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25歲台女在澳洲失蹤…警方公布照片特徵 2周內第3個下落不明華裔女子

京華城高容積第一個大禮包 游淑慧揪關鍵人物是他

經濟選書/權力與科技的迷思

《權力與進步:科技變革與共享繁榮之間的千年辯證》書封   天下文化/提供
《權力與進步:科技變革與共享繁榮之間的千年辯證》書封 天下文化/提供

透過網際網路與數位科技,能夠為公民賦權、讓人民有能力反抗獨裁統治,這樣的理想絕非痴人說夢。畢竟加密技術能讓政府無法窺探私人通訊;VPN之類的服務能夠規避網路審查;政府目前還無法解密Tor之類的搜尋引擎(就我們所知),能夠提供更高等級的隱私與安全性。話雖如此,早年對數位民主化的希望卻幾乎破滅,原因是科技界決定將精力投入充滿金錢與權力的領域,那就是政府審查。

因此,科技界選擇走上一條強化數據收集與監控的道路(可說是一條歪路)。儘管運用機器學習大規模處理資料數據的技術相當重要,但政府與企業得以有效監控的真正關鍵,還是在大量資料數據本身。

AI技術激化政府邁向專制的衝動,就會開啟惡性循環。隨著政府變得更加專制,就更需要用AI追蹤並控制人民,於是進一步推動AI的發展,使其逐漸成為一種完全成熟的監控技術。

舉例來說,自2014年以來,中國地方政府對於臉部辨識與其他類型監控的AI技術需求大幅提高,部分原因就在於當地的政治動盪。政治人物一旦看到當地開始醞釀不滿或出現抗議活動,就會希望強化治安維護與監控。

2010年代後期仍有零星的地方性抗議活動,然而正如本章前文所述,雖然有時還能透過社群媒體串連,但現在已經不太可能再出現大規模、特別是針對中共中央的抗議活動。

到這個時候,AI工具已經被鎮壓者牢牢掌控,而不是抗議者。地方政府得到AI技術的支持,在防阻與鎮壓抗議時更加得心應手。此外,雖然中國從中央到地方都很願意雇用大批警力,但投入更多AI研發資金後,監控與鎮壓抗議者所需人力似乎有所減少。

更引人注意的是,有關中國AI新創企業的數據顯示,政府對監控技術的需求,徹底影響產業後續的創新發展方向。與中國地方政府簽約的AI企業,研發重心都愈來愈轉向臉部辨識與其他追蹤技術。或許正是由於這些誘因,讓中國在臉部辨識等監控技術領域領先全球,但在自然語言處理、語言推理、抽象推理等其他領域則出現落後。

國際專家評斷中國AI研究品質的時候,發現在幾乎所有面向上都明顯不及美國,但仍具備唯一一點優勢:資料數據。

西方基於隱私考量,通常會限制研究者可取得的資料類型,但在中國沒有這些限制,因此中國研究者能取得的資料量大得多。當地方政府在採購和 當中分享大量資料數據時,對AI研發方向的影響尤其明顯。能夠輕易取得大量資料、使用上不受任何限制,再加上政府對監控技術的強烈需求,中國AI新創企業得以測試研發各種用來追蹤、監控、控制公民的強大應用程式。

這裡存在一個監控技術的惡性循環:擁有龐大權力與資金的政府希望壓制異己,因此需要更多AI技術來控制人民;這樣的需求愈強,研究人員就會開發愈多相應的AI技術;壓制人民的AI技術愈成熟,就愈能得到專制(或準備邁向專制)政府的青睞。

AI 地方政府

延伸閱讀

指「馬王政爭」造成社會動盪 蔡總統火力全開批重啟特偵組

台股上萬7走對路? 侯友宜:離人民太遠

影/守護民主台灣大遊行 提四訴求、反增加新移工國

影/南投藍綠找打手 謝龍介PK王義川隔空互鬥

相關新聞

中鋼股東紀念品瘋什麼?近11年品項總整理 網敲碗7項實用夯品

中鋼股東紀念品發放歷年來皆造成話題,股民大排長龍搶先兌換的情景已是常態。今年股東紀念品將在下(5)月23日至30日領取。共125萬名股東將可領取今年發放的不鏽鋼抗菌砧板組,最後持股「上車日」則為昨(17)日。

墾丁小琉球春節訂房不到7成?均價一看驚呆了 他卻喊「支持國旅」!

新聞說墾丁小琉球春節訂房不到7成,儼然國旅寒冬。

英國擴充核電 網反觀「台灣政策」狂酸:被民進黨害死

英國政府制定70年來「最大規模的核電擴充計劃」,PTT網友討論,相比我國綠能淨零排放的路線圖,英國計畫實現可能性更大。針對民進黨反核政策,有網友認為,雖然台灣不容易改變政策,但應會逐步降低綠能比重,怒批「台灣真的會被他們害死」。

紅海危機…歐美線海運價暴漲一倍 航商陷調度困局

紅海危機外溢,驚現運價之亂。全球前三大航商4日傳出,繼貨櫃歐洲線運價漲一倍後,因船舶調度困難,漲價擴散到北美航線,元月1...

紅海危機效應 運價一路飆 漲勢更勝疫情時期

紅海危機擴大,運價一夕暴漲。上海航交所昨(22)日公布貨櫃運價指數(SCFI)為1,254.99點,上漲幅達14.8%,...

獨/北極星CDMO計畫大轉彎 投20億元併購霖揚生技

北極星藥業-KY(6550)委託開發暨製造服務(CDMO)發展計畫大轉彎,該公司董事長陳鴻文今(21)日表示,北極星藥業...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