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南年輕人依舊愛透天? 在地專家:長輩「贊助」才是關鍵

近年台南年輕人確實偏好大樓居多,會選購透天厝多是受到資助買房的長輩影響。照片/業者提供
近年台南年輕人確實偏好大樓居多,會選購透天厝多是受到資助買房的長輩影響。照片/業者提供

網友在PTT八卦版撰文詢問年輕人是否寧願捨透天住大樓引起眾家討論,回文者多認同大樓較為現代居住習慣。觀察聯徵中心去年Q4房貸件數,雙北、桃園、台中、高雄透天厝佔比最高為2成多,僅台南大樓、透天厝佔比相差無幾,均為4成多,顯示台南購屋者傾向購買大樓者雖日益增加,但選擇購買透天厝的民眾亦不在少數,台南購買透天厝的民眾中,更有超過一半年齡在40歲以下。

在地房仲第一線觀察表示,近年台南年輕人確實偏好大樓居多,會選購透天厝多是受到資助買房的長輩影響。

原PO在文章中描述,友人家中要準備四層樓透天給年輕人住,但卻遭年輕一輩拒絕,寧可搬出去住大樓,以此詢問是否現在年輕人傾向住大樓不愛透天?引起大批網友回饋,紛紛表示因透天打掃不易,而且要爬樓梯上下樓;反觀大樓還有管理,不論收包裹或是倒垃圾都比較方便。

信義房屋表示,現代人因為生活忙碌,電梯大樓因具備管理服務與豐富公設,加上設計新穎,在居住品質上較具優勢,所以成為市場上最好賣也最主流的產品;自聯徵中心房貸資料亦可窺見,去年Q4六都房貸族購買透天厝佔比最高的前三名依序為台南、高雄與台中,但中高二地各產品比例上仍以電梯大樓為主,約占6-7成,透天厝僅占1-2成,購買透天厝年齡層落於40歲以下皆不到5成;反觀台南,雖電梯大樓購買人數增加,但透天厝仍是不少年輕族群最後購買的產品。

信義房屋台南民生店長張榮協理表示,過往台南的庫存物件以透天厝居多,電梯大樓量非常少,加上在地偏好,確實透天的銷量非常高;但近年因為土地與建築成本增加,電梯大樓的量越來越多,年輕人購屋確實也著重新穎、便利而傾向大樓為主。至於選擇透天的族群,在一線的觀察反而多是因為受到長輩的影響,以最多族群選擇的價格帶1500萬-2000萬左右產品,自備款至少需要300-600萬,多數年輕人需要長輩的支持才有辦法出手,在服務過程中因為長輩而改買透天產品的屢見不鮮。

至於聯徵的數據,張榮認為,除了長輩的因素,透天產品在台南確實還是有一定的吸引力,只是因為價格日漸上揚加上市場供給量減少,電梯大樓未來還是主流。對透天有喜好的族群若希望物件不要太偏遠,可以往安南區史博館重劃區一帶或是永康靠近新化一帶,仍可尋找到總價大約在2000萬左右屋齡新的透天產品;若不在意屋齡,在永康等地區也都還有機會可以找尋到800-900萬之間的中古透天產品。

房貸

延伸閱讀

當青年創業後盾 張善政賦予青年局這項「特別任務」

新光1號首案 標出72億

侯友宜會受年輕人歡迎嗎?媒體人曝他有「3特質」:別人沒有

外牆恐倒塌!澳洲雪梨市中心一大樓遇祝融 2兇嫌「年僅13歲」

相關新聞

獨家/台灣虎航今宣布發2個月獎金 推估年終上看10個月

台灣虎航(6757)員工超幸福,今天上午十點整,所有的員工都收到董事長陳漢銘送來的感謝信,這不只是一封信,而是真金白銀的...

房仲抽傭金感覺很好賺能兼職嗎? 前輩「3點建議」:前半年沒成交很正常

一路上遇過不少人,從旁看著房仲業好像很好賺,再加上他自己本身也喜歡看房子,於是就興起了要不乾脆自己兼職當房仲的念頭。

馬斯克酸巴菲特「該及早投資特斯拉」不單純? 網猜:刺激散戶投資

美國電動車大廠特斯拉執行長馬斯克說,「股神」巴菲特應該早在特斯拉市值只值現在一小部分時,進行投資。PTT網友認為,巴菲特不會投資一直虧損的公司,即使真的投資,特斯拉也不一定有今日的成果。其他網友狠酸馬斯克「老屁孩就愛嘴」。有人推測,馬斯克此言恐怕是想刺激散戶投資,提高股價。

酸菜魚突然爆紅餐廳遍地開花? 專家「曝原因」:讓不討喜的料理卻能大受歡迎

近幾年突然在台中、台北及其他城市,酸菜魚成了餐飲業的超新星,不但獨立出來作為開店的產品,甚至是持續爆紅還有不少品牌繼續加入戰局。

獨/光泉汪家退出經營34年的萊爾富 賣掉七成持股竟是家族共識

超商老三萊爾富今年10月改朝換代,光泉汪家退出經營層,由原大股東聯邦(2838)拿下經營權,為零售通路投下震撼彈,外界也...

臉書觸及不好…別老拿「演算法」當藉口! 她:一切根本都在於自己不夠強大

最近菲跟很多粉專經營者有相同的困擾:臉書又改變演算法了。這低得不像話的觸及率,讓人忍不住吶喊:「臉書到底為什麼要這樣為難我?」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