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師論壇/胡光華:金融業應強化韌性

兆豐金控(2886)代理董事長胡光華昨(1)日表示,在美國尚未出現明顯降息前,美國區域性銀行面臨危機難解,全球不可輕忽金融市場利率與流動性風險,國內金融業必須防範於未然,強化資本適足性與營運韌性,以避免金融危機蔓延的連鎖反應。
經濟日報與兆豐金控昨天共同主辦「2023大師論壇」,胡光華出席致詞時表示,2022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戴蒙曾表示,銀行要避免危機需具備一定規模、注意分散性以及風險集中度;當面臨重大經濟風險,則應執行壓力測試確認可能影響,並採取適當因應措施。
胡光華說,目前兆豐金控旗下的兆豐銀行是國內D-SIB的重要銀行之一,兆豐票券、兆豐證券與其他子公司肩負活絡市場資金流動與支持六大核心產業升級的使命,兆豐金須落實風險管理三道防線及風險治理文化、關注金融市場動態,確保穩健經營。
環顧國際金融業動盪,胡光華說,起因美國聯準會鷹派升息,5月再升息1碼(0.25個百分點),寫下一年多年來第十次升息,利率水準推升到2007年8月以來最高,嚴重侵蝕政府債券以及住宅抵押貸款證券等,促使有四家美國區域性銀行倒閉,近期洛杉磯的西太平洋合眾銀行市值也大幅縮水,美國區域性銀行危機並未完全解除。
檢討這些銀行倒閉原因,胡光華說,細部來說,矽谷銀行是資產負債期限錯配、持有固定收益資產在升息環境下產生大額未實現評價損失,出現存款資金流失的流動性風險,必須認賠出清投資部位,最終引發擠兌危機導致破產。細究大方向,仍與金融機構管理階層失能,未能有效管理利率與流動性風險,以及公司治理不當、罔顧道德風險、客戶過度集中的風險管理失靈等責任。
胡光華說,國內金融業在過去一年面臨兩大挑戰:債券未實現評價損失惡化與防疫險理賠,衝擊未來營運策略更審慎保守。相較美國區域性銀行的風險,台灣銀行業資產品質佳,且資產負債結構並未集中在新創客戶或加密貨幣市場,流動性相對穩健,但仍須居安思危,不斷強化資本適足性及營運韌性,監理機關也必須提前因應、提出預防於未然的監理政策,做好準備因應未來。
▪ 政院拍板亞灣2.0 周邊四個行政區房價全漲
▪ 全台吹小宅風 1房逼5字頭、新天龍國意外大跌2成
▪ 賣1間賺1間!台北信義轉手獲利1.1億 擠入200萬俱樂部
▪ 新竹房價還在往上跑 舊城區也逼近8字頭
▪ 今年壽險、建商獵地獵樓縮手 明年瞄準兩大重點布局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