癌

影/紅了眼眶!罕病女兒躺輪椅 父母跪求大甲媽求康復

相關新聞

國健署健康飲食3大技巧 避免「假蔬菜」讓蔬菜攝取量不足

現代人工作繁重、工時也長,雙薪家庭更是辛苦,只有休假日才能好好休息。平日為了節省時間求方便,多數人都是外食族,一天當中總會有一兩餐在外面買著吃,當外食族在吃自助餐或是買便當時,多少會考慮如何達到均衡飲食,或是一日五蔬果、311法則。國健署特別透過臉書粉專「食在好健康」分享健康飲食3大技巧,順便提醒國人應多加留意「假蔬菜」,以免蔬菜攝取量不足。

餐飲旅宿業腹瀉頻傳 就診達近14萬人次 諾羅病毒檢出多

近期國內腹瀉就診人次上升,疾管署疫情中心副主任李佳琳表示,餐飲、旅宿業腹瀉群聚事件頻傳,其中檢出病原以諾羅病毒為主。由於...

嘉義規模5.5地震 不排除14天內還有規模4以上餘震

嘉義新港今天下午5時30分發生芮氏規模5.5地震,地震測報中心表示,研判起因是在歐亞大陸板塊和菲律賓海板塊擠壓下,力量於...

點值若0.95元 衛福部:恐漲健保費

疫後民眾就醫率上升,造成健保點值偏低,醫界大喊營運吃不消,立法院社福及衛環委員會昨審查「健保法第六十二條文修正草案」,研...

災後振興觀光補助出爐 花蓮業者質疑:納入台東很奇怪

4月3日花蓮規模7.2強震,嚴重衝擊當地觀光。行政院院會今通過「0403震災復原重建方案」,在振興觀光部分,提供自由行花...

宜蘭民宿「早餐不准剩、垃圾要分類」…他怨爛規矩一堆 網笑:是住老媽家?

日前有一名網友在臉書社團「爆怨2公社」上發文抱怨,「住民宿到底要不要做乖寶寶?」他表示,現在台灣民宿的價格不但愈來愈高,主人私訂的規矩、管控也愈來愈多。讓他不禁想問「非要給民宿主人管嗎?」意外掀論戰,網友直呼「是去住民宿還是住老媽家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